1996年國道馬拉松由總統府前起跑,參加10公里組的廖信嘉經敦煌路跑上環河北路的高速公路引道時,突然臉色慘白、雙膝跪地,頭部撞擊地面。由於事出突然,幾分鐘後,隨後的兩名跑者為廖信嘉施以心肺復甦術(CPR)急救。送醫不治,原來是選手重感冒勉強參賽。
2007年3月26日的蘋果日報上也刊載:一名來自南投平日熱愛跑步(已鍛練一年,多次上台領獎的32歲電腦工程師也是參加台北市的國道馬,參加半程馬拉松,跑了十公里後在折返點前不支倒地猝死。是第二起參加跑步猝死案件。
前幾天在新聞上看到一則消息:33歲來自台南的壯年男子參加褒忠的半程馬拉松賽事,在終點前十公尺不支休克倒地,經過搶救無效猝死。
近幾年國內馬拉松風氣盛行,一年有超過四百場賽事,至今參加馬拉松賽猝死的人數已不是奇聞,令人看了不免唏噓…。
我想除了本身是體育出身的田徑選手之外,大部份會開始練跑甚至參賽的人都是起因於為了使自己更健康(包括減肥)。但跑步跑到連命都丟了,實在令人不能接受,且不管自己遭此橫禍的悲慘,對家庭來說也是重大的打擊!
跑步兩年多,從一開始的二千公尺、五千、十公里、半馬、全馬…到現在參加超馬都不怕的我來說,對於跑者一投入慢跑,從完成到超越自己到勇奪奬杯的那種運動狂熱,再了解不過。褒忠的那位選手為了破自己的半馬記錄,在一小時五十分時於終點前十公尺倒地,跟我的半馬最佳成績一小時五十分剛好相同,使我格外疼惜!
要超越自己極限真的是件不容易的事,不只平時的訓練和耐力,年齡和先天體能也是不容易或無法跨越的藩籬。那就好像NBA球星,為什麼到了三十歲以上就準備退休的原因,即使你在業餘籃壇還是猛龍一尾,但在世界最高職業籃壇,怎麼說差十歲的體能都是比不過年輕球星的。所以,馬拉松賽事為何要有十歲的組距計算分組名次,為了公平性,因為體能雖能經由訓練有限度的加強,但年齡卻是造成體能的衰退是無法跨越的原因。
除了年齡,運動傷害最大的原因大約是隱性的體能缺陷或宿疾了。宿疾並不可怕,因為跑者自己知道自己的危險,所以會有警覺,但如第一次發生的心血管疾病或超過體能極限造成的休克就很危險,往往發生在以為自己沒問題的情況下。
像上面第一則休克是因為明知重感冒而勉力去參賽,戕害自己的身體為了一面完賽奬牌多麼的不值呀?第二個例子和第三個例子是過度勉強超越極限,引起了身體無法承受的反應。什麼叫超過極限?就是超越了平時身體能承受的強度或忍耐度,所以身體引發了一連串的不良反應。
正規的跑步訓練課程教人加強訓練10%是合理的:挑戰極限要按步就班地去達成,不是一蹴可幾的事。
例如:如果你跑過五十公里,下回可以試試五十五公里,不是一下跳到一百公里。如果你最快速度是一小時,也許下回可以試試五十四分,但絕不要想一次就要達成四十五分。因為,如果你拼一生之力去勉強達成,也許只此一次,就真的「回不來了」。
無論如何,看到這些因為熱愛跑步,卻因過度熱衷而喪命的青年出事,是多麼令人痛心的事呀!原本他們都可以有個光明燦爛的前程的。而他們的家庭因此更要遭逢教人不忍的悲痛和損害,真是得不償失…。
所以我常會提醒跑友,無傷完賽,莫忘初衷啊!千萬不能太自私,切不要不顧身體不計後果去追逐目標,如果沒有了健康,不但自己遭受苦痛,家人也跟著受難。如果過度追求成績而永遠失去競賽的資格,要那些奬牌做什麼?
