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0-03 23:07:40| 人氣2,08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閱讀書】─讀廖鴻基《南方以南─海生館駐館筆記》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曾經的海,原始、狂野、險峻,幾乎無從歸納也無從遵循。可以判斷依據的,可能不過浮面一朵浪花。但安靜裡往往埋藏洶湧,熱鬧中卻又蘊含空寂】  

  未曾踏上這塊「南方以南」的小城,水波蕩漾的海洋人文景致卻從廖鴻基老師的椽筆下灑灑奔將過來。  

  以鯨豚與海洋生態觀察為書寫主軸的作家廖鴻基,在受邀擔任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駐館作家的一年間,寫下了海生館駐館筆記。這本關於描繪海洋與陸地、自然與人文、險峻與純樸、交融與拮抗地帶的文集,以貼近文學心靈的視角,適切地將館內生態觀察、人文技術、館外的小鎮風情,終至作家駐館期間的遭逢與感觸,用一種充滿悠緩的情調,鋪陳出讓讀者即使讀到平時甚少接觸的專有名詞,也仍然毫無壓力的閱讀情境。  

  我們因而得以受益。相較於水面上的灼爍開闊,一向靜謐幽微的海洋演化儀式,以往只在自然界湎湎紛紛的冷冽波潮中依序進行,如此態樣,今日多可透過深耕有成的海生館一覽全貌。也因科技海洋與自然海洋截然不同的視野,讀者與廖鴻基老師一起經歷與感受庇護海生館的南方,以及茁壯於南方的海生館,文學、科技與自然的揉合,竟是如此不著斧鑿之痕。  

  故一路讀來,比較困擾的反而是文中看似順暢實則讓我窘迫的「邊陲路線」,即海生館周邊,一路由長長的屏鵝公路過楓港、保力、新街、射寮至後灣附近的地理環境關係。心底甚至有個小小的願望:如果能依文中脈絡繪製一個文學版的地圖索引(包含廖老師誠懇道地的海生館大眾運輸搭乘之田野調查說明)便更加完美了。

【幾年漁撈生涯也不曾有過的視野】  

  〈水母角落〉、〈公子小丑〉、〈大洋到大洋池〉、〈白鯨筆記〉等,算是專注於海生館大小水族的篇章, 書中如此娓娓道來,水母夢幻的碟狀體、因電影〈海底總動員〉而聲名大噪的眼斑海葵魚尼莫、大洋池裡體態龐碩有著溫馴個性的鯨鯊,以及與年輕白鯨訓練師的訪談記錄,是讓讀者最能藉此體驗貼近海生館的部份。  

  不過廖老師將水母暗自取姓「張」的莞爾,卻是涼冷海洋生物知識外幽默一章,猶如村上春樹在《邊境.近境》 裡形容墨西哥人熱愛音樂的程度:「在這個奇妙的國家,就算所有的機器都死了,所有的理想和革命都死了,由於某種奇妙的理由,只有車上的音響不會死」有著異曲同工之趣;於是想來,在〈保力台灣牛〉裡,猜測在墾丁公路上把車開得飛快的客運司機可能姓「崔」,也就是見怪不怪的廖氏幽默了。  

  另外,充滿著豐腴資源的島嶼南端,也是廖鴻基老師筆下不能輕縱的館外風景。如〈薔蜜〉、〈風港〉、〈落山風〉、〈河口〉、〈洋蔥〉、〈前灣後灣 〉等,這些變幻莫測的南方表情的被鮮明描繪、被細細刻畫,可見海生館不僅僅指涉海生館本身,駐館或繞館的經歷只是攤於表象的觀點,構築與省思海生館與海洋生物、陸地動植物與人類從今而後的鏈結親疏關係,才是我在字裡行間觀察到的中心思想。  

  由此,亦可領悟廖鴻基老師對於駐館定義的初衷,並非侷限於將海生館內部作業消化(如〈解說〉、〈 不一樣的路〉、〈後場 〉),同時延伸至駐館一年的纖纖感官知覺(如〈天邊海角〉、〈上網〉、〈社寮夜半〉、〈海島與海洋〉、〈枋山到枋寮〉),種種穿插史地自然人文甚至觸及政策概念的寫作嘗試,或許並非刻意,但成功地營造了一個「完整」的海生館延伸概念,畢竟,海島與陸地本應互賴互信,才能回歸原始的可親可近。  

  是故,廖老師說:「從此,空氣流轉成不同的氛圍,顏色、線條、光影,所有線索都指著這裡不是島的終點,是海的起點。」關於海生館、關於閱讀、關於體會,我們是海島的子民,於是我們必須了解:透過科技,我們得以親近自然的海,而透過廖鴻基老師的駐館筆記,我們在南方以南,更能遇見充滿文學層次的關懷。由陸地至水面,接著從水面至水面下,最後再上浮返回陸地,透過書寫,成為鮮活跳躍的畫面,比南迴鐵路還要千轉百折的感受,何其珍貴,廖鴻基老師清楚。  

  當然,讀者必定更了然於心吧。

台長: 竹筴魚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