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9-02 17:32:24| 人氣3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日本女大學生遊中國 稱讚侵華日軍“真偉大”(圖)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他們拿出地圖,說有兩條路可以到達這座橋。這時候,已經完全是日本人在指路了”
50歲的周艾民對自己的定義是:從事中日近現代史研究的民間學者。也有人稱他爲“要塞專家”。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戰場最後硝煙的散盡,橫越中國“僞滿洲”的國境要塞群,非但沒有被揭示,反而銷聲匿迹長達半個多世紀,被歷史塵封、被歲月抛棄、被世人遺忘。
20年來,周艾民以民間學者的身份,走遍了中俄(蘇)國境線上14處要塞所在地的每一座山頭和溝穀,尋訪了近100名勞工、“慰安婦”及知情者,搜集整理了1000多萬字的史料,翻譯了300多萬字的日文、俄文資料,繪製了上百張要塞及要塞陣地示意圖,出版了100多萬字的作品。
日本防衛廳戰史室至今仍未將當年侵華戰爭時在中國東北修築的“東方馬其諾防線”檔案公佈於世,而一個中國普通公民憑其畢生餘力,以20年的踏察尋訪,著書立說,剖析戰爭史實,揭露日本至今不肯直面的戰爭罪行,即使經受誤解,耗盡家財,仍矢志不渝。
不需要向導的“老鬼子”
周艾民第一次接觸日本老兵是在1980年夏天。當時,他在黑龍江省綏芬河市政府工作,奉命接待一個日本代表團。
這個代表團有11人,稱爲“觀月會考察團”。黑龍江省外事辦的翻譯告訴他,這些日本人都曾是在綏芬河服役過的“鬼子兵”,他們是以旅遊的名義回來看看。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日本人。我後來發現這些七八十歲的‘老鬼子’們實際上並不需要向導,他們像熟悉自己的故鄉一樣熟悉綏芬河北部山區,每個人的手裏都拿著若干種地圖,地圖上還有標高。”
一天,陪同“觀月會”這11人走到綏芬河長崎山的時候,一個日本老兵辨認了一下方向,很快找到一個洞口,毫不遲疑地走了進去。
“當時還沒有‘要塞’這個詞,我們這些陪同人員糊裏糊塗地跟著日本人走了進去。當手電燈光照亮地下水泥房間的時候,我震驚了!只見遍地屍骨,有一具屍骨頭顱上還戴著一個沒有完全腐爛掉的防毒面具。”
從觀月臺要塞走出來後,日本老兵們說還想要找座橋,橋上刻有“觀月橋”這三個字。
“他們拿出地圖,說有兩條路可以到達這座橋。這時候,已經完全是日本人在指路了。”
令周艾民更驚異的是,一位日本老兵還當場向周艾民出示了一幅當年日本關東軍駐守武勝山的軍事地圖,地圖上各種地上、地下軍事設施的情況標得清清楚楚。
第一天的陪同結束之後,周艾民感到深深的恥辱。
“我在綏芬河生活了30多年,對這片土地上曾經發生過的事情,所知竟不如這些半個世紀後來到中國的日本人!尤其是我,做過十多年的綏芬河史志研究對此竟也一無所知!”
