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7-25 11:15:47| 人氣1,163| 回應8 | 上一篇 | 下一篇

無所住而生其心

推薦 16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圖片/張靜玉

 

六祖法寶壇經裡最教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是:「無所住而生其心。」六祖就是惠能,禪宗始祖是達摩禪師,到了六祖就不再傳衣缽了。

惠能沒讀過書,只是個伙房裡不識字做饅頭的,就是我們常聽到的用一佛偈「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更勝神秀法師的「心如明鏡台」。惠能因而取得五祖傳衣缽成為第六代傳承的禪宗傳人。也是從那時起,神秀自立門戶成為北禪大師,惠能成為南禪大師。

「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句話讀來字面上似乎有些矛盾?無所住說的是什麼「住」?生其「心」生的又是什麼心?看倌如果不是佛教中人,可能會一時迷惑不已?其實這句話既深奧又淺顯,如果以白話來說,無非就是「隨緣不執著」的意思。也許有的人會說,根本是自相矛盾!既然要無所住了,又何必去生其心?佛家不是講求「無」的境界嗎?因為無,所以才捨得;因為無,所以才要施捨;因為無而放空一切,所以才能斷慾斷念,一心求道,圓滿法果;也才能超越輪迴,修成湼槃的不動境界?

這樣說看來好像很有道理?其實是對禪語的誤解。

有時我們看到出家人坐賓士車,或出現在政治場合?或和人談笑風生,都會覺得這出家人不像出家人。大家看看在電視上又跳又唱的恆述法師(費甄菱?),那是什麼修道人?什麼法門?一點都不莊重,真是不像話?不過當我們看到苦行僧折磨自己肉體的不思議苦行時,倒不覺得他是神經病?

釋尊中斷苦行,受牧羊女的酪乳解饑,四大弟子因而棄之而去。禪宗二祖在達摩閉關山洞外忍受風雪,自斷一臂,終於讓初祖收為入門弟子。「弘忍」、「能忍」的修行態度倒是為世人所普遍崇敬。歡喜佛的「開心法門」反為世人所不能認同,這是否是世人修行喜歡「自討苦吃」呢?或是覺得苦行才是修行人的宿命?

聖嚴法師在「正信的佛教」裡告訴我們佛教不是要個人去消極避世,反而應該積極智慧地去走入人群,渡化眾生。

我們都知道降龍羅漢入世成為濟公的故事,又吃狗肉又喝酒?這樣的不守戒更加令人無法認同了!可世人卻又能明瞭其瘋顛只是表象,其實是個有能的高僧?難道渡化一定必需展現神通才能得到認同嗎?惠能在逃難時混入獵人群中,吃的是肉鍋裡的野菜,豈不也是個葷和尚?

因此,戒律是為了紅塵世人而訂定,就像法律是為了社會和諧而訂定一樣。修行的目的在哪裡,八萬四千法門條條都能通,法門是道路,不是唯一的,重要的是心志和方向不可偏誤!那麼終究能成佛成道。

靜境不是死寂,是初心不動,本質不移;變易不是無常,是隨緣隨性,以應萬般。

我認為「無所住」說的是空,空的是看清人世色界的不真,空的是能容的本心,空的是「不執」。「生其心」說的是「認真入世」、「用心體驗」和「感同身受」,說的是「將心比心、隨緣渡化」。

我只是喜歡研究哲學,不是佛教徒,也沒有皈依。不過我認為「無所住而生其心」的高妙佛語也能當做世人處世的參考。

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不就是無所住?雪中送炭不亦是生其心?「不執」不就是無所住?知福惜緣、誠心對待不亦是生其心?

 

 

 

 

 

 

 

台長: 路痕
人氣(1,163) | 回應(8)| 推薦 (16)| 收藏 (0)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阿飛如是說...【有感】 |
此分類下一篇:碳50畫展(開放預購畫作紀念)
此分類上一篇:緊急啟事!

