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把我珍藏的一些創刊號和絶版雜誌貼出。昨天放假,恰好空置一年的公寓有人要租了,因而去把書架的舊書清一清。結果竟然滿滿一車的舊書,除了一些唸過的教科書之外,就是課外讀物和詩雜誌。
我只留了兩疊,其他本來要資源回收?想想那些舊書被當廢紙絞成紙漿未免太可憐了...要去資源回收場時臨時起意轉到朝陽街的舊書店,把書都送給了舊書店老闆。
下面這些部份是帶回保存的詩刊,部分是本來就收集的詩刊。有些已經停刊了,格外令人懷念...
記得那時我的第一首詩是在國內藍星25號詩刊上刊出的,發行人是余光中,主編是向明。日期是民國79年十月。
刊了兩首詩:
【失眠】
一點點繆思
一些些矛盾
與
一大堆的瞻前顧後
械鬥
而我的疲累
竟還提供了那場地
參與廝殺!
容不得
夜
來調解...
【變天】
氣象台的權威
切莫輕信
感情久別陽光之後
我也測不準你的
天氣
當你的臉
時晦時明
時動時靜
時遠時近
是否
該添些寬容的外衣及
一些些疼愛的柴火來
抵禦
眼睛的暴風雨和
心的
寒
流
當時國內公開發行全國的詩刊除了藍星之外尚有:現代詩,創世紀,葡萄園,笠,秋水,大海洋,心臟,地平線,薪火,曼陀羅,新陸...等。後來創刊的還有台灣詩學季刊和乾坤詩刊等。
創世紀詩刊由於三大台柱:洛夫,瘂弦,張默的全力奉獻,和主流學院派詩人的傾注,至今已成為國內歷史悠久,且陣容最堅強和最有生命力和實力的主流詩刊。
記得我在創世紀刊出的第一首詩好像是【憑欄】。在第幾期我也忘了。
以詩人文曉村(已故)主張的健康、明朗、中國詩風為首,領軍的葡萄園詩刊和走柔情路線的秋水詩刊是比較傾中的詩刊。
笠詩刊走的是本土路線,凝聚了以台灣為核心的詩人群們,也充滿了毅力地為詩努力了多年不間歇。
為了和外省勢力一別苗頭,以笠詩社詩人為主的本土詩人後來又組成了台灣現代詩人協會。在台中創會時我應邀也參加了。
目前南部比較穩定(發行)的是大海洋和海鷗詩刊。
我不曾參加過任一詩刊社,只是投稿發表作品。海鷗詩刊卻主動荐提我而獲選得到青年詩人獎。
掌門詩學1978年創社也有二十多年的歷史了,是南部一群詩愛好者集資發行的同仁詩季刊。
海星詩刊於2011年(民國一百年)創刊,是最新的詩季刊,是詩壇一股清雅的詩浪潮。
2012年旗山的一群詩友又創刊了野薑花雅集詩季刊,詩人真是最有勇氣的文人呀...
當初詩人結社辦詩刊的風氣還滿興盛的,處處都有愛詩愛到結社發刊的小社群,也有很多報紙型的詩刊和發表園地。
但大都因經濟因素而無法維持下去。
大陸因為政治氣氛不同,現代詩風氣和發展不若台灣興盛,發行量最大最知名的兩大詩刊是北京的《詩刊》和四川的《星星》。這兩個詩刊我也發表過詩。
這也是雲南的文藝雜誌,裡面也有詩分類。
雁翼先生寫信向我邀稿,投身創刊黃河文化。結果才出了創刊號,也是因為經濟無法後繼而夭折了。
有別於台灣詩人爭先恐後為自己在詩史上"卡位",大陸的詩風氣雖不如台灣,可大陸的學術單位卻比台灣有野心想要成為華文正統!
所以早就有大學的文學院教授,專職整理世界華文的史料。我在台灣是名不見經傳小咖,卻早在多年前就被收入這兩本新詩史料辭典。
即使海外也都有詩社和詩刊,可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詩風氣。這是新加坡的赤道風詩刊,我也發表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