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我們此生必經的旅程,然而我們對它的了解卻不多,對它很陌生,我們甚至不敢去面對那未知的世界;在我們的社會裡,有時它是個禁忌,大家避諱去談論,可是明明我們都躲不過。
前陣子在圖書館翻閱了一本書,「最後12天的生命之旅」,一開始有些猶豫圖書的內容對小學三年級的孩子來說會不會有些沉重,會不會太早接觸了...還好猶豫被我丟在一旁,還是把它帶回家和孩子一起分享,這是一本簡單易懂卻深入人心的好書,談得是生命,用一種親切的筆法描寫著,我花了幾個夜晚和孩子共讀,透過作者的筆觸,我們一同經歷和想像人生的各個階段和疑惑,也在主角寫給上帝的信函中看見了愛和真誠...有些了解人生,有些接近上帝。
奧斯卡是一名罹患癌症的10歲小男孩。在醫院志工玫瑰奶奶的鼓勵下,他開始每天寫信給上帝,抒發自己內心的話。 12封信代表奧斯卡在世的最後12日,每封信也代表著10年的時光。透過這些書信,小男孩得以想像自己歷經了人生各個階段,他經歷了青春期、談了戀愛、結了婚、度過婚姻的低潮、面對身體的老化、探究生命哲裡,直到慢慢老去,人生中許多事情,在他美好的想像中完成了,因此對人生不再有任何遺憾;透過這些書信,小男孩也打開了心扉,化解了對父母的不諒解,重新找回親情。
在書中看見了父母在死亡面前的軟弱和恐懼,當醫生說「我們已經盡力了..」,他們得承受上帝即將收回他們心愛孩子的事實,他們不敢面對死亡,也沒有勇氣告訴孩子,而選擇了逃避...奧斯卡也因而與父母發生誤解,無法躺開心屝,父母也不敢面對他,玫瑰奶奶的一番話巧妙地化解:
「你知道的,奧斯卡,有一天你將死去;但是,你的父母也會死去啊。」「他們也會死亡,孤獨地走,還會帶著強烈的內疚,因為他們沒有跟自己唯一的孩子和好就走了,那個奧斯卡是他們鍾愛的啊。」...... 「但不管怎樣,都是我先走一步。」「沒錯,你先走一步,可是就因為這個理由,你就可以為所欲為嗎?你就有權利忘了別人嗎?」
是的,我們都會死去....對於我們自己或是對我們所珍愛的人,沒有人不期望能不抱著遺憾而離別。我們不能只顧著自己,而忘了其他人...."和好"這兩字,繼Cars 2世界大賽讓我飆淚外,它再次觸動了我。對於最近困在關係裡的我,"和好"是一種暗示,提醒著我學習的課題;這也是個解答,唯有回到愛的初衷和愛的行動,和好才能啟動....
當奧斯卡第一次在小教堂看見耶穌的雕像,幾乎全裸,在十字架上顯得瘦小,到處是傷痕,頭還抬不起來…他好氣憤(他氣萬能的上帝,怎讓自己落得這番田地),這讓他想到自己,想到自己對癌症的無助…他告訴玫瑰奶奶,如果我是上帝,我絕對不會像上帝這樣,我會躲開痛苦的…。玫瑰奶奶說,「沒有人能夠躲開痛苦,上帝不行,你不行,你爸媽也不行…」「肉體的痛苦和精神上的痛苦是不同的。肉體痛苦,我們承受;精神的痛苦,卻是我們選擇的...」
是啊,有時候是我們自己選擇讓精神的痛苦遠大於肉體所帶給我們的痛苦...精神的痛苦可能來自懊悔、報復、不甘心、執著...有時候事過境遷了,問題解決了,可是情緒卻緊抓著過去不放...把精神上的痛苦當成自我保衛的利器,卻保衛不成反傷了自己。
在奧斯卡90歲的時候,上帝告訴他「每天用初遇的心情瞧瞧這個世界」,他照著上帝的建議,試著去做,他說:
「第一次我凝視著陽光、顏色、樹木、鳥兒與動物;我感受空氣出入我鼻孔、讓我呼吸的感覺;我聆聽人們走上長廊的聲音,就像走在大教堂拱頂的感覺一般。我覺得自己活著,我為了這種單純的歡欣感動地顫抖,我感嘆生命存在的幸福。」….「…能不能為我的父母再做一次﹝初遇世界﹞的感動…」
生命有很多的美好,可是人卻矛盾的東西,對於手中的美好和幸福,往往在失去的時候才顯得分外珍惜和寶貝。回到初遇的感動,可以發生在許多情境裡...在關係衝突裡,偶爾我會把自己拉到初遇,可能是與另一半的相遇、和孩子的相遇、和夥伴的相遇…喚起初遇的感動,總能陪伴著我渡過關係中的低潮…一次次的練習,一次次的重溫,一次次的關係修補…
透過與上帝多次的「對談」,在生命面臨結束之前,奧斯卡領悟了:
「生命是很奇怪的禮物。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高估了這個禮物;之後,又低估了它,覺得它太爛、太短了,幾乎都想把它給扔了;最後,我們又發覺那不是個禮物,而只是一個借貸;因此,我們試著依賴它。」
哇,前半部我懂,可是後半段借貸關係和依賴,似懂非懂地…還需要一些時間慢慢消化和領略。
這本書以「生命」與「死亡」為主題貫穿全書,可是一點也不沉重嚴肅,偶爾有些地方還會讓人忍不住笑出來呢!奧斯卡用想像完成許多美好的事,我和孩子透過閱讀回憶也想像著人生的各個階段,這樣的方式碰觸生命與死亡,很輕盈也很感動,值得大人小孩來看看喔~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