5555.JPG
1996年國道馬拉松由總統府前起跑,參加10公里組的廖信嘉經敦煌路跑上環河北路的高速公路引道時,突然臉色慘白、雙膝跪地,頭部撞擊地面。由於事出突然,幾分鐘後,隨後的兩名跑者為廖信嘉施以心肺復甦術(CPR)急救。送醫不治,原來是選手重感冒勉強參賽。2007年3月26日的蘋果日報上也刊載:一名來自南投平日熱愛跑步(已鍛練一年,多次上台領獎的32歲電腦工程師也是參加台北市的國道馬,參加半程馬拉松,跑了十公里後在折返點前不支倒地猝死。是第二起參加跑步猝死案件。
前幾天在新聞上看到一則消息:33歲來自台南的壯年男子參加褒忠的半程馬拉松賽事,在終點前十公尺不支休克倒地,經過搶救無效猝死。近幾年國內馬拉松風氣盛行,一年有超過四百場賽事,至今參加馬拉松賽猝死的人數已不是奇聞,令人看了不免唏噓…。
我想除了本身是體育出身的田徑選手之外,大部份會開始練跑甚至參賽的人都是起因於為了使自己更健康(包括減肥)。但跑步跑到連命都丟了,實在令人不能接受,且不管自己遭此橫禍的悲慘,對家庭來說也是重大的打擊!
跑步兩年多,從一開始的二千公尺、五千、十公里、半馬、全馬…到現在參加超馬都不怕的我來說,對於跑者一投入慢跑,從完成到超越自己到勇奪奬杯的那種運動狂熱,再了解不過。褒忠的那位選手為了破自己的半馬記錄,在一小時五十分時於終點前十公尺倒地,跟我的半馬最佳成績一小時五十分剛好相同,使我格外疼惜!
要超越自己極限真的是件不容易的事,不只平時的訓練和耐力,年齡和先天體能也是不容易或無法跨越的藩籬。那就好像NBA球星,為什麼到了三十歲以上就準備退休的原因,即使你在業餘籃壇還是猛龍一尾,但在世界最高職業籃壇,怎麼說差十歲的體能都是比不過年輕球星的。所以,馬拉松賽事為何要有十歲的組距計算分組名次,為了公平性,因為體能雖能經由訓練有限度的加強,但年齡卻是造成體能的衰退是無法跨越的原因。
除了年齡,運動傷害最大的原因大約是隱性的體能缺陷或宿疾了。宿疾並不可怕,因為跑者自己知道自己的危險,所以會有警覺,但如第一次發生的心血管疾病或超過體能極限造成的休克就很危險,往往發生在以為自己沒問題的情況下。像上面第一則休克是因為明知重感冒而勉力去參賽,戕害自己的身體為了一面完賽奬牌多麼的不值呀?第二個例子和第三個例子是過度勉強超越極限,引起了身體無法承受的反應。什麼叫超過極限?就是超越了平時身體能承受的強度或忍耐度,所以身體引發了一連串的不良反應。
正規的跑步訓練課程教人加強訓練10%是合理的:挑戰極限要按步就班地去達成,不是一蹴可幾的事。例如:如果你跑過五十公里,下回可以試試五十五公里,不是一下跳到一百公里。如果你最快速度是一小時,也許下回可以試試五十四分,但絕不要想一次就要達成四十五分。因為,如果你拼一生之力去勉強達成,也許只此一次,就真的「回不來了」。
無論如何,看到這些因為熱愛跑步,卻因過度熱衷而喪命的青年出事,是多麼令人痛心的事呀!原本他們都可以有個光明燦爛的前程的。而他們的家庭因此更要遭逢教人不忍的悲痛和損害,真是得不償失…。所以我常會提醒跑友,無傷完賽,莫忘初衷啊!千萬不能太自私,切不要不顧身體不計後果去追逐目標,如果沒有了健康,不但自己遭受苦痛,家人也跟著受難。如果過度追求成績而永遠失去競賽的資格,要那些奬牌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