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3-20 21:50:05| 人氣12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比較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昨晚看了《在世界的中心呼喚愛》,花了兩個小時多了一點的時間,縱合了自身經歷,恨恨的哭了一場。電影中時間切換及交替得及時,剛好就抓住了男主角朔太郎找尋未婚妻律子與找尋初戀情人亞紀的心情。律子原來就是當年為亞紀與朔太郎傳遞錄音帶的那個小女孩,十多年以後,律子發現大姐姐給她的最後一盒帶子還留在小時候很愛的小外套中,她急急的到影音店買已經落伍的卡色帶walkman,聽著、哭著,腳不是很好的律子,留下一張紙條給朔太郎,說要離開一下就走了。原本不想去找律子的朔太郎,最後也是出發了,是為了找回律子?還是找回亞紀?

  亞紀死了,十七歲那年因為白血病死了。她說過澳洲的那塊大石就是世界的中心,在緬懷過去、看到義叔鋪子裡頭的老照片、還有真真正正接受亞紀離開了的現實後,朔太朗與律子帶著一直放朔太朗身邊的小玻璃瓶--亞紀的骨灰,去到世界的中心,然後戲就完了。

  第二天早上,我把餘下十多頁的《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情》看完。基本上書本的細節描寫是更動人的,然而電影比較impresive,配樂或是對白好像令人更深刻,雖然故事有點令我失望,情節、場景都很普遍,但那種細細淡淡的感覺卻又是我喜歡。

  我不太愛看由書本改篇做的電影,總覺得失去的原著的味道。曾經有人告訴我,應該將電影與文字分開,因為它們是不同的媒介,自己就成了不同的個體。持著這個想法,我看了那時候很熱的《向左走,向右走》,當然最後也令我有點失望。假若不先看原著,而先看電影,那樣的失望感的濃重就不致那樣。

  雖然小說與電影名字的譯法有點不同,但實際內容就有許許多多的更改。從人物的關係來看,關於男女主角的相識就大有不同,小說中是說他兩自初中就認識,還玩起寄明信片到電台的遊戲,電影說的是高中;小說裡是說朔太朗跟自己的爺爺去盜爺爺最愛女人的墓、拿她的骨灰,然後朔太朗把那樣的經歷告訴給亞紀,電影則是說朔太朗跟亞紀為照相館老板義叔去偷剛死去的校長的骨灰(校長是義叔的初戀情人)。而最大的不同,就是書中沒有錄音帶,亦沒有提及律子的名字,只是輕輕的在書的第五章說起朔太朗身邊有的女的,而亞紀會隨上他撒在空中的骨灰,成為他的永遠。


  有時候,這樣的比較不免讓人覺得難過,真的,為甚麼就不能試著將二者分開而要把它們混為一談?我看到因為死亡而有的忠誠,卻失落於改編的不實。到底還是虛構的事,在我心目中卻要把它們成像。過去呀,說到底都是好強。

過去、雨天、初戀、死亡、失落、永遠和愛

似乎就貫穿了整整我的一個週休。突然間想起,三月十九日不只是衡的生日,還是我去年考到車牌的日子,那段最最美好的日子。


台長: 小求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12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