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11-11 10:19:16| 人氣99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87/3/?大陸~蘇州-南京~古城、絲綢博物館、觀前街、周莊、石路、寒山寺、留園、楓橋景區、虎丘、山塘街、鐵鈴關、、、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87/3/?大陸~蘇州-南京~古城、絲綢博物館、觀前街、周莊、石路、寒山寺、留園、楓橋景區、虎丘、山塘街、鐵鈴關、、、

分類:大陸各地
2009/11/10 18:06

87/3/?大陸~蘇州-南京~古城、絲綢博物館、觀前街

周莊、石路、寒山寺、留園、楓橋景區、虎丘、山塘街、、、

老婆再此地買ㄌ一條蠶絲被 打算與我纏綿一歡 ㄏㄏㄏ

我們看杭州美女表演當地的各項手工完成的創作及美容聖品

當然大爺我也不寒酸喔  我狠狠的買ㄌ一箱讓老婆除ㄌ自己美美外   還分送給姐妹們喔

 

“蠶桑居”、“織造坊”:“蠶桑居”是根據近代農家養蠶栽桑的真實情景和桑園再造

“織造坊”可以見到各種類型的古代織機和傳統工藝的手工操作表演

古代雲錦、彩經絨、綠絲等著名絲綢品種的織造過程

猶如身臨明清時期蘇州絲綢業“東北半城,萬戶機聲”的繁榮境地


 

 


這一張是老婆自己設計的   但我拍的 沒想到經她巧手 美的猶如攝影師所拍的風景畫 

上面的英文記載著小朱幸福的家


留園,與拙政園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並稱為中國四大名園


拍攝的手法不賴ㄅ



三輪車跑得快  記得是在吃中餐 孩子需換尿片 所以請三輪車載至停車場取尿片留影




廊簷下有粉白花牆漏窗  圖案精美   

從花牆望去    山池亭台在花樹中若隱若現   有如丹青畫卷  別有情趣


山塘街一頭連接蘇州繁華商業區閶門    一頭連著花農聚集的虎丘鎮和名勝虎丘山

自唐代以來它一直是商品的集散之地    南北商人的聚集之處


 目前的山塘老街從渡僧橋到廣濟橋段共360米長   重現了當年山塘的繁盛

堪稱“老蘇州的縮影   吳文化的窗口”  有民歌唱道:“上有天堂   下有蘇杭


街區店肆林立、會館齊聚    既有蘇州老字號採芝齋、黃天源、五芳齋、綠楊餛飩店

也有藝術家的工作室   還有刺繡、紫檀木雕、石雕、玉雕、藍印花布等傳統工藝品前店後坊式的店鋪

盡展江南水鄉和蘇州街巷的特殊魅力。


你還可以選擇乘搖櫓船   那里給人的感覺就是寧靜祥和

那里有家國際青年旅館叫“明堂”  環境和設施絕對一流  在那住一晚欣賞景色真的是享受

杭州有西湖我有美人   蘇州有山塘我有金錢買不到的幸福   兩處好地方   人間無限好風光  
 



 



 大家都說蘇州是江南水鄉   你去如周莊和同里

你會發現那里如此的喧鬧   一點也不像水鄉的安靜


原因有三:一古街歷史   山塘街是一條有1100多年歷史的古街

二古街格局  它的格局具有最能代表蘇州街巷的特點

三古街文化   它與許多名人、名事相關



 

在蘇州眾多的街巷之中  名勝山塘街   被稱譽為“姑蘇第一名街”

寒山寺素以鐘聲聞名天下   每年除夕陽或元旦晚上   寒山寺都會舉行敲鐘儀式   鐘敲108下

每一下代表一個煩惱   聽完鐘聲  來年煩惱便隨風而去

據說當年唐代詩人張繼夜泊楓橋   在客船聽鐘聲   也是因為屢試不中  聽人指點也前來掃除煩惱

老婆手上的瑪瑙手環在杭州挑的 她說紀念一下 所以挑ㄌ一支

只要老婆喜歡我就開心   但上次在廣州買的上等好玉鐲可別忘ㄌ也要拿出來帶喔


宋代詩人蘇東坡曾說過:“到蘇州不游虎丘者   乃憾事也”


    虎丘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悠久歷史  傳說豐富  集林泉之致  丘豁之韻

是蘇州城的標志性景觀   素有“吳中第一名勝”的美譽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唐 張繼《楓橋夜泊》




想起廣州買的那名畫 一幅一幅都成ㄌ家中的珍藏品ㄋ

園中聚太湖石十二峰   蔚為奇觀   冠雲峰乃太湖石中絕品  齊集太湖石“瘦、皺、漏、透”四奇于一身

相傳這塊奇石還是宋末年花石綱中的遺物

 




發現蘇州最美的地方   就是平江路歷史街區  很有江南水鄉的韻味   小橋流水人家

有“家有寒山詩   勝汝看經卷”之說


 

富安橋



 

台長: 小朱
人氣(99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 個人分類: 大陸 |
此分類下一篇:87/12/?大陸~故宮-紫禁城
此分類上一篇:88/7~大陸~太平天國時代拍片園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