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4-08 19:57:22| 人氣73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戲劇動作分析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摘要
      《羅密歐與朱麗葉》(
Romeo and Juliet1595)是著名的愛情悲劇,也是莎士比亞著名的代表作之一。雖然莎士比亞早期著作以喜劇為主,但從這部作品中,已可隱約地看到莎士比亞悲劇的雛型,即以「命」(nature)與「運」(fortune)的交錯、連結,來構成悲劇的因果。

  劇中羅密歐與朱麗葉以行動來表現其忠貞的愛情,縱使兩人最終無法在一起,但他們之間的愛卻昇華到更高的境界。即透過死亡、自殺的動作來證明兩人的愛,雖然肉體消失了,但其精神卻永遠存在。而他們之間的愛情,也因為如此,在數百年來不斷地被傳頌著。

  本文將藉由《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劇情架構,透過亞里斯多德的「動作論」來探討莎士比亞如何在他的劇作中,運用亞里斯多德的思想、人物、情節、語言、景觀、音樂等六要素,來傳遞其人文主義思想(如:人性與人與人之間的愛情等),並以此來彰顯他想傳達的主題。 

關鍵字:詩學、動作論、羅密歐與朱麗葉、亞里斯多德、莎士比亞

 

壹、前言

  《羅密歐與朱麗葉》(Romeo and Juliet , 1595)是莎士比亞早期的作品,也是莎士比亞的悲劇作品中,浪漫主義、抒情色彩最濃的一部劇作;同時也是一齣反對封建主義、歌頌人文主義思想的贊歌。(朱雯 394)而亞里斯多德《詩學》是古希臘哲學中最重要的作品,其在藝術上(不論是戲劇或美學)的論點,亦佔有重要的地位。故本文將以亞里斯多德《詩學》中「動作論」來分析莎士比亞《羅密歐與朱麗葉》劇本,其內容是否符合戲劇動作六要素。

  《羅密歐與朱麗葉》在描述自由愛情的可貴,譴責了封建制度對愛情的迫害,以男女主角兩人對於愛情的忠貞、純潔無暇、熱烈執著,來歌頌了理想的愛情,進而達到莎士比亞浪漫愛情題材作品的極致。雖然他們最終無法在一起,但也因為他們之間的愛情昇華到更高的境界,而感動了彼此的父親,讓他們握手言和,以愛化解了兩家族之間的仇恨。而他們之間的愛情,也因為如此,數百年來不斷地被傳頌著。

  人文主義(Humanism)是在文藝復興時期形成的資產階級體系,其核心是以人為本,以人性反對神性,充分肯定人的價值和力量,強調人的自由和獨立,要求徹底擺脫人對神的依附和屬從。而莎士比亞因處於文藝復興末期,故他的人文主義思想既吸取前人的思想精華,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和個人特徵,即他的個性解放思想(包含解放人的情感、確定人的地位和開放人的智慧此三層含義)和理想主義(包括一般生活方式和國家社會政治兩個層面)。(朱雯 44

  本文將以亞里斯多德《詩學》中「動作論」(行動論)的角度來切入,並透過《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文本,來探討、分析莎士比亞如何在他的劇作中運用亞里斯多德的戲劇六要素(思想、人物、情節、語言、景觀、音樂),來傳達其人文主義思想。

  貳、相關研究

一、戲劇動作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384 – 322, BC)在《詩學》(Poetics)第六章中為悲劇下了一個定義:

悲劇是對一個嚴肅、完整、有一定長度的行動[1]的摹仿,它的媒介是經過「裝飾」的語言,以不同的形式分別被用於劇的不同部分,它的摹仿方式是借助人物的行動,而不是敘述,通過引發憐憫和恐懼使這些情感得到疏洩。 (亞里斯多德 63

 

[1] 根據杜定宇編著之《英漢戲劇辭典》中解釋,「Praxis」一詞為希臘文,英文為「Action」,即行動、動作之意(p604)。而於亞里斯多德原著陳中梅譯注之《詩學》一書中,將其譯成「行動」;另外,姚一葦譯註之《詩學箋註》中,將其譯成「動作」,雖然兩者用詞不同,但其意思是相同的。然而,因為《詩學箋註》成書於1966年,使用至今已超過40年,故現今國內學者普遍多已熟悉「動作」一詞;但因本論文是以陳中梅譯注之《詩學》為主,故仍使用「行動」一詞。

        上述所說的「行動」的主體是人,故它是一種經過思考和選擇所驅動的、有目的的實踐活動。所以摹仿需要透過行動的人,方能進行。

  又亞里斯多德(以下簡稱亞氏)認為「悲劇是對行動的摹仿。」而悲劇包含下列六個決定其性質的成分(Eelement」:情節(Plot,又稱之為「故事」)、性格(Character,又稱之為「角色、人物」)、言語(Language,又稱之為「語言」)、思想(Theme,又稱之為「主題」)、戲景(Spectacle,即演出情景,又稱之為「景觀」)和唱段(Music,即歌的製作,又稱之為「音樂」)。(亞里斯多德 64)其中,情節、性格、思想是摹仿的對象;言語、唱段是摹仿的媒介;戲景則是摹仿的方式。另外,亞氏針對悲劇的六個成分(六要素)補充說到:

情節是悲劇的根本,用形象的話來說,是悲劇的靈魂。性格的重要占第二位……第三個成分是思想。……第四個成分是話語中的言語。……在剩下的成分裡,唱段是最重要的「裝飾」。戲景雖能吸引人,卻最少藝術性,和詩藝的關係也最疏。 (亞里斯多德 65

  故我們可以推論出,這六要素皆影響了戲劇中行動(動作)的表現方式,故一位劇作家在創作戲劇時,即須考量到這六要素,使其環環相扣,才能呈現出好的戲劇作品。另外,亞氏為「行動」和「生活」提出以下的看法:

人的幸福與不幸均體現在行動之中;生活的目的是某種行動,而不是品質;人的性格決定他們的品質,但他們的幸福與否卻取決於自己的行動。  (亞里斯多德 64

  那什麼是「行動」(戲劇動作)?亞氏於《詩學》一書中並未明確定義,但曾在第七章中提到:

悲劇是對一個完整劃一,且具一定長度的行動的摹仿,因為有的事物雖然可能完整,卻沒有足夠的長度。一個完整的事物由起始、中段和結尾組成。  (亞里斯多德 74

  由此可知,「行動」需有開始、中間與結束三個階段才算完整,而「行動」可由一連串的「動作」所構成。所以,「動作」可算是戲劇中最基本的元素,也是第一要素,若動作一旦停止,戲劇就結束了。

  另外,S. H. ButcherButcher, Samuel Henry, 1850 – 1910)在他對亞氏《詩學》所做的譯本中,曾於引言裡提到:

Action is that compendious expression for all of those forces (in a play) working together towards a definite end. (Robert W. Corrigan 57)。

  而弗格遜(Francis Fergusson)也肯定Butcher的說法,他說:

The praxis that art seeks to reproduce is mainly a psychic energy working outwards.Robert W. Corrigan 57)。

  再加上,德國哲學家黑格爾(Georg Hegel, 1770 – 1831)也曾說過:

能把個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現出來的是動作,人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過動作才能見諸現實。 (譚霈生 270

  又美國戲劇家貝克(George Pierce Baker, 1866 – 1936)也認為: 

動作是激動觀眾感情最迅速的手段。 (譚霈生 270

  綜合上述各學者的說法,我們將「戲劇動作」之界定歸納、整理如下:

  戲劇動作,不僅是支微末節的行為或一般地肢體動作而已,應從行為當中出發,逐漸成為一種動機,再重新創造的過程中,把心理的能量外現出來,以象徵的方式,將心理的動作、精神的力量加以聚焦及展現。即戲劇動作包含行動者的內在動機及所引發的外在行為簡單地說,就是將劇中所有的力量整合在一起,相互關聯成一整體性,並將此一完整之意志展現出來。

  在知道戲劇動作的定義後,即可將莎士比亞《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創作文本套用於此,並以亞氏的悲劇六要素來分析莎士比亞的思想及創作藝術上的用意了。

二、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羅密歐與朱麗葉》一劇源於十六世紀的義大利的民間傳說,所以故事內容場景亦設定在義大利的維洛那城。而在分析之前,必須先了解《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創作背景為何,故將先簡要說明莎士比亞創作《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原因,然後再分幕介紹《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劇情。

(一)、《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創作背景

  莎士比亞的寫作題材來源,大致可分為以下三方面:一是取材自歷史傳記如:《亨利六世》(Henry VI, 1591)、《里查二世》(Richard II, 1595)、《約翰王》(King John, 1596)、《亨利四世》(Henry IV, 1597等;二是改編自舊劇,即已演出的劇目,如:《馴悍記》(Taming of the Shrew, 1593)、《哈姆雷特》(Hamlet, 1601)、《李爾王》(King Lear, 1605等;三是根據詩體、散文的傳奇故事來加以改編,如:《羅密歐與朱麗葉》(Romeo and Juliet1595)、奧賽羅(Othello, 1604)、第十二夜(Twelfth Night or What You Will, 1600等。(朱雯 65

  以情人離別及睡藥為中心的浪漫故事題材,早已被許多小說家廣泛講述及運用,其起源最遠可追溯到羅馬的《奧維德》(Ovid)。但莎士比亞的劇本主要是受到1562年英國詩人亞瑟.布魯克(Arthur Brooke)的長篇敘事詩《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事》的啟示,進而加以改編。而這首詩的內容又是布魯克依據義大利人班戴洛(Metteo Bandello)的《小說集》(Novelle)一書來改寫[1]。(梁實秋 190

  雖然莎士比亞是依據布魯克的詩來加以改編,但他在改編時,仍因應當時的背景及環境的需求,對劇情的內容重新增減。如:因當時莎士比亞的作品時常被搬演,又其戲劇演出相當受到歡迎,所以他在進行戲劇創作時,會考量到舞台藝術、演出情形及觀眾的反應度等因素。如戲劇演出需一氣呵成,沒有停頓,故戲劇情節的時間不應相隔太長,所以,他將原本布魯克詩裡的故事情節時間縮短,從九個月縮短成五天;且因舞台空間的侷限,故他也讓巴里斯死於朱麗葉墓前,除前後呼應外,更可省去舞台布景變化的問題等。

 

(二)、《羅密歐與朱麗葉》分幕劇情介紹

  本劇共分五幕,但在第一幕之前,另有「開場詩」(Prologue),主要在介紹這齣戲的劇情、提綱。

  第一幕描述在義大利的維洛那(Verona)城中,蒙太玖(Montague)和凱普雷特(Capulet)兩家富豪互相仇視對方。一日,凱普雷特的僕人桑普生(Sampson)及葛雷古利(Gregory)在維洛那廣場遇見了和蒙太玖(Montague)的僕人亞伯拉罕(Abraham)和蒙太玖之子羅密歐(Romeo)的僕人鮑爾薩澤(Balthasar),雙方發生衝突,刀劍相向。而路過的蒙太玖的姪子班伏里奧(Benvolio)見狀,上前勸架;卻被晚到的凱普雷特的姪子泰保爾特(Tybalt)誤會及挑釁,也一同加入爭鬥之中。而隨後趕到的凱普雷特和蒙太玖也怒氣沖沖地準備拔劍,好在都被他們的夫人阻止。沒想到,純為兩家人的打鬥,卻引發了其他市民的怒火,他們皆聲明要打倒這兩家人,故也加入了戰局。不久,維洛那親王埃斯卡勒斯(Escalus)看到這景象,非常生氣地制止他們,他要凱普雷特和蒙太玖以性命擔保,之後再也不會在街上鬧事,否則即將嚴辦。就在眾人離去後,蒙太玖詢問班伏里奧事情發生的原委,並提及羅密歐最近時常心情不佳,一人躲在房裡,故他要班伏里奧去查探羅密歐的心事。於是班伏里奧稍後在見到羅密歐後,就上前探問,原來羅密歐是因為美人羅瑟琳(Rosaline)無法接受他的愛意,而難過、沮喪不已;班伏里奧則告訴他,世間美女如雲,只要多結識,即可忘懷羅瑟琳,但羅密歐卻認為,沒有人能比他心目中的女神更美,就傷心地離開。