拾碎
寫的真好
我喜歡歡喜修佛 ~~^^
現代佛學教育下的師父們
都是向內自修
對外積極入世
可生活精采活潑的勒
我去佛光山研習數日
印象深刻"因緣殊勝"四字
出家人更懂"覺有情" "慈悲喜捨"
p.s.
什麼都不懂的我
看到情緒激動處
唱和幾句~~
2012-07-25 11:47:26
版主回應
拾碎看得起
其實我只是說自己的看法
如果被修行的佛教徒看了說不定會當笑話呢
2012-07-25 15:55:27
Samatha
我就是修行的佛教徒
如果修行是越修越執著就別修了
不過是 "修" 正自己的言語 "行" 為 !

大師意下如何呢?
(這裡的大師 是...生活大師)

午安
2012-07-26 15:19:02
版主回應
持戒是為了清淨和斷因
當然不能成為另一種執

不過如果未能因持戒而證道
卻能修正行為的錯誤
也算不白白持戒呀
2012-07-26 16:59:04
愛 是光明使者
我在想...

無所住 像虛空
生其心 像白雲
無所注而生其心 就像虛空中出生一朵白雲
說有境界有境界 說簡易也簡易

把心化成虛空 再生其心
就如虛空上 生朵白雲那麼隨緣自在了

怎使心量如虛空 或就是難處
一心向佛 一心向天主 就是一心精純
一等一 純中純 則無量無邊
則大到觀一切只若似夢幻泡影...

虛空 最難也最易
虛空 最深也最淺
所謂虛空 就是包含所有
能包含所有者 竟是虛空

從有以入無 從無以生有
有不離無 無藏著有 佛曰: [空即妙有...]
無所住 而生其心 佛曰:
[當知虛空 生汝心內 猶如片雲 點太清裡...]
2012-07-29 08:51:29
版主回應
光明它大把它解釋得更具體
果然是個悟人
2012-07-29 10:06:46
曼殊沙華
路痕兄是很有慧根的人哦!
雖然不是佛教徒, 卻把這一語解析得很透徹,
讓皈依多年的我心生佩服!

"住"是"執著", "無所住"即是"不執著"
對所有的色(表相),
起心動念等皆不在乎, 不執著,
自能生其心 (無私無我的智慧),
去解決面對一切的事物.

如您所言, 這八萬四千個法門,
條條道路通羅馬, 都是學佛成佛的途徑,
不論是顯宗, 密宗, 出世, 入世,
苦行僧也好, 葷酒皆進的降龍羅漢也罷
每個人都自有自己的因緣, 都是可行的,
不該比較或強求.

而對戒律及佛法的運用,
有時候其實是階段性對佛法的領悟及參透的問題,
就如我們常聽到的
「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
其實, 每個階段看到的都沒有錯
只是階段性境界的角度罷了.

很多人都誤解佛法是很消極, 很沉悶, 很出世
其實那是有些佛教徒對佛法的領悟不對
而造成自己的落實不當及世人的誤解
雖然佛法強調"因緣"及"隨緣"
但不是就是坐著等因緣來去
而不去努力奮鬥或做規劃
應是盡人事, 接受一切結果及變化
那才是真正的"無所住"及"隨緣"

我皈依20幾年了, 但還是很隨性,
很活潑外向哩! ^^Y
不過, 我不代表全部的佛教徒,
只是讀文興起提筆個人看法,
別教我背黑鍋或者是白鍋哦! ^^""""
2012-08-02 01:57:40
版主回應
盡人事,接受一切結果及變化

說得真好
很多人都是不盡人事,不接受
所以自尋苦惱

就像公司上班,遇到問題主管只管駡一樣
總是搞得大家士氣低落或心生怨嗔
事情發生了應該把重點放在解決及處理預防才是
人生也是,不能改變的就不要去自怨自唉了...應該
面對它,解決它,放下它

原來你有這麼多年的佛學修行
看來我是班門弄斧了...呵呵
2012-08-02 08:06:32
曼殊沙華
面對它, 解決它, 放下它
我也很喜歡法師的這幾個字, 很受用.

