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詩成大器
/金 沙
二○○二年水燈節(十一月廿六日)前,佛都處處可聞「萊戛通」的聲音:這是充滿詩意和浪漫色彩的節日,也是寄託新願望的時光。《世界日報》副刊(以下簡稱「世副」)勤快的園丁,在電話中把新的耕耘計劃略微向我透露,諸如由作者們寫「刊頭題字」、「刊頭詩」和「心靈小品」等,也邀筆者務必用毛筆寫「湄南河」三字。我素來很保守,對林煥彰主編的新點子,提出許多可能碰到的困難;雖然如此的對一番美好打算潑以冷水,但也不忍推卻,寫了所要的版頭字。主編的結論是「試試看」。
二○○三年第一天的「世副」新姿態出現,自己除了不好意思那三個不好看的字外,對整個版面眼睛一亮,有可喜可賀的心情。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心一天比一天安。不久,《世界日報》全部文字改為橫排,「副刊」因此徹底的變了。
本文見報時,新的「副刊」已一年半有餘。以筆者觀察,主編以散文、小說和詩平行發展外,更偏重於專欄的呈現,並以名人佳章提高園地境界,諸如名詩人瘂弦的詩論,以及像陳之藩的《廿世紀廿人》等不可不讀的好文章出現,且配以有意義的圖片。致「每月話題」、「花的詩」、「花的散文」、「生活小品」、「最短篇」等欄目,分別穿插,你來我往,各有品味……
以上是「世副」一年近七個月的輪廓畫。縮小範圍,讓我們來談談「刊頭詩365」,到今天為止,已刊出的「刊頭詩」已達五百六十多首。這個短詩欄之出現,為時一年半,在泰華愛好文藝者心目中,已是最受關注的詩風;已成了氣候,毫無問題,這是主編的聰明構想所致,近數月來,更增添了落蒂的「小詩賞析」,甚受喜歡寫詩和讀詩者的喜愛和關注。落蒂先生筆下,錦上添花,使許多小詩更亮麗起來,使廣大讀者在對詩的欣賞方面開了竅,也激勵了喜歡寫新詩但分不出時間的詩人們技癢時,寫下短短的靈感。這已是有目共睹的事。
僅就「世副」而論,小詩已形成氣候,各方面的朋友都有此看法,而且認為這是一件非常值得重視的文壇大事。對此,也許林主編因忙於耕耘而沒有發現;也許因身在芝蘭之室而未聞其芳香,也許正「拈鬚而笑」……
在以往刊出的五百六十多首小詩中,智慧花朵頻開,精品紛呈,對所表達或暗示的意境或哲理,如果有人能分析整理出來,當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當然,這是很不可能的事,像落蒂先生那樣的賞析,才是恰到好處,可行之路。畢竟是詩,各人的風格不同,境界各異,任其自由發展,正是大道。如果以數目而論,人人知道有唐詩三百首,則到今年除夕,刊頭短詩便將有七百卅首之多,而在過去已見報的作品中,就曾有只七個字而寫盡以有涯隨無涯的生命時空感嘆;有只短短四句簡單明瞭的語言,寫盡了一個位居「第一人」的一手遮天與二千三百萬人的無奈。這只是一時想起來的例子,精采的、令人迴腸盪氣或如醍醐灌頂的精品,太多太多,這是「世副」的豐收,自然也是「世報」的成就。
筆者要強調的是,因刊頭短詩的天天滌蕩,像大江中的石塊,雖奇形異彩,欣賞的眼光都是眼光,石塊都是大江中的石塊。於是,從浩浩蕩蕩中,從細水長流中,產生了共識,養成都關注和樂意參與的氣候。而這,就是一股詩風,小詩之風;在曼谷還正在有一本「湄南小詩」在孕育中……
在這麼個詩風的背景下,筆者一時間想起不少有意思的話題,在此順便一敘,聊作對世副的喝采。且說愛爾蘭籍的詩人享尼(得過諾貝爾文學獎)曾說過:「……若是作家以金錢為寫作的目的,確實會在作品中充滿市儈氣,格局自然也就受到局限……」這使人想到,「刊頭詩」之不設稿費乃是高招,它首先尊敬作者的清高,因而精品紛至。
再是腦海中彷彿還記得,廿年前有人說過:「新詩還沒有定形,正成為新詩的特色;新詩的藝術生命還在無拘無束的成長發展中。只要以新的形式新的技巧,表現個人新的內涵的詩,就是新詩。」這本來已經是老話,但在「刊頭詩」這陣詩風中,卻彷彿見到「形」的意思,那就是短,而往往都不超過六句。但在內涵和技巧方面,卻花樣翻新,既活潑又敏銳,意境既深而有曲徑通幽之美,也有開門見山的明亮直爽。
歷來有人贊美舊詩無論在形式與技巧均已在固定的方法上,因而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則創作的意味喪失了,致市井多有詩章出現,而毫無真趣。不過,苦覺近期的「文友素描」五言詩,卻又不一樣,鮮活和帶幾分幽默。
舊詩也不一定非照格式不可,李白杜甫就偶有一首詩里五言、七言甚至十數言並用者。而著名的陳子昂卻詩詞不分,寫下:
前不見古人
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這是感人至深的名句,這樣的格調,我們彷彿曾在「刊頭詩」中,時有發現。寫到此,筆者突想起老羊說的:「怎麼寫都是詩,各有各的風格。」真是瀟灑之至!
回頭來,筆者得再找林煥彰主編,因為他是詩人。他倒絕不是瘂弦最近題目<百無一用是詩人>;他是像他很多年前所寫的《心香集》中的詩人一樣,他的文章中有一段是這樣寫的:
如果有人問我,你信仰什麼?我當告訴他,不必遲疑的說:
我信仰詩和愛。
因此,如果需要禱告,我只有一句話,且永遠不變:
請給我詩,和一顆永愛他人的心吧!
我想,就是憑他這個信仰,才終於灌溉出這股小詩的氣候來的。
(二○○四年七月九日)
*原載泰國《世界日報‧湄南河副刊》,後收入金沙散文集《活著多好》。
.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