周艾民發誓要把這件事情搞個明白。次日,在翻譯的幫助下,周艾民從一個日本老兵那裏要了一些地圖,他發現,這些地圖標示的其實是一個龐大的地下軍事工程。周艾民自此開始了對當年日本遺留地下要塞的研究。
在日本,從事日本侵華史研究的人數之多、研究範圍之廣,令他震驚;這些人做學術研究的細緻和專業精神也令他十分敬佩,“日本研究侵華戰場的專家在東甯要塞和虎頭要塞看到遺留的炮彈,拿起來一看,就知道射程有多遠,火力有多強。”
而令周艾民感到尷尬的是,中國有些部門竟常常把一些基本常識搞錯,有一次竟把上海慰安所的照片印在孫吳縣的明信片上,而這些也被日本學者指證出來。
令周艾民感到痛苦的是,在那十年間,關於東北要塞群,中國的許多專家和學者到日本交流訪問時,拿回來的也是這些日本民間學者踏察的史料,而這些作者大都是在他的陪同下踏察要塞又回國寫作的日本老兵。
頑固的日本老頭說了真話
虎頭二戰勝利紀念活動結束之後,發生了一件讓周艾民震驚的事情。
他認識的一個“鬼子兵”金井昭志,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日本右翼分子。5月2日在虎頭那一天,金井昭志告訴周艾民,虎頭要塞的“終結碑”下埋有中國勞工的屍骨。
金井昭志出生在中國黑龍江省東甯縣的萬路溝,他的父親是當年那裏服役的日本憲兵,金井昭志也在東寧服過役。
上世紀80年代初,金井昭志第一次回到東寧和綏芬河,拿著照相機和攝像機,不停地拍、錄,但中國人問他任何問題,他都不回答,面色陰鬱。 人們斷言,這是一個頑固的日本右翼分子。
“我沒想到這個頑固的日本老頭,在來到中國68次之後終於說出了真話,他的行爲說明,他的良知在覺醒。”周艾民說。
金井昭志還告訴周艾民:中國東寧的馬達山要塞地下也埋有中國勞工的屍骨,你們應該深入調查研究。他還動手畫了一張東寧老城子溝軍火庫的草圖送給周艾民。
“也有一些右翼分子其實是在人生的最後時刻才翻然悔悟的。”周艾民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2003年,在哈爾濱開往密山的火車上,周艾民巧遇一位日本老兵的女兒倉橋靈子。倉橋靈子告訴周艾民,她的父親曾在中國東寧服役,回國後從未提及自己在中國的經歷。臨死之前,他交給兒女一張字條:“我是一個日本軍人,曾經參加了對中國的侵略戰爭。在中國山東、東甯服役時,做過許多對不起中國人民的事情。希望我死之後,將我留下的這段話刻在我的碑上。”
2002年周艾民認識88歲的小林靜雄時,他已經是第六次來到中國,將關東軍修築的軍事要塞走了70%,餘下的30%是周艾民陪他走完的。
小林靜雄和周艾民有過一次長談。他說,我的孩子並不瞭解歷史,也並不知道父輩曾經做過什麽,他們這一代人只知道繼承遺産,我希望有生之年能夠記錄下戰爭的痛苦,把這些留給後代。
但是,日本年輕一代,卻對這段歷史越來越陌生。
周艾民去年在東寧遇到一個25歲的日本女大學生,她隨著一個考察團來到東寧,參觀了勳山要塞之後,面對中國勞工的屍骨,她竟然大聲讚美她的先輩是如何偉大,設計了這樣壯觀龐大的地下軍事工程。這位女大學生當即被在場的中國人痛斥,更被年長的日本人嚴厲批評。
遠甚于南京大屠殺的慘痛記憶
2004年8月,周艾民踏察要塞19年的著述《“東方馬其諾防線”大揭秘——侵華日軍僞滿洲國境要塞群實錄》由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 周艾民將此書的日本版權贈送給日本友人,作爲史料共用。
這本揭露性史學專著在日本朝野引起震驚。
日本反戰人士、日本國戰迹考古學研究會代表菊池實在日版推薦辭中寫道:“日本已出版的有關書籍中,更多的是以1945年8月9日開戰及戰敗投降前後陣亡的滿蒙開拓團員的悲劇爲記述主體,而日本關東軍加害者方面的證言往往被掩蓋和忽略了,很難反映歷史的全面和真實,更聽不到飽受侵略之苦的中國人民的聲音和日本方面對侵略戰爭的反思。”