記得一個朋友說過的
對於無法改變的事情強求或放不下
是無計於事的自尋煩惱

雖然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
但我們不能因此而放棄努力
那就讓自己變成槁木死灰, 一灘死水
盡人事, 接受一切結果及變化
是我近兩年的經歷與領悟
這樣活著走著, 才能有動力而又不失寧靜

說起學佛, 我還是有點心虛
我是最不精進的那一個.......^^""""
2012-08-02 12:15:52
版主回應
哈哈

至少你還是個皈依的佛教徒咩
我只會說空話啦

今天一個台北的網友冒風雨來看我的畫展
結果自強號沒開,竟然換坐電聯車
後來還是被災情中途卡住,我只好去接人
盛情令人感動

你之前看上的S12被訂走了,跟你說一聲
2012-08-02 20:17:31
曼殊沙華
人有一個宗教是很好的一件事
我很慶幸有這個因緣親近佛法
教我自我觀照及同體大悲
而其中的因緣觀與無常觀
更讓我能一路化危機為轉機地成長而來
也讓我結識了許多的貴人及善知識

這樣的盛情真的很難能可貴
可見你的粉絲很多哦!

S12也被訂走了哦! 嘿嘿!
我本來還在想, 如果現場看的fu不同,
或許還可以變卦呢!
那就只有下好離手囉! ^^Y

妙沂姐也開畫展了
上次錯過, 只好跑去高雄看
這次不能錯過了! ^^
2012-08-05 02:02:14
版主回應
是阿
受到一些網友的抬愛
真是感激不盡
曾經有一個網友跟我買了一萬元的詩集去送人
詩集是票房毒葯,這是對我詩作的最大肯定
這回真是不巧,家裡有點事
不然我也想去看妙沂的畫展
因為她跟我有一面之緣
是老朋友了
2012-08-05 07:22:56
其石山人
我的了解是:

「應無所住」指的是不執著於所有念相。六祖惠能也説過:「無念、無相、無住。」

他説的是禪定的境界,靜坐時腦中念相紛飛,心猿意馬,而且萬馬奔騰,需要「降服其心」。一般以專注所修的法門,萬念歸一,念來即放,相起即歇,不執著攀緣任何念相,專心在法門上。這「法門」就是方法,聖嚴法師書上説要用方法。現在很夯的「正念」靜坐,「正念」指的就是「專注一念」。

這「一念」、法門、方法,有很多種,所以被稱為「八萬四千法門」。依現代大白話來講,一般用的是:數鼻息、觀呼吸、持咒、念佛、默照等等。

瑜珈也是入門途徑,我一位朋友在溫哥華得有瑜珈教學證書,瑜珈學到最高段,接著學靜坐,都學好了,經過老師們考試通過,才能獲頒證書,出去當瑜珈老師。這位朋友先學過靜坐,而且坐得有成就。後來才去參加瑜珈班,因此一路突飛猛進,全班同學中第一個及格畢業,老師們都很驚訝。

「生其心」指的是「清淨心」,不是指人的精神心理,是融合回宇宙統一能量場,回到「本來面目」、「本心自性」、「如來」、「天主」、「上帝」、「造物主」狀態,也就是《心經》説的:「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開悟、正偏知一切。能從更高維度回看世間,處理世間的人事物問題。
2024-08-23 23:11:23
版主回應
所以我說我其實是半桶師、半瓶子醋呀!老大才是老師
2024-08-29 01:53:54
其石山人
補充:還有「參話頭」也是靜坐持心的方法之一。

更正:抱歉,打錯一個字,是「正『遍』知一切」才對。

「清淨心」已超過唯物、唯心,進入「空」的境地,本來無一物,什麼念頭影相都不執著,像一杯靜置的水,雜質(念相)全沉澱到底,水質澄明清淨,一眼到底。
2024-08-23 23:22:37
版主回應
大哥,真是用心
深入淺出
果然是個靜坐有成有領悟
定慧了悟之人
2024-08-27 00:02:2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