  另一邊,維洛那親王的親戚巴里斯伯爵(Paris)為朱麗葉(Juliet)而向凱普雷特求親,凱普雷特則以朱麗葉因未滿14歲,年輕不懂事回絕;但巴里斯仍不斷遊勸,凱普雷特只好告訴他,若能在晚宴上得到朱麗葉的歡心,就同意這門婚事。並將宴客名單交給僕人,要僕人去通知賓客前往。沒想到,那位僕人竟不識字,只好向路過的陌生人──羅密歐及班伏里奧求助,為了答謝,他更邀請羅密歐參與宴會。待他離開後,班伏里奧就鼓吹羅密歐前往,羅密歐為了悍衛心目中的女神而答應參加。

  到了晚上,在凱普雷特家中,凱普雷特夫人向朱麗葉提起巴里斯伯爵求婚一事,朱麗葉則認為一切等見了面再說。另一方面,羅密歐、班伏里奧和邁邱西奧(Mercutio)等一行人一同前往凱普雷特的家。在宴會裡,雖然羅密歐戴著面具,但仍被泰保爾特以聲音認出他來,進而忿怒地拿劍準備殺了他,卻被凱普雷特以不願在自己家中鬧事為由制止,泰保爾特無奈,只好離開。而羅密歐在見到朱麗葉之後,果然認同了班伏里奧的話,他用吻向朱麗葉表達愛意,待欲更進一步時,宴會卻即將結束。就在眾人離去後,朱麗葉從奶媽口中得知,剛才吻她的人竟是仇家蒙太玖的獨子羅密歐。

 

  第二幕之前也有一段「開場詩」,在述說羅密歐與朱麗葉兩人雖然互相喜愛,但他們之間卻有著解不開的世仇宿怨。

  第二幕在描述羅密歐為了再見朱麗葉一面,而翻牆進入凱普雷特家,在花園裡,他看到陽台上美麗的朱麗葉,禁不住讚嘆著;更在聽到她的內心告白後,忍不住回應她。雙方即互訴愛意,卻因奶媽的傳喚只好暫時分別,兩人並約定隔天早上九點再相見。羅密歐開心地睡不著覺,等到隔天早上,就去找勞倫斯神父(Friar Laurence),想請他為他們主持婚禮。雖然,勞倫斯神父不敢相信羅密歐竟會這麼快就有了新歡,忘了舊愛,但為了能使兩家世仇因此盡釋前嫌,而答應幫助他們。另一方面,奶媽為了幫朱麗葉傳話,而到修道院找羅密歐。羅密歐請奶媽轉達,只要朱麗葉在下午假裝到修道院懺悔,兩人即可見面,且即將在此舉行婚禮。奶媽回家後,先戲逗朱麗葉一番後,才告訴她,要她儘快到修道院去,因為有一個丈夫在那邊等著他的妻子。於是,朱麗葉開心地前往修道院,並在勞倫斯神父的見證下,兩人成為夫妻。

 

  第三幕一開始,班伏里奧和邁邱西奧在維洛那廣場遇上了泰保爾特,雙方在言語上起爭執時,羅密歐剛好經過;泰保爾特要與羅密歐一決勝負,但羅密歐念在他是新婚妻子朱麗葉的親人,故願意講和。但邁邱西奧卻覺得這麼做很丟臉,故拔劍與泰保爾特互鬥,羅密歐為了勸和,拉住邁邱西奧,沒想到竟害他承受了泰保爾特一劍,最後傷重不治;羅密歐為了幫好友報仇,而動手殺了泰保爾特,但又因法律規定殺人者須償命,故為了怕被判刑而趕緊逃離現場。然而,這場爭鬥引起了市民的騷動,及維洛那親王等人的注意,親王詢問爭鬥的起源,班伏里奧只好告知其始末。凱普雷特夫人請親王主持公道,她要羅密歐抵命,但親王認為羅密歐是為了幫邁邱西奧報仇,才殺了泰保爾特,若一命抵一命,那邁邱西奧的命應由誰來抵償;可是又不能對殺人兇手慈悲,否則就是鼓勵殺人;故他決定羅密歐要立刻放逐出境,若日後一見到羅密歐,就馬上處死。

  另一方面,朱麗葉在家裡想等奶媽帶回羅密歐的好消息,沒想到,卻聽到他殺害族兄泰保爾特、被放逐的消息,這使朱麗葉傷心欲絕。奶媽則決定去修道院找羅密歐來安慰朱麗葉,並讓這對新婚夫妻見最後一面。而在修道院裡,勞倫斯神父告訴羅密歐維洛那親王溫和的判決,羅密歐卻覺得「被放逐」比「死」還要可怕,因為他將再也看不到美麗的妻子朱麗葉。就在勞倫斯神父勸羅密歐忘卻「放逐」的痛苦時,有人敲門了;原來是奶媽趕到修院,傳達朱麗葉的情況,羅密歐聞言難過地拔劍想要自盡,好在被勞倫斯神父阻止。勞倫斯神父告訴羅密歐,只要活著就有機會,他現在只需要先去安慰朱麗葉,之後再準備前往曼多亞暫住,自己會等候佳機宣布他們兩人的婚姻,進而調解兩家族的仇恨,屆時再請親王下特赦令,讓兩人團聚。奶媽覺得神父的建議非常好,故在將朱麗葉的戒指給羅密歐之後,就先回家告訴朱麗葉這個好建議,而羅密歐也決定按照勞倫斯神父建議的方式來做,於是也出發前往凱普雷特家。

  沒想到,就在泰保爾特死去當天的深夜,巴里斯伯爵竟到凱普雷特家求婚,凱普雷特遂私自決定在三天後,將朱麗葉嫁給他,僅要夫人去跟房裡跟朱麗葉說一聲。但此時房裡的新婚夫妻因為離別在即,而更加分不開,互訴情衷,好在奶媽趕緊前來報信,讓羅密歐順利離開。朱麗葉在母親面前裝做仇恨羅密歐,及為了幫泰保爾特報仇甚至願意幫忙調毒藥,讓羅密歐服下;但在聽到父親自做主張地要她嫁給巴里斯伯爵之後,便極力反對。但朱麗葉的話,讓凱普雷特怒火中燒,撂下狠話:「只要不服從,就斷絕父女關係」之後就離開。朱麗葉因母親的不諒解及奶媽的倒戈,而心生不滿;於是她假裝以得罪父母,欲到修院去懺悔的名義,前去找神父幫忙,內心更打定主意:若一切辦法都用盡,仍無法改變嫁給伯爵的現況,她唯有一死了之。

 

