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6-04 13:00:23| 人氣1,61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960609講師-沈振中簡介-轉載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基隆人,1954年11月1日出生,以老鷹自稱。
學歷:基隆忠孝ˋ正濱國小ˋ基隆第一初中(明德國中)ˋ基隆高中ˋ輔仁生物系畢。
經歷:曾任康寧護校ˋ德育護專生物教師及學生活動中心ˋ社團指導老師。
曾參与快樂兒童中心夏令營,擔任營長,以及快樂ˋ魔奇ˋ九歌兒童劇團團員。
踐行土地倫理及簡樸生活,曾獨自由台北步行至屏東ˋ單車環島5次ˋ登玉山及雪山。
於1992年初遇見基隆外木山的一群老鷹,該群老鷹後因獵捕ˋ棲地破壞而遷離,1993年6月創立基隆市野鳥學會並辭去教職,立志為台灣老鷹立傳二十年。
得獎:1993年以老鷹的故事-叉翅ˋ白斑与浪先生一文獲中國時報報導文學獎。
著作:著有老鷹的故事ˋ鷹兒要回家ˋ老鷹觀想錄。
現況:目前以老鷹觀察ˋ紀錄及運用由老鷹學習而來的團體動力ˋ精神,進行自然體驗
生命教育ˋ社團幹部之團隊訓練為生活重心。

土地倫理觀實踐家-「老鷹守護者」沈振中
認識生物是從眼睛觀察開始非解剖開始
我是沈振中,今天是中華民國八十七年二月十六日星期一,現在外面有陽光不過從空氣中我已經嗅出天氣在變動的氣味,應該午後會有雷陣雨,雲有點怪怪的…..。
那日在「滌塵居」,準備好錄音器材我習慣性的請受訪者先說幾句話試一下音量。沈振中即刻以相當隨性,沒有高低起伏像是「唸書歌」一般的語調,很自然的道出天候的變化。沒有科學儀器,有的是多年來他深入自然和自然對話的經驗,現在的他就像是氣象站,能夠和詭譎多變的天候相互較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簡樸生活,淨化心靈生活的體驗
「許多人都問我,怎麼能下如此大的決心「放下一切」為大自然做事。」沈振中說,這得回溯至民國八十一年以前,當年大學念輔大生物系也是被教從解剖生物,做標本中暸解生物的奧妙,從來沒有想過我們憑什麼去解剖生物,大概民國七十五、七十六年突然聽到一個「生物權」的論調-就是生物有不被買賣、宰割、展示的權力。從此開始思考為什麼以前一直解剖生物?為什麼沒人教我這個?後來在教學時,想辦法換方式來幫助學生認識生物。當時,從美國國家地理雜誌一篇珍.古德研究黑猩猩廿年的報導中得知,她沒有用「一刀一針」就能了解一種生物,才恍然大悟-認識生物是從「眼睛觀察開始,而不是從解剖開始」。而就在教書時,自己也是希望過回歸自然的生活,不過只停留在想的階段。直至七十八年從張老師月刊上,看到一篇花蓮野鳥淨土區基夫大哥實行簡僕生活的報導,看了相當感動,於是在79年到花蓮過了四天三夜的簡樸生活,回來之後改變蠻大的,就開始有時間去注意周遭的生命。之後,各相關書籍如:《另一種生活的價值》、《搶救地球五十》則一直在增強我捨棄「物質」,回歸簡樸的意念…..然後「弘一大師傳」-集音樂、戲劇、美術、書法等才華於一身,卻在38歲剃髮事佛,這世上還有什麼放不下的!?