“在書中引人驚異的是對‘特種工人’的記述。在日本方面,對‘特種工人’的調查研究還是空白。書中引用的關東軍大量重要文獻和檔案史料,令人驚恐,諸多原件不能不使日本人信服。”
走遍東北邊陲的14個要塞群中的每一個地下要塞,周艾民沒有發現佈局一樣、結構相同的設計。
這14座地下死亡工程,“只見勞工進,不見勞工出”,這是周艾民在採訪中,要塞週邊勞工和知情人以及日本老兵們當年親眼目睹的事實。
在踏察要塞的過程中,周艾民發現當年日本關東軍實際上已經使整個“滿洲要塞化”,而修築這些龐大的秘密軍事工程的百萬勞工卻屍骨無存。
據日本老兵指認以及幸存要塞勞工回憶,修築軍事工程的勞工,在工程結束後,便全部被殺掉;也有被“特殊輸送”到731細菌部隊進行人體試驗致死。
曾在虎頭要塞服役的日本老兵岡崎哲夫在其《日蘇虎頭決戰秘錄》(中譯本)一書中回憶道:“1940年虎頭要塞工程完成,將抓來的中國軍隊俘虜召集一起在山谷擺酒宴,正在吃喝之際,山頂上的機槍一齊向這些人射擊,4000餘人全部被殺死。”
“這些要塞群下掩藏的戰爭罪惡,遠甚于南京大屠殺和731細菌戰給中國人留下的慘痛記憶。”周艾民說,“如果把日軍秘密屠殺的要塞勞工人數累計起來,最保守的數位也有120萬人。”
遲到的調查
6月11日。周艾民和《(下一頁)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一起翻山越嶺到了綏芬河鹿鳴台要塞踏訪,並尋找當年駐守的日本關東軍在這裏種下的櫻花。遺憾的是,最後一棵櫻花已被當地農民砍掉了。
1984年,周艾民曾經在綏芬河鹿鳴台要塞看見過十五六棵櫻花樹。
“你在滿山蔥綠的樹林中,突然看到一棵怒放的櫻花樹時,你無法言說那種複雜的感情,這盛放的櫻花後面曾隱藏著什麽樣的罪惡?”周艾民說。
曾經仕途看好的周艾民爲要塞研究籌措經費,辭職下海在俄羅斯經商十年,事業最輝煌時曾經身價近千萬;又因爲全身心投入要塞踏察,荒疏企業管理,資財付與流水。
從上世紀90年代初之後這十幾年,周艾民走遍了4700多公里長的日軍築壘陣地,對14個要塞陣地群進行了研究和踏察。
有時爲了找到一個要塞入口,不得不十幾次登上同一座山;爲了尋找當年逃出要塞的43名勞工幸存者,周艾民和搭檔陳雲來跑遍了河北、河南偏遠的山村,有一次遇上山洪暴發,路毀橋斷,險些連人帶車沖下山崖;爲了核對一些要塞的俄語、日語、漢語山名,甚至需要用二三年的時間拜訪專家、山民和獵人才能最後確認。
十幾年來,周艾民花費了30萬元人民幣,跑壞了三輛汽車,拍了3500多張照片,錄下了3100多分鐘的音像資料。每尋訪一個見證人,周艾民都留下了詳實的口碑記錄,留下了30多萬字的口碑史料。
周艾民痛苦的是,戰時遺迹正越來越少,而知情人在不斷去世。
2001年,周艾民動員綏芬河民間力量,建立了一個200多平米的侵華日軍遺物陳列館,然而這個場館變成了養雞場,所有遺物也全部流失了。
“我們的調查已經是一個遲到的調查。”周艾民心情沈重。-
虎頭是二戰最後終結地
1945年8月26日。日本天皇已于8月15日宣佈無條件投降,但在中蘇國境線上,戰火仍在燃燒。沒有接到天皇投降命令的日本關東軍守備部隊與進入中國東北的蘇聯紅軍展開了決戰。
虎頭要塞的決戰非常慘烈,2000余名日本軍人和躲入要塞的日本開拓團員及軍屬戰死,得以生還者僅53人。1000余名前蘇聯紅軍將士獻出了生命。-《瞭望東方周刊》記者于津濤/黑龍江報道
[圖片說明1:侵華日軍在孫吳勝山要塞的第二衛兵室。 圖片說明2:1937年8月23日,日軍在上海將中國軍俘虜捆綁起來,準備屠殺。該照片印有日本軍方“不許可”發表字樣。 圖片說明3:侵華日軍在孫吳勝山要塞的步兵警備中隊營房遺址。(資料圖片)]

台長: 風起霓裳
人氣(3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