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直視新聞
遠方的示威遊行
催淚彈與警棍
墜樓的男孩
被困在校園中的女孩
漸漸消逝的人群
換回秩序
地鐵穿行在馬路底下
河底下
有些人從此不再回來了
不敢想
也不敢不想
有些不敢入睡的人們
更害怕一覺醒來;
不敢出門的人
同時害怕獨處
一扇窗,區分開籠
與牢
樓下人影幢幢
似有一雙眼正在暗中回望
不敢紀念某些特別的日子
更不敢不紀念
只能讓燭火燒痛掌心(竟然也成為罪證)
不敢遺忘某些面孔
更不敢指認
讓我陪你戴上面罩(竟然也被迫卸下)
有些人長驅直入
有些人避走他鄉
有些人來破
有些人去碎
有些街頭血紅
有些巷尾金黃
誰說夕陽是能肉眼直視的太陽
我偏不敢看
不敢告別
也不敢不告而別
他說是因為這樣才去看看母親睡著的樣子
再離開
不敢變得勇敢
去欣賞一朵遲早要謝的花
不敢喜歡一條街
不敢看雜草在石磚間隙一葉向榮
不敢行路匆匆結果反倒提醒了自己某些風景易逝
不敢看一列螞蟻搬著食物
回家去
後記:記者工作多年,聽許多人談起人生那些悲傷到一公升的眼淚也洗不乾淨的故事,每當受訪者開始哭泣,我總謹記某主管談起過自己的做法:「暫停採訪,等對方情緒恢復再繼續。」
我承認不是每一次都能做到。但唯有一次,是直接被對方要求,不要再問了。
那是二〇二二年,我採訪在台港人阿庭。曾經被港警逮捕的阿庭,在二〇二〇年初來台,離開前,他曾偷偷潛入自己家中,看一眼爸媽睡著的樣子。那時他爸爸身體不好,他佯稱來台念書,從此斷聯。我問他為什麼,他說:「我是怕,如果有一天媽媽打電話來,說爸爸不行了,我怕我說不出…說不出『我回不去香港。』這句話…」
說到這個時候,阿庭都還算冷靜,我也以為他會一路冷靜。直到我問:「回不去了,但還是想回去?」阿庭忽然就紅了眼眶,說:「我想可以死在香港,我覺得…我要死在我的故鄉。其實不是台灣好或不好的問題,是我忘記不了香港。」
他哭了,說,好了,不要再問了。事實是,我也問不下去了,只能深呼吸,任手機錄下長長的沉默。
動亂的時代,離散成為常態,理大圍城的前一兩日,阿庭和女友相擁道別,過後他傳來照片,擁抱的姿態簡直像是永別。採訪那時,阿庭也說,他連自己父母是否還活著也不曉得。
採訪刊出幾個月後,我臉書收到陌生人訊息,詢問我能否給他阿庭的聯絡方式。當然不行。我說有什麼事嗎?我可以代為轉達。他說他就是拍下那張阿庭和女友道別照的人,他只是想知道照片裡的人是否安好。
我轉達了訊息,阿庭說,知道了,應該確實是攝影者。他們後續是否有聯繫,我沒追問。很多時候,我不覺得自己有資格打擾他們的生活。
但常想起他們,於是寫了一首詩。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