  第四幕一開始在修院裡,巴里斯伯爵找勞倫斯神父為他主婚,此時朱麗葉也抵達修院,她擺臉色給伯爵看,但伯爵毫不在意,因為凱普雷特已答應,故他已視她為自己財產的一部分。朱麗葉只好直接跟神父說她要告解,於是神父請伯爵先行離去。待伯爵離開後,朱麗葉告訴神父,若不能解決這門婚事,她就只好以死明志,證明她對羅密歐的忠貞。神父就告訴朱麗葉他的計謀:要她先回家,假意答應嫁給巴里斯,讓眾人卸下心防,並在婚禮的前一天,喝下藥水,因為這個藥水會讓她呈現假死狀態,故只要眾人以為她死了,便會將她安葬。而他則會馬上派人送信給羅密歐,告知他這個計謀,所以,只要等42小時藥效過後,接到信件的羅密歐就會接她回曼多亞,兩人即可永遠在一起了。於是朱麗葉高興地拿了藥水回家依計行事。凱普雷特聽到朱麗葉的話後,相當高興,並將婚禮提早,改成隔天就舉行,於是眾人遂趕緊籌備相關事宜,朱麗葉亦在房裡準備一切,她思前想後,做好準備後,就喝下藥水,躺在床上安然地睡著了。隔天一大早,奶媽去叫朱麗葉起床時,就發現朱麗葉已經死去,這個消息讓大家都無法接受,非常難過。唯有知情的神父勸解大家,朱麗葉雖然肉體死亡,但靈魂卻已歸上天所有、得到永生,這是最大的幸福。眾人只好安然地接受這個結果。

 

  第五幕在一開始即在曼多亞(Mantua),羅密歐從鮑爾薩澤口中得知朱麗葉已死的消息,傷心不已;於是,恍神的他購買了致命的毒藥前往朱麗葉的墓地。另一方面,約翰神父(Friar John)回修院告訴勞倫斯神父,因途中受阻,沒能將信件送給羅密歐。勞倫斯神父擔心再過三個小時,待朱麗葉醒來後計畫生變,便趕緊再寫一封信給羅密歐,告知他自己會先將朱麗葉帶回修院,等他來接應,稍後便動身前往墓地。

  

 

[1] 梁實秋指出,此書於1554年出刊,在1559年由Boisteau譯為法文,而Boisteau的法文文本於1562年由亞瑟.布魯克(Arthur Brooke)用「家禽販體」(poulters measure,即輸流用十二音節一行與十四音節一行寫成的詩體)改寫成為一首英文長詩。另外,Boisteau的法文故事於1567年由William Painter譯成英文散文,成為他的“Palace of Pleasure”第二卷第二十篇故事。

 深夜,在朱麗葉的幕地墳前,巴里斯帶著花向朱麗葉憑弔,沒想到有其他人的聲響,他只好先躲在一旁。原來是羅密歐及鮑爾薩澤也到了,羅密歐掘開墓門,只為再見朱麗葉一面;巴里斯見狀,以為他要盜墓,故現身阻止他,兩人起爭鬥,並打了起來,最後巴里斯倒下,而此時羅密歐才回過神來,發現死去的人竟是巴里斯伯爵。於是,羅密歐遵照伯爵的遺願,將他放在朱麗葉的身旁,再向朱麗葉訴說最後的話語及給她深情的一吻,之後就喝下毒藥死去。沒想到,勞倫斯神父這時才趕到墓地,他看到倒在血泊中的巴里斯及臉色慘白的羅密歐,相當難過,卻也無能為力。就在這個時候,朱麗葉醒了,當她看到羅密歐已死,就難過地以羅密歐的匕首自盡。過了不久,大家全都趕到墓地,勞倫斯神父就將一切經過全部說了出來,於是親王跟他們說,因為兩家人的仇恨,各自奪去了自己心愛的人。於是凱普雷特慚愧地握住了蒙太玖的手,兩家人言歸於好,並承諾為羅密歐與朱麗葉鑄立雕像,以象徵兩人之間忠貞的愛情。

參、《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戲劇動作分析

  Robert W. Corrigan曾提到:「In the Poetics, Aristotle refers to six forms of action: plot, moral disposition, intellect, language, spectacle, and music. For our purposes these will be more easily understood if we reduce the number to four.」(Robert W. Corrigan 56)所以,我們在了解劇情之後,即可透過亞氏的悲劇六要素(思想、人物、情節、語言、景觀、音樂)來分析、探討《羅密歐與朱麗葉》文本中的戲劇動作的內涵為何。

一、動作實踐在劇情的細節上

  戲劇需要的是一種活生生的直觀形象,如:它包含了支配全體人物的意向、揭示人物的性格、影響劇中人的命運、反應劇中人當下的情緒及思想等等,而唯有透過「動作」才能達成,如果沒有「動作」,那劇中人的生命亦將終結。

  「沒有衝突就沒有戲劇」,這句話可以很明顯地看出衝突在戲劇中的重要性。因為戲劇就像在反映現實社會,它將生活中的真假、善惡、美醜、光明與黑暗等相對的立場,統一並呈現出來。又若將「衝突」藉由「動作」來展現、規範行動,並引領行動的方向,則會使劇情走向「高潮」。

  莎士比亞非常注意劇本的結構藝術,無論是單一情節還是多重情節,基本上都按照矛盾衝突的邏輯發展加以處置,幾乎每個劇本都可以用開端、發展、轉折、高潮和收場等五大部分的方式來加以分析。當然,他沒有特別固定的結構模式,多從主題和劇情的需求來設計其內容、情節。莎士比亞大部分的悲劇多屬連鎖式結構,此結構嚴密緊湊,它的事件發展順序環環相扣,中間很少停頓,且因果關係明顯,如《羅密歐與朱麗葉》即為一例。

