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壇麥當娜——蓮舫
在日本的國會議員中,“蓮舫”是一個很特別的名字。說它特別,不僅僅因為只有2個字,還在於她是唯一一位有華裔背景的國會議員。
日本新聞網一直希望採訪到蓮舫先生,但是她實在是太忙。日本眾議院大選正如火如荼地進行,雖然蓮舫是參議院議員,但是因為她在日本全國實在太有名,到處有競選人邀請她去助選講演,因此要見到她實在很難。
8月13日,我們終於在參議院的辦公室裡,見到了她。
蓮舫的父親謝哲信先生是臺灣人,母親是日本人,自己出身在東京,因此還會講一口流利的中文。1990年,蓮舫從青山學院大學法學部畢業後,就成了TBS電視臺的新聞節目主持人。清楚美麗的面容和乾淨俐落的話語,使得她成為TBS的“看板娘”。1995年,蓮舫突然辭掉了節目主持人的工作,並前往北京大學留學,給世人留下了一個不解之謎。
為何離開朝日電視臺
這事已經過去十幾年,蓮舫終於向我揭開了這一個迷底。她說:“日本的電視節目主持人與美國不同,主持人沒有編輯稿子的權力,也很少有機會出去採訪,整天就是呆在演播廳裡念稿子。作為一位新聞人,不到現場去,是做不出好新聞的。所以,我決定離開朝日電視臺,去尋求自己的空間。當然,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根,所以我選擇了中國大陸,到了北京大學漢語中心留學。”
在北京大學留學期間,蓮舫一有機會就到各地區旅遊,足跡遍及內蒙古草原、甘肅、四川。
1997年,蓮舫生下了一對龍鳳胎,她給兩個孩子取了很中國的名字,女兒叫“翠蘭”,兒子叫“琳”,希望他們不要忘記作為華裔的根。
有了孩子以後,蓮舫開始關心兒童的教育問題,並逐漸地感覺到,日本教育問題之嚴重,需要通過政治來解決。這觸發了她投身日本政壇的願望。
“日本的青少年的教育問題和犯罪問題,包括日本社會的少子化問題日益嚴重,我覺得不教育好下一代的話,我們的社會就會崩潰。我想我只要成為一名政治家,就有可能參與青少年保護政策的制定,能做一些一般人所做不到的事。所以,在一名先輩的介紹下,我參加了民主黨,並作為該党的候選人參加了參議員大選。”
2004年,蓮舫獲得92萬張選票,當選為參議院議員。
為何參選國會議員
在參議院,蓮舫一直參與教育與福利委員會的工作,經常代表民主黨在國會上向首相質詢,成為民主黨的一位形象代表,有“民主黨麥當娜”之稱。
作為日本最大的在野黨,民主黨在本月30日即將舉行的眾議院大選中能否獲勝奪得政權?,蓮舫回答很乾脆說,選舉是無法預測的,中間會有許多的變數。但是,我們民主黨所追求的目標很明確,那就是要實行政權交替。
那麼,民主黨與目前執政的自民黨到底有什麼區別?蓮舫指出,自民黨批評我們的競選公約是白日做夢,亂撒錢。但是,我們的執政目標很明確,就是要從207萬億的國家預算中創造出18萬億日元的財源來,用於老人的健康、年金制度的改革等。迄今為止,日本國家預算是由各省廳自己提出一個數值,政府只是匯總,一切都聽官僚指揮。但是,民主黨如果獲得政權的話,就要打破官僚控制國家的體制,將預算制定權收歸首相官邸,什麼地方該花錢,什麼地方不該花錢,由內閣決定。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控制國家愛財政。而自民黨政權在過去4年間什麼都沒幹,就是新增了129萬億債務,單麻生內閣就新增了44萬億,2年後又要提高消費稅,這會使得國民的生活越來越艱難。所以我們要推翻自民党政權,建立民主黨政府。
日中關係到底應該如何?
作為日本國會中唯一一位有華裔背景的政治家,蓮舫先生對於日美、日中關係又是如何看待?
蓮舫先生說,日美兩國關係是日本外交的根本,這一點不會改變。在此同時,鳩山政權誕生後,會十分重視與中國的關係,促進日中兩國更緊密的交流。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存在感越來越大,我們需要和中國從環保領域開始,積極開展多方面的協作,兩國的合作領域相當廣泛。
在談到日本、中國、臺灣的三者關係問題時,蓮舫先生表示,臺灣與中國大陸的問題,希望能用和平的手段與賢明的判斷來解決。對於海峽兩岸關係,日本政府是沒有立場說三道四的。日中兩國的關係需要建立一種對等的互惠互利關係,該說的時候要說,該謙讓的時候雙方都謙讓一些,以此來共同來培育一種新型的兩國關係,我覺得這是最理想的事情。
日本人應該學習中國什麼
蓮舫說,民主黨是一個新的政黨,它的“新”在於他不是由二世議員們組成的,而是由一般的公司職員、勞動者自願參加的,大家都懷著一種救國的志向聚在一起,所以是一個充滿朝氣的同志式政黨。自民黨內的二世議員太多,就無法反映民意。民主黨經歷過一些風雨,但這些風雨都是一種學習,而不是挫折。
日本許多國民很期望在民主黨政權誕生後,蓮舫能夠成為重要的內閣成員。那麼,蓮舫先生會不會入閣成為國務大臣?蓮舫笑著說:“那得去問鳩山由紀夫黨首”。
回憶起在北京大學留學的生活,蓮舫最懷念的是哈密瓜,說至今還不能忘記哈密瓜的味道。她對於中國人的好學精神十分敬佩:“北京大學從清晨到深夜,大家總是在學習,早上5點開始圖書館就已經有人排隊了。清華大學也一樣。
中國真是了不起,一直在用一種探求的精神在學習。
這一點,應該成為日本社會的學習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