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11-09 21:53:40| 人氣5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今天我將換個新身份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11-09-03

今天我將換個新的身份, 雖然這個身份在我這世上的廿三年一直隱約的跟著我, 但是今天是確定是了.

從小生長在教會/聖經學院的環境中, 父親在該學校/教會皆有舉足輕重的位置, 也就自然而然的, 我因為父親的關係從小我就免不了會有點PK 情結, 雖然我爸那時不是牧師, 只是個帶職事奉的傳道人, 但我一直認為, 難免還是有影響.
* 我一直認為父親是牧師的話才能稱PK, 傳道人的話還不用用到吧, 所以我一直在PK 群中徘徊.

PK 就是Pastor's Kid 的簡稱, 我之所以說我有PK 情結, 是因我總覺得
因為我爸爸的關係, 我所要給外界的感覺就一定要乖乖的, 很愛主, 每天讀經禱告之類的習慣... 但是, 這無意中就成了我無形的壓力, 所以其實當個牧者子女在信仰的路途上, 會走得比旁人辛苦很多, 因為要扮演著一個不見得自己能勝任的角色, 但又必須去作的角色.

我們家可能算媽媽大概能了解我的心聲吧.... 媽媽從小也是在教會中長大, 我外公也是在教會擔任重要的職務,
他們去教會是理所當然的, 因為這是他們家的傳統, 媽媽的家族在我外公的奶奶那個時候就是基督徒了, 一直到我這一代,應該算是第五代了, 但是信仰是要自己去找尋的, 尤其是基督教. 我很慶幸媽媽在她十五歲時自己找到自己跟神之間的親密關係,在廿歲時靈命更新, 然後一直都維持著沒有偏離. 但是我一直感到心酸的是, 我的阿姨跟舅舅們,在他們出社會後, 遠離了上帝. 這大概是如果家族一直是基督徒的悲哀吧, 因為他們大概認為去教會只是家族裡的一種"傳統". 沒辦法自己嘗到上帝的恩典與帶領, 所以在自己獨立後就自然形成, "可去可不去"的心態了.

話又說回來, 我也曾有過這種感覺, 我還曾真的覺得這是我們家的"傳統". 以前很好奇為什麼其他小朋友星期日可以待在家裡, 我卻要去教會, 那我又想, 為什麼他們不需要去? 小時候思想很單純, 因為接觸的人都是教會裡的人, 還以為外面的人也是, 長大後才發現, 原來基督教在台灣的宗教信仰比例中才不到2%, 真的是個少數. 但是就如我前面所說的, 因為台灣基督徒比例少, 所以自然而然的就會造成無形的壓力. 因為開始去上學後, 所接觸的人, 不再是基督徒, 在這些不信主的同學中, 我自然而然就得被貼標籤了. 但是我真的也是人, 我也有脾氣, 壞習慣和個性還有凡人都有的好奇心. 記得很清楚, 我第一次回台灣的時候, 到台南孔廟參觀, 我表姊她們都很緊張, 以為我回去鐵定被我媽罵說我跑去廟裡. 但是我又不是去拜拜, 我只是想去看台南的古蹟罷了. 其實廟這種在美國人眼裡的特有文化, 只要不去拜那些牛鬼蛇神, 其實把它當作是個歷史所留下來的痕跡, 何嘗不可? 況且我又是個那麼喜歡古老東西的人.要我一輩子不踏進去廟, 好像不太可能:p

所以就是有一堆人的"以為" 這就自然而然的造成我一種無形的壓力, 因為我就不是在做自己, 而是在做別人眼中已經塑造成的人.

可是昨晚我被我乾姊一棒打醒了我這個夢中人, 原來她一直覺得有個牧師老爸是幸福的, 很感慨她自己沒有, 因為她家裡只有她是基督徒, 所以因為這樣她需要有人陪她禱告時, 就沒有人陪, 信仰之路自然走得比我這個從小就是在這環境中長大的人, 坎坷許多, 昨天本來叫我陪她一起禱告的, 偏偏我又在耍賴了, 現在想起來真的很想找個洞鑽下去. 所以因為她的提醒, 我心裡決定將不再把這些壓力看做是壓力. 就在我爸要被按牧的今天, 我希望這個無形的壓力, 變成我往後的祝福.

台長: 小芬
人氣(5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