  在《羅密歐與朱麗葉》第一幕第一場描述兩家族之間的仇恨,其故莎士比亞亞以雙方僕人相互挑釁、械鬥的動作,來呈現出兩家人怨恨的程度。之後,到維洛那親王下令,要雙方大家長以生命做擔保,不會再有類似事件發生等。莎士比亞在一開場就開門見山的觸及矛盾點,點出悲劇產生的社會環境,烘托出悲劇的氣氛。而在第三幕則點出一切的衝突,來自於劇中角色的急燥,再加上一連貫的事件推疊出緊湊的情節;如一開始羅密歐因沈浸在剛與朱麗葉成婚的喜悅中,不理會泰保爾特的挑釁;但後來卻因泰保爾特殺了他的好友邁邱西奧之後,羅密歐竟一怒之下殺了泰保爾特;後來更因殺人事件被放逐,使一對有情人被迫分手。好不容易勞倫斯神父想到讓兩人復合見面的好辦法,卻又因為瘟疫,使得傳遞信件的約翰神父受到阻撓,無法及時地將信件交到羅密歐的手中,導致不明真相的羅密歐飲鴆而亡,朱麗葉也因此殉情。這一連串的事件,將劇情推向高潮,使危機不斷加深,讓氣氛愈來愈沈重,緊扣住觀眾的心情,最後再以悲劇做結尾,令人禁不住感傷起來。故這樣的戲劇結構有助於悲劇扣人心弦的緊張狀態,不論動作在戲劇結構中「開始」、「中間」或「結束」三階段中的任何階段,皆可當做切入點,適時的以戲劇動作實踐在劇情的細節上。

二、動作抒發劇中人物的情感

  莎士比亞在人物塑造上非常傑出,他筆下的人物類型廣泛,數量眾多,無所不包。他擅長以鮮明突出的個性來描寫人物,並揭示人物性格的複雜多變,來渲染、強化主角的個性,如羅密歐的急躁性格,可以在第三幕第一場中,他與泰保爾特的對話中看出來:

泰保爾特 羅密歐,我對你的仇恨使我只能用一個名字稱呼你——你是一個惡賊!

羅 密 歐 泰保爾特,我跟你無冤無恨,你這樣無端挑釁,我本來是不能容忍的,可是因為我有必須愛你的理由,所以也不願跟你計較了。我不是惡賊;再見,我看你還不知道我是個什麼人。

泰保爾特 小子,你冒犯了我,現在可不能用這種花言巧語掩飾過去;趕快回過身子,拔出劍來吧。

羅 密 歐 我可以鄭重聲明,我從來沒有冒犯過你,而且你想不到我是怎樣愛你,除非你知道了我所以愛你的理由。所以,好凱普雷特——我尊重這一個姓氏,就像尊重我自己的姓氏一樣——咱們還是講和了吧。

            :

            :

邁邱西奧 班伏里奧,快把我扶進什麼屋子裏去,不然我就要暈過去了。你們這兩家倒楣的人家!我已經死在你們手裏了。——你們這兩家人家!(邁邱西奧,班伏里奧同下。)

羅 密 歐 他是親王的近親,也是我的好友;如今他為了我的緣故受到了致命的重傷。泰保爾特殺死了我的朋友,又譭謗了我的名譽,雖然他在一小時以前還是我的親人。親愛的朱麗葉啊!你的美麗使我變成懦弱,磨鈍了我的勇氣的鋒刃!

            【班伏里奧重上。】

班伏里奧 啊,羅密歐,羅密歐!勇敢的邁邱西奧死了;他已經撒手離開塵世,他的英魂已經升上天庭了!

羅 密 歐 今天這一場意外的變故,怕要引起日後的災禍。

            【泰保爾特重上。】

班伏里奧 暴怒的泰保爾特又來了。

羅 密 歐 邁邱西奧死了,他卻耀武揚威活在人世!現在我只好拋棄一切顧忌,不怕傷了親戚的情分,讓眼睛裏噴出火焰的憤怒支配著我的行動了!泰保爾特,你剛才罵我惡賊,我要你把這兩個字收回去;邁邱西奧的陰魂就在我們頭上,他在等著你去跟他作伴;我們兩個人中間必須有一個人去陪陪他,要不然就是兩人一起死。

泰保爾特 你這該死的小子,你生前跟他做朋友,死後也去陪他吧!

羅 密 歐 這柄劍可以替我們決定誰死誰生。【二人互鬥;泰保爾特倒下。】

  (朱生豪 110-114

  由此可知,羅密歐在一開始是不想跟泰保爾特對峙的,但因為好友邁邱西奧因他而死,而起了內疚之心、失去理智才出手。這個動作,即是他急燥的性格使然。另外,在第三幕第三場羅密歐躲到修院裡,勞倫斯神父在聽到親王的判決後,回修院轉達訊息給羅密歐知情的情況,更能看出:

勞 倫 斯 他的判決是很溫和的,他並不判你死罪,只宣佈把你放逐。

羅 密 歐 嘿!放逐!慈悲一點,還是說「死」吧!不要說「放逐」,因為放逐比死還要可怕。

勞 倫 斯 你必須立刻離開維洛那境內。不要懊惱,這是一個廣大的世界。

羅 密 歐 在維洛那城以外沒有別的世界,只有地獄的苦難;所以從維洛那放逐,就是從這世界上放逐,也就是死。明明是死,你卻說是放逐,這就等於用一柄利斧砍下我的頭,反因為自己犯了殺人罪而揚揚得意。

勞 倫 斯 噯喲,罪過罪過!你怎麼可以這樣不知恩德!你所犯的過失,按照法律本來應該處死,幸虧親王仁慈,特別對你開恩,才把可怕的死罪改成了放逐;這明明是莫大的恩典,你卻不知道。

羅 密 歐 這是酷刑,不是恩典。朱麗葉所在的地方就是天堂;
 ………… 你還說放逐不是死嗎?難道你沒有配好的毒藥、鋒銳的刀子或者無論什麼致命的利器,而必須用「放逐」兩個字把我殺害嗎?放逐!啊,神父!只有沉淪在地獄裏的鬼魂才會用到這兩個字,伴著淒厲的呼號;你是一個教士,一個替人懺罪的神父,又是我的朋友,怎麼忍心用「放逐」這兩個字來寸磔我呢?

勞 倫 斯 你這癡心的瘋子,聽我說一句話。

羅 密 歐 啊!你又要對我說起放逐了。

勞 倫 斯 我要教給你怎樣抵禦這兩個字的方法,用哲學的甘乳安慰你的逆運,讓你忘卻被放逐的痛苦。

羅 密 歐 又是「放逐」!我不要聽什麼哲學!除非哲學能夠製造一個朱麗葉,遷徒一個城市,撤銷一個親王的判決,否則它就沒有什麼用處。別再多說了吧。

  (朱生豪 130-132

        羅密歐只是聽到「放逐」二字,就什麼話也聽不下去,不管神父如何勸解他,想告訴他一切仍有轉圜的餘地,他就只是一昧地沈浸在自我的思緒裡,完全表現出小孩子不成熟的樣子。直到後來奶媽也到修院找羅密歐,告知他朱麗葉的現況後,他不成熟的行為更是明顯:

羅 密 歐 你剛才不是說起朱麗葉嗎?她現在怎麼樣?我現在已經用她近親的血玷污了我們的新歡,她不會把我當作一個殺人的兇犯嗎?她在什麼地方?她怎麼樣?我這位秘密的新婦對於我們這一段中斷的情緣說些什麼話?

