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巧芝
初秋9月,籌劃已久的「台灣生活美學運動」終於在文建會宣布開跑!這項由文建會推動的四年計畫,預計從生活美學環境著手,以美學體驗教育為基礎,深化台灣公民的美學素養。
近年來台灣物質經濟水準高度發展,但在生活上卻缺乏「美感經驗」。生活在此環境下的台灣人民,更是難得擁有生活美感的體驗,反倒是民眾出國機會越來越多,接受國外公共美學空間的刺激之後,對於自身環境美的改造,有了諸多想法與討論。
在2009年生活美學運動正式推行前,文建會特地舉辦一場熱身座談會。由黃碧端主委親自主持,邀集在文化藝術領域上各有所長的與談人提供實務面的經驗,分就四項議題探討︰台灣的城鄉景觀;公共藝術與生活美學;文化教育與啟蒙藝術;社區美學改造,以作為生活美學運動執行時的施政參考。
黃才郎: 未來選定6模範城市
文建會負責此計畫執行的三處處長黃才郎表示,以「美學啟蒙,美麗台灣」為宗旨的生活美學運動,主要從一、美感素養提升,二、美感城市創造,三、美感環境生根等三個面向來推廣。
在美感素養提升方面,以美學種籽培力、生活自然美學體驗教育、生活美學叢書出版等子計畫來推行。美感城市創造部分,則以地方美感扶植重點計畫,將城市的視覺美感提升落實到縣市地方,軟體部分,結合文化與美學教育,硬體部分,運用城市的色彩研究來達到視覺景觀上的美感,並且預計在未來四年期間選定六個模範城市,推動國際型的地標環境藝術創作,創造美感城市意象。而在美感環境生根的部分,延續社區營造的理念,邀請藝術家進入社區,啟動民眾內在的藝術能力,讓公共藝術發生在社區居民與藝術家的交流互動中,同時輔以整合行銷,推廣生活美學。
漢寶德:提升國民美學素養
「過去政府談生活美學,卻遲遲未形成政策,如今文建會願意接下此議題是相當值得鼓勵的!」漢寶德除了肯定文建會的實質行動,進一步還談及美學教育與都市景觀的連結性。「若要整體都市景觀環境改善,提升國民美學素養是首要的問題,市民有了一定的美感素養後,才會在乎自己的整體環境是否美觀。」
漢寶德主張生活美學素養應從最基本的食衣住行著手,從觀念上潛移默化,一步一步花時間去做,比較容易產生效果!特別在談及公共藝術時,他提醒未來政策執行需審慎釐清藝術與美感的分別,尤其是在公共藝術品的選擇上,要留意作品是否與存在的空間形成和諧的美感,而非只是展現作品的藝術性!
廖武治:發揮社區影響力
成為全台古蹟修復典範的大龍峒保安宮董事長廖武治,以保安宮經驗分享在寺廟地理基礎上,社區發揮的影響力。「整個推行的關鍵在溝通,找對對象,充分溝通,提高社區地方民眾的參與度。」他提到每年廟會繞境是台灣地方的重頭戲,甚至成為國際人類學者的研究對象,政府若能在藝術這區提供輔助,將傳統廟會繞境陣頭的服裝、舞蹈、音樂加以精緻化、藝術化,台灣珍貴的文化資產就有推向國際舞台的機會。
至於廟會周邊環境的攤販整頓,則是與社區力量結合的成果,藉由人性化的合理約束,保持路面清潔,民眾對維護環境的自覺就自然產生了。如今,廟宇周邊馬路規劃為廣場用地,周末時作為表演藝術團體的展演空間,提供觀光客與社區居民多元藝術文化的選擇。
黃聲遠:從人文角度美化都市
曾在美國久居的建築師黃聲遠,返回台灣後,重新在宜蘭土地找回創作能量,他從人與環境的切入點,來看生活美學。「我們的美學教育多半從自己的觀點去發揮自我的想像力,很少靜下心來去觀察周遭,去欣賞了解別人。」因此在著手規劃城市美學之前,是不是應該先把「效率」放在一邊,不是急著要去做些什麼,而是慢下來,真心誠意的反省我們的價值觀,用尊重簡約的態度,從容的跟環境對話。
「很多環境不美,是因為不真實,許多部門掌握了大量資源,就把一個工程給做出來了,然而講求速度效率所帶來的成果,往往欠缺了『人』的味道。」黃聲遠也提到,過去河川橋樑等的公共設施總是被分門別類的切割為某一部門管轄,很少能從人文的角度為都市整體做一統合美化,文建會恰好可扮演一個都市跨界整合的工作。
美學在這個時代是國家競爭力的來源,它的重要機能在於刺激人民與領導者,用新的思維去面對新的世界。從建築師的觀點,黃聲遠認為環境美學是去建構一個環境,營造一個自由的美感空間,而不是用很厲害的科技去創造一些什麼。真正最動人的文化,是需要人與時間一點一滴的累積,這也會是生活美學運動向前走的基礎。
黃國榮:從減法到加法
身為文化行政工作者,台中市文化局局長黃國榮就地方政府第一手實務經驗,主張「減法優先」的文化美學施政。從減法著手,把違建、招牌混亂的視覺障礙消除取締,挪出空間後,再來思考都市計畫、都市更新等「加法」計畫。
推行社區營造時,牽扯到多部會的工作,文建會願意帶頭出來做一整合,長期推行的成效是可見的。而中央在推動計畫時,不妨先參考地方政府成功的施政案例,取其之長與地方政府交流。由於政策的推動能否成功,地方政府的配合十分重要,黃國榮也提醒中央政府在擬訂政策時應避免採取台北觀點,中央政府若能協助地方解決困難,地方在文化藝術政策執行上的配合度會是相當高的。
黃碧端:社教館 轉型為生活美學館
黃碧端主委表示,藝術文化具有產值,所有的文化大國,都善用文化為財政帶來收益。投資在美學上,絕對會為台灣帶來城市競爭力。文建會在生活美學運動的大方向上,期望更多地方首長能夠更全面的審視自己的轄區。目前文建會除了北中南東四個文化園區之外,還將五個社教館轉型為生活美學館,這些據點未來將串聯成生活美學資源,共同發揮作用。
土溝村從一間牛厝的搭建開始,全盤改變了整個社區,基礎工作,只要開始去做,就會看見轉機。過去政府醞釀數年的生活美學,這回由文建會大方地擔下重任實際推行,這份熱誠與勇氣絕對值得喝采。文建會十年來的社區營造,成功改善了台灣大小村莊的樣貌,而未來文建會四年的生活美學運動藍圖落實之後,又將會為台灣帶來如何正向的轉變? 對民眾而言,是想像,也是期待!
──轉載自《Taiwan News財經文化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