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主峰(三八八四公尺,一等三角點),高度僅次於玉山,居臺灣高山「五嶽」第二位,其磅礡宏偉
氣勢,崇峻但不嶙峋,豪獷而不崢嶸,一派崔巍祥和的風貌,登山客都樂於親近,全山係由赤褐色頁
岩構成,甚多冰斗,為臺灣冰河遺跡最多之區,主峰頂脊,橢圓平坦,東北面斜坡,呈一巨大明顯而
完整的圈谷 – 冰斗,西南面卻為垂直懸崖,傳說也是雪崩冰河遺跡。峰北坡與北稜角間鞍部西側,
碎石坡流礪一瀉三百公尺,坡下即為香青環繞的翠池,水質清澈,四時不涸。峰頂展望極佳,千峰萬
巒,前接遠海長天,無邊無際。
雪山山區由於武陵農場的開發以及登山步道、山莊的開拓與興建,已不再是難以親近的山區了,如武
陵四秀、雪山主東北與大霸群峰等,更是極為熱門的登山路線.攀登雪期的雪山山脈,必須有豐富的
雪地經驗與技巧,否則只能於山莊附近賞雪,勿強攀山頭。
在地質時代的更新世期(約1萬年前至150萬年前之間),台灣山地共發生了四次冰河期,漫長的冰河活動
與強烈的冰蝕作用,在地表留下了特殊的冰河地形,其中最為人們所熟悉的冰河地形遺跡,就是圈谷-
冰斗.
根據日據時期鹿野忠雄對雪山冰河地形的研究發現,雪山地壘上的圈谷共有35個,大多分布於大霸尖山
經雪山至大劍山的主稜兩側,大雪山東面也只有兩個,這些冰斗圈谷大多朝東北方或北方開口,其間分
布高度則在3300公尺至3730公尺之間.這些圈谷地形中,最大、最完整的一個,位於雪山主峰的東北面,
也就是目前岳界所習稱的雪山冰斗,這個冰斗呈長橢圓形,長約1000公尺,寬約600公尺,高度約3550公
尺,向東北開口,移化為七家灣溪谷冰河。其間仍留存的冰河作用地形有:1.冰河滑動所遺留的斜坡地
形;2.軟硬不同的岩層;3.受冰蝕作用而形成的階段狀岩壁;4.圈谷底部平坦,下部並有冰磧狀小丘及堆
石堤等。
此外,較為明顯的圈谷地形,還包括有北稜角北面呈扁平的圓形圈谷、翠池圈谷(翠池為一冰蝕湖)、品
田山東北側塔克金溪溪源的冰蝕U形谷,與雪山北峰北側的U形谷等。
我很認真吧...!!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