乳  媼 啊,她沒有說什麼話,姑爺,只是哭呀哭的哭個不停;一會兒倒在床上,一會兒又跳了起來;一會兒叫一聲泰保爾特,一會兒哭一聲羅密歐;然後又倒了下去。

羅 密 歐 好像我那一個名字是從槍口裏瞄準了射出來似的,一彈出去就把她殺死,正像我這一雙該死的手殺死了她的親人一樣。啊!告訴我,神父,告訴我,我的名字是在我身上哪一處萬惡的地方?告訴我,好讓我搗毀這可恨的巢穴。【拔劍。】

勞 倫 斯 放下你的鹵莽的手!你是一個男子嗎?你的形狀是一個男子,你卻流著婦人的眼淚;你的狂暴的舉動,簡直是一頭野獸的無可理喻的咆哮。你這鬚眉的賤婦,你這人頭的畜類!我真想不到你的性情竟會這樣毫無涵養。你已經殺死了泰保爾特,你還要殺死你自己嗎?你沒想到你對自己採取了這種萬劫不赦的暴行就是殺死與你相依為命的你的妻子嗎? ………… 起來吧,孩子!你剛才幾乎要為了你的朱麗葉而自殺,可是她現在好好活著,這是你的第一件幸事。泰保爾特要把你殺死,可是你卻殺死了泰保爾特,這是你的第二件幸事。法律上本來規定殺人抵命,可是它對你特別留情,減成了放逐的處分,這是你的第三件幸事。這許多幸事照顧著你,幸福穿著盛裝向你獻媚,你卻像一個倔強乖僻的女孩,向你的命運和愛情噘起了嘴唇。  ………… 

  (朱生豪 134-138

         莎士比亞在這裡將羅密歐的個性很傳神地表露出來,他藉由神父的口,說出羅密歐所犯的錯。最後還是神父想出最佳計謀,安撫了大家,讓這個有點像無理取鬧的場面,受到控制,使劇情得以繼續;更藉由神父的話,讓大家知道一切事情皆可反向思考,「幸」與「不幸」僅在一念之間。我們從上面三段的描述可以看出羅密歐的個性及脾氣;然而一開始,在得知好友的死訊時,他若能忍住衝動,控制住自己的脾氣,多想一下他與朱麗葉的未來,將這件事交由法律來決定泰保爾特的生死,那麼憾事就不會發生了。

  另外,莎士比亞有時會在悲劇或歷史劇中,穿插喜劇的場面或人物,讓劇情更具豐富性與生動性。如《羅密歐與朱麗葉》一劇中的奶媽一角即是個喜劇角色,她在第一幕第三場出場時,和凱普雷特夫人的對話中即可看出其喜感:

乳   媼 我可以用我的十四顆牙齒打賭——唉,說來傷心,我的牙齒掉得只剩四顆啦!——她還沒有滿十四歲呢。現在離開收穫節還有多久?

凱普雷特夫人    兩個星期多一點。

乳   媼 不多不少,不先不後,到收穫節的晚上她才滿十四歲。 ………… 後來她就慢慢地會一個人站得直挺挺的,還會搖呀擺的到處亂跑,就是在她跌破額角的那一天,我那去世的丈夫——上帝安息他的靈魂!他是個喜歡說說笑笑的人,把這孩子抱了起來,「啊!」他說:「你往前撲了嗎?等你年紀一大,你就要往後仰了;是不是呀,朱麗?」誰知道這個可愛的壞東西忽然停住了哭聲,說「嗯」。噯喲,真把人都笑死了!要是我活到一千歲,我也再不會忘記這句話。「是不是呀,朱麗?」他說;這可愛的小傻瓜就停住了哭聲,說「嗯」。

凱普雷特夫人    得了得了,請你別說下去了吧。

乳   媼 是,太太。可是我一想到她會停往了哭說「嗯」,就禁不住笑起來。不說假話,她額角上腫起了像小雄雞的睾丸那麼大的一個包哩;她痛得放聲大哭;「啊」!我的丈夫說,「你往前撲了嗎?等你年紀一大,你就要往後仰了;是不是呀,朱麗?」她就停住了哭聲,說「嗯」。

朱 麗 葉 我說,奶媽,你也可以停住嘴了。

  (朱生豪 32-36

       奶媽的出現讓劇情變得更加生動、有趣;之後莎士比亞更在第二幕第四場中,透過奶媽及其僕人彼得的對話,讓本劇增加了不少趣味性。

  莎士比亞除了擅長描寫複雜多變的人物性格外,也為劇中每個人物定出其個性及特點,尤其是主要角色;他為他們注入思想的血液、溶進時代的精神,使每個角色都有讓人想進一步認識、了解當時歷史的背景及其代表的意義或形象。另外,莎士比亞也常透過劇中人物的行動來表現他們的性格和思想,藉由劇中人具體的行動來刻劃、描寫他們想要說什麼或做什麼。

  莎士比亞對人物的塑造方式,是值得後世創作參照的;不論是什麼樣的描述手法,皆能藉由讓角色形象鮮明突出,來求得更好地表現方法,增加情節的生動性與豐富性。

三、動作為作者思想、意識的貫穿

  「動作」是表演藝術的基礎,所以為了抓住觀眾的目光,劇作者需要掌握住欲傳達的主題思想,將戲劇動作編寫進去,方能貫穿戲劇,完美呈現。

  亞氏於《詩學》第十九章中曾提到:

思想包括一切必須通過話語產生效果,其種類包括求證和反駁,情感的激發(如憐憫、恐懼、憤怒等)以及說明事物的重要或不重要。

(亞里斯多德 74

  莎士比亞欲藉由本劇肯定戀愛婚姻的自由權利,貶斥陳腐的封建婚姻制度。因在中世紀的歐洲,人們被宗教禁欲主義所禁錮,把現實生活視為進入天堂前的苦修,他們極力壓抑情感和欲求,扭曲了正常的人性。但文藝復興運動後,即從人性論出發,推翻了禁欲主義的謬說,肯定人人皆有滿足正常情感需求和追求歡樂幸福生活的權利。(朱雯 44

