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 作者 張耀仁 印刻出版
一如情感。身為一名作者之不可欠缺,按照新批評的說法,作品誕生,作者已死,我們雖無從辨析作者的靈魂遺留在作品之中的殘影,然情感之釋卻於讀者的心緒間綿延,甚至纏繞,我們因此困惑不已,從扉頁曖昧的告白,以至曖昧的文采,曖昧的獨白,曖昧。
在張耀仁的筆下,一切都曖昧了起來……
相對於創作的孤獨,作品的誕生,更精確的應該是一本書的誕生,無非是向世人昭告「敬請觀賞一場孤獨的盛宴」,之後一書亦是。我們不禁要問,張耀仁是如何看待它與文字間的互動──我們眼裡的「曖昧」?我們極其欣賞讚嘆的,是否是這場孤獨底下的欠缺,像愛人之間的互動,在核心內外穿梭不定的懸宕感。猶如觀賞一種近乎病態的,匱乏的,哀愁的人生碎末,而感到滿足並在嘴角揚起一絲心安的微笑。
他窺見了我們的需要,他窺見了我們所知卻我們不曾意識。也許有人將抗議此一說法是否違背了創作的純粹,為了什麼而寫,或者為了誰而寫,但在張耀仁筆下我所端見的,是他深層的孤獨底下試圖與人生接軌,卻巧遇文學而蹦生的火花,在一片黑闇底一束,一束地綻亮。
身為一名男性作者,卻精於琢磨女性的體態;而身為女性讀者,每每閱讀至他描寫女體的場景總不自覺的低下頭來找尋那些應對於他文字的蹤跡,肌膚、乳房、下體,然後羞赧的驚見我們藏匿於意識背後的那些隱晦的、幽微的慾望。無論是〈碎時光〉裡母親的顯影,〈雙人衛浴〉裡姊姊的形體,張耀仁的用字柔軟而踏貼,卻竟充滿情緒(感)的衝擊,我不得不要說,那是殘忍的,尖銳的,之於他的細膩,他的敏銳。
除此之外,之後一書中還大量充斥著關於人際邊境之描述,舉凡疏離,陌生感,我們無從得知那其中是否鑲嵌著他人生的遭遇或經歷,但必然是他從龐大的偽經驗中萃取出的一幕一幕近乎幻境的真實(抑或近乎真實的幻境)。張耀仁以精練而美得病態的辭彙描摹那些看似瑣碎的片段,再以那些瑣碎拼湊成鮮明的畫面,緊攫住每一個讀者嗷嗷征望的雙眼,不到最終幕,你最後的心緒無從揭曉。
關於之後,張耀仁試圖演譯的是一場情感間的角力,之於絕對,卻沒有絕對的曖昧。如同他經常用以形容一無以為名之召喚的用語──獸,他終將幻化成他筆下的那頭獸,輕輕地,悄悄地,直鑽竄至人內心底,然後細細喃喃的告訴你,獻給我親愛的□□。
文章定位:
人氣(573) | 回應(5)|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