最後,因土地倫理觀沈振中立下誓言:「我宣佈我自己為土地國的一個國民,將永不停止地尊重土地國地其他份子,如土壤、水源及各種動物、植物。自然環境並不屬於我們人類,我要學習與生物分享整個土地。因為我的智慧與能力比土地國其他份子特殊,所以我在使用或改變自然資源、環境時,有責任、更有義務要考慮到整個生物群聚的福利。」
七十九年十一月生日時,沈振中預立遺囑。八十年二月開始,逐步送走電視、冰箱、冷氣、風扇、熱水器機車、音響….生活的原則只有三條:
1. 減少身心不必要負擔。
2. 減少地球資源的使用及環境污染。
3. 回歸自然,尋求「無夢、無掛、無慮;心清、意境、體輕」的生活形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與大自然共舞,重獲生命的能量。
隨後他於八十年暑假獨自拜訪玉山、雪山、親見在自然中活躍的獼猴,親見狀麗又懾人的高山景觀,一股投入自然懷抱再度燃起,乃於八十年十一月加入台北市野鳥學會〔當時基隆沒有野鳥學會〕,希望在地球無污染的生活形態外,也能積極的去關心一種野生生物:「鳥」就是他重返自然的開始,當他各處尋找鳥時他突然覺得他是要來為大自然做點事,不是找鳥「看」,因此他回到基隆,就在那段時間,他發現基隆有老鷹,從三對老鷹開始記錄之後每到黃昏時,便十幾隻老鷹在基隆港的上空進行「晚點名」。因此,他決定全天候記錄老鷹。兩月之後,八十一年一月叉翅他們進入沈振中的生命裡…。沈振中說,這一切好像是「命中註定」,先前從台北徒步至屏東,只是想把自己交給大地,考驗自己有多大能耐,而後又騎腳踏車登上台灣狀闊的高山峻嶺,去被「大地的母親」大自然擁抱,而現在回想這一切,似乎都是為了遇見老鷹而準備,冥冥中安排好一個人來記錄老鷹悲慘的命運!
隨著老鷹尋找某種正在快速失落的鄉土
大自然會選擇時機?大自然會在適當的時機,選擇一個剛好開始對天上飛過的鳥類產生興趣,而又想為自然做一點事的人來為他們的滅亡做記錄嗎?有時沈振中覺得自己是大自然安排好的,身不由己的開始過簡樸生活。大自然似乎在磨練一個人,訓練一個人好讓他只需要少許的物質條件即可以生存,可以一個人枯坐山頭好幾個日子,半年後,好像訓練結束了,大自然就發出一道命令:「這群老鷹就交給你了!」
民國八十一年遇見老鷹,八十二辭去教職,專心找老鷹幫老鷹做記錄。從此,一股強大的驅力不斷驅使沈振中揹起望遠鏡往山上、海邊記錄牠們。哪怕是大太陽,刮大風,下大雨…總有一個聲音在那耳喊著:「去吧!那兒有事情要發生了!」那股驅力不斷的驅使他…。在和老鷹相遇的一年半後,他對自己說「比起老鷹一種物種的存亡,個人只是台灣兩千萬人口之一的小份子而已,好吧!我就辭去教職,好好專心為他們留下珍貴的文字記錄吧!」
黑鳶在台灣俗稱老鷹,閩南語稱為來葉或厲翼。過去農業社會大凡聚落、鄉村或有人煙的平原,都可以看見老鷹在天空翱翔,民間也流傳著一些有關老鷹的童謠,如:「厲翼厲翼飛高高,囝仔中狀元;厲翼厲翼飛低低,囝仔快做爸;厲翼厲翼飛上天,囝仔快做官。」農村經常利用稻埕養雞,老鷹常撲雞群,中老年人現在還流傳當年母雞帶小雞薄命的場面。如今在台灣的上空,已愈來愈少見到老鷹了。深究其原因,除了棲息地不斷的被濫墾破壞外,目前的垃圾皆以塑膠袋包裝,垃圾場皆改為焚化爐,都市下水道系統建立後老鷹尋找食物更不容易。使得素有「清道夫」之稱的老鷹,食物尋覓不易。因此,從1992年至1997年六月為止,全省五個族群的每對黑鳶,每年成功繁殖率低於1.0隻,亦即地於維持族群穩定發展的補充率。〔依國外文獻,一個黑鳶族群要維持穩定補充率是1.1隻。〕
黑鳶80%的食物是人類製造出來的,往昔在台灣的鄉村生活裡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循環利用大自然的資源。如今,黑鳶因我們垃圾處理方式的改變,使其尋找食物不易,因此不容易在這塊土地上存活。對於趕走我們空中的鄰居,如若牠在台灣這塊土地完全消失,其實也代表著我們的「鄉土不見了」。
沈振中這位為老鷹寫日記的朋友,計畫從1991到2010年實行「黑鳶廿年計畫」,因為廿年代表一代,他要用照顧和培育一代的心,關心生物。目前計畫仍持續進行中,他說事實上老鷹的生態記錄只是代表著目前存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生物所面臨的命運,其實有太多的生物我們都還來不及認識,就消失了。如果有一天老鷹消失了,我們的鄉土生活也跟著埋葬了!因此,沈振中仍在尋找老鷹,哪怕只出現不到十秒鐘,為的是隨著老鷹去尋找某種正快速失落的鄉土。
用心和大自然共呼吸,才能真正看到聽到大自然!