  所以我們可以在莎士比亞的劇作中看到對青春和美、愛情和友誼的禮贊。如在《羅密歐與朱麗葉》第三幕第五場在朱麗葉的臥室裡,他藉由兩位年輕、美麗的男女主角兩情相悅、見面時的話語,可看出兩人真摰的愛情: 

朱 麗 葉 你現在就要走了嗎?天亮還有一會兒呢。那刺進你驚恐的耳膜中的,不是雲雀,是夜鶯的聲音;它每天晚上在那邊石榴樹上歌唱。相信我,愛人,那是夜鶯的歌聲。

羅 密 歐 那是報曉的雲雀,不是夜鶯。瞧,愛人,不作美的晨曦已經在東天的雲朵上鑲起了金線,夜晚的星光已經燒燼,愉快的白晝躡足踏上了迷霧的山巔。我必須到別處去找尋生路,或者留在這兒束手等死。

朱 麗 葉 那光明不是晨曦,我知道;那是從太陽中吐射出來的流星,要在今夜替你拿著火炬,照亮你到曼多亞去。所以你不必急著要去,再耽擱一會兒吧。

羅 密 歐 讓我被他們捉住,讓我被他們處死;只要是你的意思,我就毫無怨恨。我願意說那邊灰白色的雲彩不是黎明睜開它的睡眼,那不過是從月亮的眉宇間反映出來的微光;那響徹雲霄的歌聲,也不是出於雲雀的喉中。我巴不得留在這裏,永遠不要離開。來吧,死,我歡迎你!因為這是朱麗葉的意思。怎麼,我的靈魂?讓我們談談;天還沒有亮哩。

朱 麗 葉 天已經亮了,天已經亮了;快走吧,快走吧!那唱得這樣刺耳、嘶著粗澀的雜訊和討厭的銳音的,正是天際的雲雀。有人說雲雀會發出千變萬化的甜蜜的歌聲,這句話一點不對,因為它只使我們彼此分離;有人說雲雀曾經和醜惡的蟾蜍交換眼睛,啊!我但願它們也交換了聲音,因為那聲音使你離開了我的懷抱,用催醒的晨歌催促你登程。啊!現在你快走吧;天越來越亮了。

羅 密 歐 天越來越亮,我們悲哀的心卻越來越黑暗。

  (朱生豪 142-144

  另外,從第一幕第四場在前往凱普雷特宴會前的街道上,羅密歐因剛失戀而心情不佳,他的兩位好友極力勸解他,由此可看出三人之間堅定的友誼:

邁邱西奧 你是一個戀人,你就藉著邱比特的翅膀,高高地飛起來吧。

羅 密 歐 他的羽鏃已經穿透我的胸膛,我不能借著他的羽翼高翔;他束縛住了我整個的靈魂,愛的重擔壓得我向下墜沉,跳不出煩惱去。

邁邱西奧 愛是一件溫柔的東西,要是你拖著它一起沉下去,那未免太難為它了。

羅 密 歐 愛是溫柔的嗎?它是太粗暴、太專橫、太野蠻了;它像荊棘一樣刺人。

邁邱西奧 要是愛情虐待了你,你也可以虐待愛情;它刺痛了你,你也可以刺痛它;這樣你就可以戰勝了愛情。給我一個面具,讓我把我的尊容藏起來;【戴面具】噯喲,好難看的鬼臉!再給我拿一個面具來把它罩住吧。也罷,就讓人家笑我醜,也有這一張鬼臉替我遮羞。

班伏里奧 來,敲門進去;大家一進門,就跳起舞來。

羅 密 歐 拿一個火炬給我。讓那些無憂無慮的公子哥兒們去賣弄他們的舞步吧;莫怪我說句老氣橫秋的話,我對於這種玩意兒實在敬謝不敏,還是作個壁上旁觀的人吧。

邁邱西奧 胡說!要是你已經沒頭沒腦深陷在戀愛的泥沼裏——恕我說這樣的話——那麼我們一定要拉你出來。來來來,我們別白晝點燈浪費光陰啦! 

  (朱生豪 40

  從上面的話,可以看出班伏里奧及邁邱西奧一直在開導失戀的羅密歐,要他暫時忘卻煩惱,開心的一同歡樂。而羅密歐最終還是聽從朋友的話,參與宴會,才會遇到美朱麗葉,讓劇情得以順利進行。

 四、動作可藉由言語來傳達

  莎士比亞也多運用獨白來透視角色的內心,如在第二幕第二場凱普雷特花園中,藉由兩人的獨白,來描寫戀愛中的少男少女的微妙心態:

羅 密 歐 沒有受過傷的才會譏笑別人身上的創痕。【朱麗葉自上方窗戶中出現】輕聲!那邊窗子裏亮起來的是什麼光?那就是東方,朱麗葉就是太陽!起來吧,美麗的太陽!趕走那妒忌的月亮,她因為她的女弟子比她美得多,已經氣得面色慘白了。  ………… 啊!那是我的愛;唉,但願她知道我在愛著她!她欲言又止,可是她的眼睛已經道出了她的心事。待我去回答她吧;不,我不要太鹵莽,她不是對我說話。天上兩顆最燦爛的星,因為有事他去,請求她的眼睛替代它們在空中閃耀。要是她的眼睛變成了天上的星,天上的星變成了她的眼睛,那便怎樣呢?她臉上的光輝會掩蓋了星星的明亮,正像燈光在朝陽下黯然失色一樣;在天上的她的眼睛,會在太空中大放光明,使鳥兒誤認為黑夜已經過去而唱出它們的歌聲。瞧!她用纖手托住了臉,那姿態是多麼美妙!啊,但願我是那一隻手上的手套,好讓我親一親她臉上的香澤!

朱 麗 葉 唉!

羅 密 歐 她說話了。啊!再說下去吧,光明的天使!因為我在這夜色之中仰視著你,就像一個塵世的凡人,張大了出神的眼睛,瞻望著一個生著翅膀的天使,駕著白雲緩緩地馳過了天空一樣。

朱 麗 葉 羅密歐啊,羅密歐!為什麼你偏偏是羅密歐呢?否認你的父親,拋棄你的姓名吧;也許你不願意這樣做,那麼只要你宣誓做我的愛人,我也不願再姓凱普雷特了。

羅 密 歐 (旁白)我還是繼續聽下去呢,還是現在就對她說話?

