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篇文章,是我寫給主任的實習日誌中的一部份內容,我自己很感動,所以放上來跟大家分享!
如果跟我不熟的人,只去看我從小到大一路的學歷,會認為我是一個一帆風順的人!我一路從當地的第一志願到現在的教職、研究所,都是許多人稱羨的。不過,經歷其中的我最瞭解這樣的經驗帶給我的影響是什麼,我是一個害怕被人比较,有時候害怕自己看不見自己,也害怕别人看不見自己的人。從小到大,一直被别人比较、一直被自己比较,真的是件很悶的事情。直到這兩、三年來,自己不斷的個諮、參加工作坊處理許多的議題後,我慢慢的可以接受自己的原本的樣貌、慢慢的用著一致性的自己、不是討好的自己活著。
可是,我還是會緊張,緊張這樣的自己會不會不被喜歡。當我知道我沒有犧牲奉獻的留到八點、當我知道我做事不夠細心、當我知道我沒有達到別人的要求時,我還是會緊張。我知道這是一個很自動化的情緒,因為習慣、因為熟悉,所以每當我沒有符合周遭人的期待時,我會自動的落入反省、自責、擔心的位置上。寫到這裡,會讓我掉淚……因為知道自己能活到現在這個樣子很不容易。以前的自己會要求自己凡事要做到完美,以前的自己無法忍受一點點的瑕疵。但是現在的自己,每當我落入熟悉的情緒時,我會記得深呼吸,帶自己回來,而且告訴自己:「是的!這就是我!我有著自己獨特的美麗,我也接納著自己平凡中的限制」。
昨天,我們這裡的老師要我一份資料,我做得不夠詳細時,那老師說:「你這樣跟另外一位實習諮商師比起來,你就『掉漆』(台語)了!」敏感的我聽著這句話的同時,心中的自責跑出來了,但是在回家的火車上,我腦海中產生了一個隱喻,我是一個木雕的人偶,人偶身上某個部分漆掉了,人偶有些擔心自己不被喜歡。接著,我看到一個畫面是,人偶全身的漆都掉了全身露出最原始、最原始的木頭原貌,但是人偶依舊是人偶,人偶依舊可以保持著自己原本的姿勢,人偶的價值依舊在。這樣的畫面一出現,我就有了一些觸動,這樣的觸動在我寫這份日誌時,我才清楚是什麼,原來啊,觸動的是那原始的樣貌,就像是人一出生時的單純,就像是蘭嶼島上那些人民的樣貌,是那樣的原始召喚著我,讓我一直想要按照原本的自己活著,原來是這樣啊!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