「不要急著知道生物的名字!」沈振中強調,關心我們的生物不一定要知道牠的名字,況且人腦也記不了那麼多,知識性的東西先拋在一邊,和大自然接觸不一定用眼睛觀察,可以用我們的身體,我們的心,用我們的情意投入大自然。
一趟生態之旅,若缺乏情感上的投入,你會發現回來之後會身心俱疲,因為你可能只是跟隨風尚參加生態之旅,不知所為為何?因此,沈振中提醒大家,到大自然裡重要的是當時和大自然對話,同時問問自己,還願不願意回來?理由安在?讓自己和大自然共呼吸的時刻留下美好清晰的記錄。
「我們的國家公園,從身邊開始!」當我們開始留意自己身邊的生物時,會發現她就像是一座國家公園,有許多我們都不認識的生物在這裡和我們共生活。如此便無須「舟車勞頓」去和大家趕熱潮,可以輕輕鬆鬆的來一趟充滿真性情的生態之旅。「當您發現自己的後山時,您已經和大自然很接近了!」沈振中喜悅的說。
當然請記得當您進入山林時,不要帶文明的產物進入,因為一旦我們進入大自然,其實就已經開始破壞生物的棲息地。我們應該將破壞的程度減到最低,最好踏入大自然時,靜靜的坐下來或躺下來整個融入大自然裡,被大自然擁抱。此時,許多生物都會發現你,看到你毫無敵意,很自然她們會感受到你的誠意,你會意外的發現從來沒有像此刻和大自然的所有生物那麼親近。
只要投入自然,自然會擁抱每個人的
1991年沈振中和基隆鳥友,在基隆發現老鷹黃昏聚集行為後,隨即展開詳細的野外資料收集,至今已經六年,一切仍在繼續中。在1993年出版「老鷹的故事」寫出老鷹在台灣生態的窘境,獲得中國時報報導文學獎,1998年第二集「鷹兒要回家」道出因為人為破壞,使老鷹生態大亂的悲慘命運!然而,面對如此的境地,沈振中仍相當樂觀,因為目前像他這樣辭去工作為生態環境而努力的人愈來愈多,匯聚的力量也愈來愈大。
回歸自然的生命力將會持續下去,不想去預測下一步是什麼?沈振中相信大自然早已安排好每個人的命運。他說:「只要投入自然,自然會擁抱每個人的。叉翅與白斑這群老鷹是大自然安排給我的「見面禮」。我會珍惜這樣的相遇,並期待與自然萬物的擁抱重逢。」
他深信每一次的不期而遇都是自然託付的責任,耳際總會響起:「噢!就是你,好好照顧牠們吧!」
接近自然自有平凡的滿足和快樂
沈振中開心的說:「我不孤獨,大自然就是我的朋友,我有好多朋友。」。他的笑容告訴我他很滿足現在的生活方式,而這一切都是大自然賜予的!我們的訪談在笑聲中劃下完美句點。環顧「滌塵居」,屋內僅有一張薄床墊,是我們訪問的角落,沈振中指著牆上的照片和一封信他說,那是他事先準備好的遺照和遺囑,雖然他決定要活到八十歲,然「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為了對自己的生命有個明確的交代,故預立遺囑。遺囑中提及,「死亡是另一個國度,我將在那兒,繼續完成我的責任。請祝福我!」
告別「滌塵居」,走在基隆港畔,此時深覺,這裡的夜色真美!我想是因為這裡有位朋友-沈振中,將自己完全給了出去-「為大自然做事」,是因為他的這一片心,把基隆港襯托的更美了!
1998.03.18倪琇茹寫於松茹居

台長: 婉麟
人氣(1,61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