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11-24 21:40:44| 人氣1,90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給在這個深秋一同看歌劇魅影的孩子的備忘錄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圖片來自http://event.npac-ntch.org/phantom/wallpaper.html

          隨著十個禮拜的陪伴,「魅影」對許多孩子來說,可能已經從行蹤飄忽的角色,成了一閉上眼就能想起他出沒於哪些場景的熟悉人物了。緊接著在這週,我們將一起觀賞《歌劇魅影》的電影版。在迎接影像現身,與藉由語言構成的魅影疊合(或撞擊)之際,老師想再帶大家回顧一次每一首歌曲為這齣音樂劇注入的創作火光。

從最熟悉的事物走入主題

寫作時,從自己最喜愛的事物出發,就能找到趣味、寫出感情。比如許多創作坊的孩子都喜歡閱讀,閱讀過程裡,我們有時「翻閱」,有時「折頁」、有時拿起筆畫啊畫的,紀錄文章滲透入心的一路痕跡。那麼我們遇見不同的創作考驗,無論作文、演說、繪畫、設計,若能把熟悉的領域素材與眼光帶入,常常會迸發出最出乎意料,也最動人的思索。 

出身音樂世家,且在英國皇家音樂院(Royal College ofMusic)受過傳統音樂訓練的韋伯,在把胡勒的原著小說《歌劇魅影》轉換成音樂劇時,就讓歌曲與配樂暗藏著與文本共鳴的音符,甚至,可以說在許多地方,他用音符呈現出了文字對白並不打算說清楚的內容。 

我們先來回顧〈夜之音樂〉('The Music of The Night')中的開頭:

Night time sharpens heightenseach sensation

夜晚磨亮了、增強了所有的感知

Darkness stirs and wakesimagination

黑夜激起了、喚醒了想像

Silently the senses abandontheir defenses

這些感受悄悄地把所有武裝卸除

音樂一開始從上到下,兩個字為一單位,是一個非常短,約兩秒的動機(motive),這緩慢的速度宛如輕柔的哄誘。此時,克莉絲汀剛剛被魅影從休息室帶到地下宮殿,思緒還驚魂未定,魅影在文字裡並沒有安撫她,反而叫克莉絲汀不要關閉自己的感官,讓音樂撫平驚慌。魅影告訴克莉絲汀,唯有抵達暗處,我們的感官才能完全張開,一但張開,心靈便能遨翔。 

魅影常年住在下水道中,他深知暗處的心境,透過這首歌,他一面把自己的親身體驗授予克莉絲汀,一面卸下必得蒙面示人的武裝心理。這一段還有一個有趣的設計,音樂其實是由四的句子構第一個段落,但這裡面只有三句歌詞,也就是第四句只剩下音樂自己演奏,魅影的話語於此嘎然停止。 

有機會的話,再聽一次。聽聽看,當話語的內容休止,音樂在聽者心中是否撩勾起更多情緒?

動機(motive)是樂曲形式裡最小的單位,稍微長一點的單位則是樂句(phrase)。在〈音樂天使〉(''Angel of Music')這首歌裡,韋伯利用樂句凸顯了敘述性質之文意(前首歌詞對照起來即偏重「說明」)。這首歌的起始旋律也是由上而下開始,但一口氣連續唱完一句完整文意的歌詞,最後由下轉上作結,音樂線條呈現出的就是一個平緩的U字型。refrain(歌曲中重複出現的段落)的歌詞同樣以前述的樂句為旋律:

Angel of music! Guide andguardian!

音樂天使!引領我、照護我!

Grant to me your glory!

授予我你的榮光! 

這個旋律,宛如天使從天上降臨,再將我們的祈願帶往遠方。克莉絲汀在小教堂禱告時,心中始終惦記著父親過世前告訴她會有音樂天使相伴一事,她一遍又一遍唱著,讓自己相信這位天使時時刻刻圍繞在她身旁的心意更加堅定。 

發現了動機與樂句的運用,我們平常所說大調、小調,也就是隨之而來的和聲變化,也同樣暗示了文意。有一幕,克莉絲汀被一輛馬車載到教堂,在大雪紛飛中,帶著傷感、思念,漫步至父親埋葬之處。先來看看這首歌曲〈希望你能在我身邊〉('Wishing you were somehow here again')的歌詞:

You were once my one companion

你曾與我同行

You were all that mattered

你曾與我緊密相倚

You were once a friend andfather

你曾是我的朋友,也是我的父親

Then my world was shattered

但如今我的世界已然瓦解 

歌曲開始前,克莉絲汀唱了一段同音反覆的口白,宛如喃喃自語,又如誦念著經文。接著明顯的旋律開始,這些追憶著父親的歌詞,都在色調暗淡的小調之中,但唱到「Wishing you were somehow here again」時,雖然詞意仍是無望的期待,音樂瞬間轉成大調,給了這種期待一種模糊的、略有轉機的力量,並且在大調的蘊釀中,一層一層堆疊出強烈渴望。歌詞最終,並沒有願望實現的奇蹟,但她希望能有人教她對過去說再見,大調的轉折因此顯得更真實,而非夢幻。這裡的最後幾句歌詞也全都盤旋在同樣音高,但因為有大調和聲的支撐,克莉絲汀即使同樣低語呢喃,但已然有完全不同的心境。

 

共鳴一條歷史河道 

《歌劇魅影》音樂劇完成於1986年,已經和原著設定的19世紀末相隔了將近一百年。在劇情裡的時代,法國樂壇(乃至歐洲各國間的影響)有著非常豐富、甚至後人也難以超越的高度,韋伯不會沒有意識到這件事。事實上,他第一時間為這個劇本設想音樂時,是計畫以既有的古典音樂作品為主,其間再增加新寫的小插曲,融合為一,然而,在思考許久後,他才對製作人表達全新創作的意願。

不過雖然是全新創作,韋伯還是在某些地方,留下了屬於文本那個時代的蹤影。比如〈念著我〉('Think of me')的最末,克莉絲汀唱出了一段在歌劇作品中,所謂的花腔樂段(melisma),展示著歌者華燦的技巧與音色。這首歌曲其實頗為抒情,和花腔樂段第一時間有點連不上關係,且花腔表現也再也沒有出現於劇中其他歌曲裡,不過我們若看一下這首歌演唱的時機,便能理解這段出現的意義。這是克莉絲汀代打原本的歌劇院臺柱女高音夏洛塔的歌曲,也是她的個人首演,因此,韋伯讓這個女高音角色凸顯的方法之一便是透過花腔樂段來呈現一位當家歌者所需的基本能力。

另外在〈你是我唯一所求〉('All I ask of you')中,樂團伴奏有著非常強烈的普契尼風格。普契尼是叱吒十九世紀後半到二十世紀初的義大利歌劇作曲家,他大概也是音樂史上,在世時即因為作品而名利雙收的少數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多取材現實,《波希米亞人》、《托斯卡》、《蝴蝶夫人》,輕一色都是悲劇,但他的音樂手法,卻讓聽眾在聽覺與心中烙下一闋闋絕美瞬間,彷彿只要曾經發生過美好,一切業已足夠。

〈你是我為一所求〉一開始便能聽見低音大提琴的規律撥絃,如心底最深最深處隱隱悸動,且在悸動之間,有豎琴的清脆聲響流盪,最後克莉絲汀和拉烏爾在的重唱,也流露了普契尼《波希米亞人》中著名的詠嘆調〈噢,甜美的女孩〉( O Soave Fanciulla)的聲響。 

韋伯做為對市場敏銳的藝術家,他也使用了歷史河道中較近的素材。像是〈歌劇魅影〉('The Phantom of Opera')這首主題曲,底下以電貝斯做為伴奏,即注入了二十世紀的音響。 

而最後沒有出現在劇中,卻在電影版的結尾字幕出現的〈學會孤獨〉('Learnto be Lonely'),還記得我當時問大家,這首歌聽起來和前幾周的音樂有甚麼不同呢?有人回答比較輕快,有人回答比較柔軟。的確,這首歌曲並沒有要求歌者用聲樂或音樂劇的方式演唱,伴奏就是一把吉他,加上薄弱的絃樂。讓這首其實有點傷感的歌詞,在輕柔語調中,聽來有一種坦然與慢慢學會的心意。 

寫下這篇以「音樂呈現」為主題的觀影前備忘錄,初衷其實正是來自〈學會孤獨〉的歌詞開頭:

Child of the wilderness

野地之子

Born into emptiness

出生於荒蕪

Learn to be lonely

記得學會孤獨

Learn to find your way indarkness

學會在黑暗中找到出路

創作的過程其實真的很像在黑暗中前行,第一個我們要耐得住自己一個人一直思考,再來我們的心要耐得住寫好我們正在寫的那件事。因為要花很多時間,所以不要忘記,用自己熟悉與喜愛的領域點亮創作過程的黑暗,也記得在漸漸明亮的路上,想想筆下的這件事和過去與未來有甚麼對照與共鳴。 

至於我們為什麼這麼辛苦地要繼續創作?我想韋伯透過魅影的歌曲這樣告訴我們:經歷黑暗,我們的感官張開到最大,我們的心開始遨翔;我們有機會認識這個世界最美之處,也發掘更深層的自己。

 

台長: 吳毓庭
人氣(1,901)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