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教育界V.S.傳播實務界!?
大傳系,一個自己從來沒有想過會唸的系,那我為什麼會考上大傳系?其實也沒什麼特殊的原因,只是因為當初填志願的時候,對於私立大學的院系抱持著離家近的學校開始填,然後就糊裡糊塗的上了淡江大傳。說實話,當初對於大眾傳播系畢業後的出路只有想到當記者一途,在當時也稍稍以此作為未來的志向,只是沒想到在經過大學這三年多來的洗禮之後,反而逐漸打消了這個念頭,原因除了自己本來就沒有真正明確地立過什麼想要達成的目標外,另外就是因為認清了記者工作的本質並非如我憧憬中的一般神聖及光鮮亮麗。
為什麼要這麼說呢?因為我從「校外媒體實務」這一門課中見識到真正的記者生活,也瞭解到新聞界間的一些風風雨雨,而這些實際的工作情況與學校所教導的內容又剛好都互相衝突,因而才會感到如此失望。不過也正因為體認到傳播教育界對於新聞製作的教學內容將永遠可能只是理想,而業界實際的工作情況又是與學校教的東西存在著如此天差地遠的差別,所以每當我在回答對傳播學系有興趣的人「大傳系可以學到什麼東西?」這個問題的時候,都不得不以悲觀負面的口吻對他們說:「在大傳系中,你將會學到新聞傳播界現實與理想的差別,如果你想當記者,千萬不要去唸大傳系,因為你將會從中學到記者應該要做的事,但在未來卻可能面臨無法做你應該做的事的窘境。」大體而言,我唸了大傳系反而使我對新聞傳播這個領域的現況感到更加地灰心。
在大學的三年多來,除了體會到上述這種情況外,若真要細數自己修過了什麼課,學到了什麼東西,那還真是可從一大堆必選修的課名中略知一二,只是不容否認的是,有些課即使修了也未必會學到東西,這除了和自身的興趣與用功程度有關係之外,授課教師的選擇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對我來說,我在大傳系除了學到非常學術性的傳播理論、平面及廣電媒體的新聞、節目等製作的方法及原則外,從部分老師對於傳播學界及業界的分析及批判中也發現,現在傳播系畢業的學生還真是不太值錢,如果不是真的集實力、門路及運氣於一身的人,根本就不容易找到傳播相關工作,而那些幸運找到工作的人,其實也沒有好到那裡去,充其量還是處在一個仍然動盪不安的局面裡,因此在這種就業市場不甚樂觀的情況下,繼續當學生、報考研究所的人也就增多了,而我也就是那其中的一員。
嚴格說起來,也許是我尚未步出校門、仍屬封閉的緣故,因此我並不是非常瞭解我在大學的生涯中究竟有什麼東西是值得學、但卻沒有學到的,但是如果單純以溝通層面來加以延伸,我倒覺得「愛情」是一個可以探討的面向。整體而言,我們在學習溝通時大多是以較為普遍、理性的情況做為分析的案例,對於感性的愛情所衍生出的溝通問題反而較少提及,而我個人又認為情人間的溝通在某種程度上反而是較能檢驗出一個人是否具備良善人際溝通能力的層面,因此我會覺得在這個方面上的所學是較為不足的。
就讀傳播科系的失與得!
在大傳系待了三年多,如果你現在問我後不後悔唸了這個系,其實我並不能提出一個很明確的答覆,不過若真要比較,我想應該還是以後悔的成份居多。究其原因,一來是因為透過它的教學內容讓我對傳播界的現況感到失望,二來是它目前的就業市場並不樂觀,另外就是它所呈現出來的問題數年來如一,完全沒有改善。雖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讓我曉得傳播界其實有存在這麼多的問題確實可顯現出就讀本科系的好處,但是如果在歷經過去這幾年的改革以後,造成傳播媒體運作產生問題的因素仍無法改變,那我們是否應該再繼續抱持著不屈不撓的態度力圖改善呢?我認為應該是要的,但偏偏充滿理想與抱負的新鮮人進了業界又不得不在現實環境的考量下向命運低頭,那我還真不知道讀了傳播科系究竟有何實際的用處?我想這應可算是我後悔的主因吧!
時空倒轉,填選機會渺茫
即使有人說大傳系是整個淡江大學中課程最為多采多姿的系,但是在學了這麼多不同的東西以後,反而會使我覺得有點無所適從,尤其是在議論我們學的究竟是屬於「專精」或是「太雜」時的情況更是如此。的確,若以傳播領域而言,我們學的應可算是專精,但傳播雖可獨立成為一門學科,卻也要與社會、經濟、政治及其他不同的層面加以混合探討才算完整,因此我們有開了社會學、政治傳播等課程,但不容否認的是,我們學的一定比社會學系、政治系的學生來的粗淺,那麼在如此紛雜的課程結構裡,我反倒認為我們比較有可能成為「樣樣會,但也樣樣都不會」的人吧!因此如果再回到三年前填寫志願卡的時空環境,我想我依然還是會依照「私立學校離家近的先填、有數學的科系不填」為原則去填寫志願卡,但在因對傳播體系存有這樣負面認知的情況下,我大概就不會把這個科系當作優先考量了。
理想中的狀況,無法實現的願景
對於未來的生涯,若我當上了媒體從業人員,最理想的情況當然是希望自己能在健全的媒體環境中發揮媒體應該具有的力量,並且讓學術界之理念在業界能有所落實,只是我認為這將淪為空談,因為在閱讀這麼多的文獻,並聽聞眾多的說法後,我發現這些所謂的理想及抱負還真只能算是個願景,永遠不可能實現。所以應該只能退而求其次,希望自己不會在這樣的環境中過度迷失自我,以致成為現今頗受批評之「弱智媒體」中的一員。另外,如果我有機會成為研究這方面的人員或政策審核者,我希望可以見到我是一個對媒體現況擁有加以改正及督導的絕對權力者,因為我覺得現在的學者往往會因為沒有實權而僅只能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議,其實這對媒體的改善並沒有太大的用處,充其量也不過是那些號稱菁英的人在自我抒發不滿罷了,因此我會希望可以成為有權有勢,但不獨斷,並可以容納各種聲音,進而對媒體進行改善的人。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