朱 麗 葉 只有你的名字才是我的仇敵;你即使不姓蒙太古,仍然是這樣的一個你。姓不姓蒙太古又有什麼關係呢?它又不是手,又不是腳,又不是手臂,又不是臉,又不是身體上任何其他的部分。啊!換一個姓名吧!姓名本來是沒有意義的;我們叫做玫瑰的這一種花,要是換了個名字,它的香味還是同樣的芬芳;羅密歐要是換了別的名字,他的可愛的完美也決不會有絲毫改變。羅密歐,拋棄了你的名字吧;我願意把我整個的心靈,賠償你這一個身外的空名。

  (朱生豪 62-66

  莎士比亞的劇作中有許多著名的獨白,皆透過主角來傳達,我們可以從這些獨白來透視他們的內心世界。因為獨白是表現他性格特徵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們理解他的性格的一把鑰匙;更可同時看到故事情節的發展,讓我們更清楚的了解作者對現實、人生的深刻認識。

五、動作是可藉著音樂及景觀來延伸

    亞氏於《詩學》第六章中曾提到:

唱段是最重要的「裝飾」。戲景雖能吸引人,卻最少藝術性,和詩藝的關係也最疏。 (亞里斯多德 65

  它的意思是說,「音樂」和「景觀」是次要的成分,即「調味品」的意思。他們雖然不像前面四要素:情節、人物、語言、思想那麼重要,但仍有其不可抹滅的作用及呈現效果。

  本文雖然以文本探討為主,看不到任何對「音樂」的描述,但因為《羅密歐與朱麗葉》一直以來,不論什麼形式,不管什麼劇種,皆不斷地被搬演;其中,於1968年推出的電影《殉情記》(由義大利導演Franco Zeffirelli執導)主題曲:「A Time For Us」至今仍為多數影迷心中無可取代的旋律。

  而「景觀」不論是透過閱讀或是觀看演出,都能讓人留下印象,唯其差別在一個是讀者自己腦海中的幻想,一個是觀眾親眼看到的實景,不管是哪一種皆可以補強戲劇動作欲傳達的意境。本人將本劇的劇情場景地點整理如下:

場景

地點

備註

第一幕

第一場

維洛那;廣場

 

第二場

維洛那;街道

 

第三場

維洛那;凱普雷特家中一室

 

第四場

維洛那;街道

 

第五場

維洛那;凱普雷特家中廳堂

 

第二幕

第一場

維洛那;凱普雷特花園牆外的小巷

 

第二場

維洛那;凱普雷特家的花園

 

第三場

維洛那;勞倫斯神父的修院

 

第四場

維洛那;街道

 

第五場

維洛那;凱普雷特家的花園

 

第六場

維洛那;勞倫斯神父的修院

 

第三幕

第一場

維洛那;廣場

 

第二場

維洛那;凱普雷特家的花園

 

第三場

維洛那;勞倫斯神父的修院

 

第四場

維洛那;凱普雷特家中一室

 

第五場

維洛那;朱麗葉的臥室

 

第四幕

第一場

維洛那;勞倫斯神父的修院

 

第二場

維洛那;凱普雷特家中廳堂

 

第三場

維洛那;朱麗葉的臥室

 

第四場

維洛那;凱普雷特家中廳堂

 

第五場

維洛那;朱麗葉的臥室

 

第五幕

第一場

曼多亞;街道

 

第二場

維洛那;勞倫斯神父的修院

 

第三場

維洛那;凱普雷特家墳塋所在的墓地

 

  從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到本劇的場景多為重覆,一來有聚焦的功用,二來在搬演時,亦可省去舞台布景製作及換景的困難處。

肆、結語

  《羅密歐與朱麗葉》文本,透過戲劇動作分析,可以讓我們看出莎士比亞劇作如此受到稱讚及推崇的原因。本劇確實符合悲劇六要素的架構,但也因為如此,相同的情節在不同的層面上,皆可有不同的解讀方式,本文無法逐一詳談。再加上,莎士比亞作品的文辭優美、修長,早已眾所皆知,故本文在引述對話內容時,為免佔過多篇幅,在某些對話內容裡僅節錄重點,無法全部呈現,敬請見諒。

  《羅密歐與朱麗葉》雖是莎翁的悲劇作品,戲裡悲劇的衝突點不在男女主角身上,因為他們兩人之間的愛情,彼此和諧、相互信任,絲毫不顯悲劇性;反倒是因為週遭世界的不和諧(兩家族互相仇恨),使他們的命運成劇悲劇。但真正的衝突點是中世紀道德思想和人文主義道德思想起了衝突,為了人文主義愛情原則的勝利,為了新道德的勝利,及克服外在的和諧,以建立新的生活方式,才是莎士比亞在這齣戲想表現的思想。(林致平 30

  又羅密歐與朱麗葉兩人的愛情花朵,若不是在封建世仇的積怨中綻放的話,那他們只不過像普通愛情小說裡的痴情男女一樣,而不會閃耀出反對封建家長制、爭取愛情自由的人文主義理想的奪目光彩。而本劇最終雖然犧牲了兩人的愛情,但卻換取兩家族的言歸於好,所以,就意境上,也不算是全然的悲劇。

參考書目

布羅凱特(O. Brockett)著,胡耀恆譯,《世界戲劇藝術欣賞》。臺北:志文出版社,2001

朱之祥,〈戲劇表導演對劇本中“動作”意涵的探索〉,《表演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臺灣藝術大學,200419-36

朱雯、張君川主編,《莎士比亞辭典》,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2

林致平譯,《莎士比亞生平及其代表作》,臺北:五洲出版社,1969

亞里斯多德著,陳中梅譯注,《詩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2001

莎士比亞原著,朱生豪譯,《羅密歐與朱麗葉》,《莎士比亞全集》(中英對照),臺北:世界書局,1996

梁實秋,《永恒的劇場──莎士比亞》,臺北市:時報文化,1983

S. H. Butcher, 4th ed., Aristotle’s Theory of Poetry and Fine Arts, London: 1932.

Robert W. Corrigan, THE WORLD OF THE THEATRE, IA:WCB, 1992.

台長: Lovedrin
人氣(73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reading |
此分類下一篇:Lin Shu
此分類上一篇:Old Eben Flood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