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2-07 22:32:20| 人氣6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雪山之巔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台灣山區出現過許多冰河景觀,
座落於雪山北側坡面的最大冰河,
狀如古羅馬競技場般的圓弧形冰斗圈谷,
曾為台灣地質史留下最壯麗的章節。
如今冰河雖不復存在,
但高山地區冰河遺跡處處可見!

 雪山主峰一號圈谷冬天積雪的情形。

採訪◎記者 詹家龍 攝影◎楊建夫
 大約在七至五萬年前,一場導致全球氣溫陡降的冰河期開始籠罩四季如春的亞熱帶島嶼「台灣」,全台氣溫在地質尺度上「突然間」陡降了攝氏八至十一度,雪山、玉山、南湖大山等三千四百公尺以上的高山進入「雪線」,開始堆積起終年不化的亞熱帶雪。
台灣高山處處可見冰河遺跡
 日積月累下,台灣高山地區竟開始出現許多的冰河景觀,寫下台灣地質史上全新的一頁。其中座落於雪山北側坡面的台灣最大冰河,是長四公里、厚度至少二百公尺的龐然大物,形成古羅馬競技場般完美的圓弧形冰斗圈谷,則是冰河為台灣留下最壯麗的一個章節。
 如今冰河雖然不復存在,但它留下來的遺跡在台灣高山卻是處處可見。一九三一年,日籍博物學者鹿野忠雄三度由不同路線,登上台灣第二高峰海拔三八八六公尺的雪山之巔,在他的筆記本寫下:雪山北側坡面一號圈谷。成為發現台灣高山冰河的第一人。
 循著鹿野忠雄當年足跡登上雪山頂,冰河作用所形成幾近完美的圓弧形冰斗「一號圈谷」展現在眼前,環繞主峰周圍的九個圈谷中,一、二號圈谷位於北側坡面,四至七號及三十六、三十七號圈谷在西側坡面,其中位於北稜角海拔高度介於三千七百至三千八百公尺的二號圈谷,則是全台海拔最高的冰斗。
特殊地形驗證冰河運動痕跡 
 在所有冰河地形中,冰坎是最能夠直接證明冰河曾經發生的鐵證。冰坎的成因乃是固態冰河因重力作用產生的「旋轉運動」,造成冰河邊緣往地底挖蝕後,形成如堤防般的一道凸丘,雪山各圈谷中已證實至少有八個冰坎。
 一號圈谷內的六道冰坎中,位於主峰東北方四百五十公尺處,鹿野忠雄發現長七十公尺的二號冰坎,正好就座落在往雪山主峰登山步道上。另位於七號圈谷內的台灣最高水池「翠池」,則是冰坎阻攔高山雨水形成的冰斗湖。
 尋找「冰蝕擦痕」則是進行台灣冰河遺跡巡禮過程中最有尋寶樂趣的一件事。和土石流、雪崩、板塊運動等土石快速移動後,在岩石上所留下的擦痕截然不同的是,冰蝕擦痕是由數百公尺厚、綿延數公里的冰河,經年累月摩擦河床底岩面所形成。所以擦痕數量會相當多,且方向和冰河流向是平行的。
 冰河在山谷推移過程中產生的巨大力量,還會造成特殊的「U形谷地」。從翠池坡回頭望去可發現,雪山與北稜角之間有一道寬四百公尺,深約七十公尺的圓弧形 口,這就是冰河作用後形成的冰蝕 口。成因在於七萬年前,冰河在雪山一號圈谷累積的冰雪,溢過雪山、北稜角間的稜脈後,長時間侵蝕所造成。此外由雪山主峰眺望東北方可見到的U形谷,也是冰河作用所造成。
 離開雪山主峰,來到台灣平均海拔最高(三千五百至三千六百公尺)的一條稜線「聖稜線」,存在著另一種讓冰河狂振奮的冰河地形「懸掛圈谷」。它是一種由懸冰河所造成,分布在稜線頂端附近的三角形窪地,也就是造成如一號圈谷的巨大冰斗冰河的前身。根據鹿野忠雄的調查,聖稜線上的懸掛圈谷共有八個,他分別為它們標上十五至二十二號的編號。
冰河作用亦改變動植物生態 
 冰河期除造成冰河,也使得台灣動植物分布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乾坤大挪移」。日籍學者Tsukada一九六六年在台灣中部日月潭研究古氣候環境後發現,五萬年前的日月潭是一大片以鐵杉松類為主的寒帶針葉林,這種植物群落只存在現今台灣二千五百公尺以上高山地區,也就是動植物分布下降了近二千公尺,所以當時氣候應該比現今低了約攝氏八至十一度。
 雖然冰河現在已經在台灣消失,但正如一位地質學家曾經說過:今天仍是地球最後一次冰河期的延續年代。站在雪山一號圈谷底,抬頭瞻仰冰河留下來的壯闊圈谷,我們似乎仍可感受到壯麗的冰河在這片谷地緩緩移動時,所發出「嘎吱!嘎吱!」的巨大迴響。

台長: ︴“小比”┤
人氣(6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