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08 15:59/記者蔣文宜/專題報導
妳知道造成子宮頸癌的元兇是什麼?目前已確定100%是由人類乳突病毒(HPV)持續感染所引起,有超過8成的HPV感染會在1、2年內痊癒,只有約少數10%的人會持續感染可能致癌,專家甚至指出,年輕女性罹患子宮頸癌機率提高,恐與廚房油煙有關。
台灣婦科腫瘤醫學會理事長、馬偕醫院醫務副院長兼醫學研究部主任楊育正表示,人類乳突病毒簡稱HPV,是一種比細菌還小的濾過性病毒,HPV感染古希臘與羅馬時代即有,是由手部與腳底疣(雞眼)及外肛門生殖器發生。
HPV共有200多型,約40型會感染女性生殖器,其中至少15型與子宮頸癌密切有關,較多為低危險型。
其中又可細分為高危險型及低危險型兩種。常見的高危險型包括第16、18、52、58、31及33型,其中以16、18型在子宮頸癌中為代表,通常需持續感染才可能罹患子宮頸癌;低危險型則有第6、11、42、43及44型,絕少引起癌症,其中6、11為代表,部分可引起菜花、或輕度子宮頸病變。
根據衛生署資料指出,台灣每年就有6200多個子宮頸癌新病例,其中2700例為侵襲性癌、3500例為零期癌,平均每天增加約17個新病例,每年約有近1000人死於子宮頸癌。
HPV主要感染途徑為性接觸所引起,包括陰道性交、肛交、肛交、甚至單純性器官相互摩擦,也可受到感染,台灣發生於有性經驗的女性約10至15%,通常超過1個性伴侶或性伴侶曾有超過1個以上性伴侶者,受到感染機率愈高。甚至有研究指出,前妻曾罹患子宮頸癌,先生續弦妻子罹子宮頸癌機率增加3倍。
楊育正表示,子宮頸癌是全球婦女第2位常見癌症,肺癌則為台灣女性癌症第一大殺手,他認為,台灣女性抽菸人口少,可是肺癌死亡率卻如此高,雖然目前尚未十足證明,不過在他做的研究中也發現到,廚房油煙是個重要的潛在殺手,與年輕婦女子宮頸癌的發生率也習習相關。
HPV疫苗/抹片最高3成誤差! 建議一併做HPV篩檢更好
2006-06-08 15:58/記者蔣文宜/專題報導
既然任何有性行為的人,都有可能感染HPV,專家表示,目前在子宮頸抹片檢查之外,若同時做人類乳突病毒的篩檢,更容易找出不正常的子宮頸細胞,此外,抹片會有偽陰性,最好也能搭配內診檢查,才能及早發現可能的病變,以免延誤治療。
楊育正指出,抹片檢查約有15至30%的偽陰性,容易被誤診,因為表面細胞壞死、發炎,或是表面細胞出血,使得抹片檢查準確度更為下降,所以若有發炎情況時,應避免做抹片。此外,臨床上也遇過內診後才發現腫瘤,此時就應該追蹤做切片或陰道放大鏡檢查。
他表示,抹片正常約仍有10%可驗出人類乳突病毒,其中16、18等高危險型佔2至5%,低危險型通常臨床多半未表現,但可能發生尖頭濕疣,即俗稱菜花。
如果抹片檢查出現「非典型的鱗狀上皮細胞(ASCUS)」異常,就有5成機率為HPV感染,藉由人類乳突病毒檢查,就可以確認是感染或是發炎引起。不過,由於人類乳突病毒在30歲以下女性常見,但是子宮頸癌在此年齡卻非常少見。通常大部分的年輕女性在感染後沒有症狀後會自動痊癒,醫師也不建議30歲以下女性做人類乳突病毒篩檢,擔心效益不大卻導致過度治療。
35至45歲是子宮頸癌的好發年齡,楊育正建議,若年滿30歲女性,可同時做傳統抹片及人類乳突病毒篩檢,倘若兩種檢查結果均為陰性,就可以3年後再做檢查。如果做了抹片結果正常,但人類乳突病毒卻呈陽性,可在6至12個月再做一次人類乳突病毒檢查,若是仍成陽性反應,就必須進一步以陰道放大鏡診察。
他指出,通常人類乳突病毒1、2年會自行清除,殘存的10至20%才會產生細胞病變,平均6年左右才會便成癌症。英國一項統計概稱,每10000人有1人罹患子宮頸癌、每1000人有1人癌前病變、每10人會有1人得到人類乳突病毒,所以不需太過驚慌。
由於HPV感染後有6周至8個月的潛伏期,因此,楊育正不諱言,即便是已經1年沒有性生活,也很難斷定何時感染。避免過早發生性行為、維持單一性伴侶、了解自己性伴侶、避免抽菸、規律作息及安全性行為等,就能降低可能的風險。
30歲以後每年可免費做抹片檢查,人類乳突病毒篩檢則需自費1200至1500元。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