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7-28 21:32:26| 人氣614|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第102篇.一個『宅女』的竊竊私語....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也算是『宅女』一族吧...

好像只要一部電腦,我就可以活下去,當然還是需要水跟空氣。

不需感情,不需跟他人聯繫。
在我的世界,親人與朋友似乎都不是那麼必須。

有時,這份聯繫,還顯多餘。

關於外界的一切,買東西與聯絡感情,靠著一部電腦,就能連結,永無止盡的一直下去。

就可以過活,就可以安逸的,自在的...
活在自己的異想世界,自己秘密花園,獨自美麗,獨自開心。
獨自愜意的品嚐,每一片刻,每一個當下的寂寞與寂寥 心情。


Photo & 文字 by 一抹浮雲.2007.07.28.六.....
..........................................................................................................................................



關於『御宅族』一辭由來....
最初的定義是從日文『御宅族(おたく:otaku)』的用法而來。御宅族的定義為單指熱衷於動畫、漫畫及電腦遊戲等次文化的人。『宅男』的原意就是男性御宅族,女性則稱『宅女』。

但是『宅』這個字的定義,已經被人直接聯想到中文字『家』的用法,因此現在大部份的人使用宅男或宅女這個字眼,一般而言是指不善與人相處,或是整天待在家、生活圈只有自己的人。


但是日本對於御宅族的解釋還有看法,與台灣解釋有些出入...
御宅族目前在日本已普遍為各界人士使用而趨於中性,其中也有以自己身為御宅族為傲的人。而對於歐美地區的日本動漫迷來說,這詞語的褒貶感覺因人而異。目前,在日文中御宅族一詞有擴及適用在熱衷於主流文化的興趣、甚至是在職業領域中具有較深造詣的人的趨勢。

..........................................................................................................................................


◎.浮雲.碎碎念...

..●在2007.08.31.『天下雜誌』這一期電子報中,刊登一篇對「宅世代」族群,不同的觀點...

在這2007年的「宅時代」...
宅男/宅女們,將對於全球各地,將對於目前制式的生活方式,
有新的衝擊與新的轉變,不容忽視這一族群存在的價值。
且,也賦於「宅世代」另一種較客觀、正面的見解與看法。
且讓我們重新迎接這一波「宅勢力」族群的蒞臨吧!!...by 一抹浮雲.08.31. 補充。●..
..........................................................................................................................................



◎以下.轉載.文章..

請.連結:http://epaper.pchome.com.tw/archive/last.htm?s_date=last&s_code=0389&s_cat


→先.看.精選..

..●誰是宅世代的主角?

◎許多四、五十歲的上一代常抱怨下一代愈來愈「宅」,認為「宅男宅女」是孤癖、沈迷網路或次文化、不擅社交的社會邊緣族群。

◎事實上,宅,已經成為一種全球,也是台灣新的生活方式。宅,甚至可以是新時代競爭的潛能。

◎網際網路是宅世代全面引爆的關鍵。網路對宅族,像空氣,也讓其生活走向物理空間的「宅化」。

◎同時渴望孤獨與群體的生活,這種交雜自我與群體的矛盾,是後現代社會極度分化的結果。

◎於是,宅族渴望沒有包袱的歸屬。網路正符合「要孤獨可孤獨,要熱鬧可熱鬧」的特性。

◎有人可能會問,難道實體世界找不到同好嗎?
一來同好難尋,二來數量不足,三來,真實人生總是戴著面具,有太多道德判斷。

◎「我宅,故我在」,當世界的遊戲規則逐漸改變,從個人、企業、國家,都要開始重新思考,怎麼成為宅時代的贏家,宅出power? ●..
..........................................................................................................................................

●全文.分享..

→..宅時代來了!在家領導流行 百萬宅男宅女 捲起新消費革命

「宅世代」的主角
多集中在四十歲以下、受Web2.0薰陶的一群世代,
他們掌握台灣未來十年的生活、消費與流行走向,
宜家、愛迪達、BMW等企業紛紛瞄準宅男宅女們作行銷。 

這群與實體世界既近又遠、默默主導虛擬世界的宅族,究竟有何特色?
是怎樣的外在環境與內在渴望,造就台灣宅世代的到來?

文/李雪莉 攝影/邱劍英

一八九公分、九十公斤、頭髮蓬蓬捲捲的Magician(網路暱稱),正用大手觸碰電腦中間的紅點,輕巧在鍵盤上打出「安安」;另一頭像是高中生的網友回了「安」字及微笑符號,然後熱烈討論起音樂。

五年級生的Magician是音樂界名人,曾製作張震嶽、伍佰等人專輯、有「流行音樂教父」之稱,現在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平台「中子創新」的執行長張培仁。

他每天工作十二小時、有開不完的會、見不完的人、還有一大堆不得不去的派對。但只要有時間,那怕是十分鐘、半小時空閒,他就下意識躲進「宅」(私人)的空間裡,也許是咖啡店、辦公室、飯店,然後連網上YouTube、瀏覽網站與聊天室,觀察年輕人創作走向。

「很多人會覺得我『宅』不起來,」點燃一根Mild Seven,張培仁用的詞彙明快、簡潔,活脫是個網路人。「但我還真『宅』,」說起話來像一位二十歲年輕小夥子。

誰是宅世代的主角?

許多四、五十歲的上一代常抱怨下一代愈來愈「宅」,認為「宅男宅女」是孤癖、沈迷網路或次文化、不擅社交的社會邊緣族群。

事實上,宅,已經成為一種全球,也是台灣新的生活方式。宅,甚至可以是新時代競爭的潛能。

「二十世紀製作人決定誰是明星,如今我們處在人類歷史上『知識宅』最多的時代,是人民抉擇潮流、明星,」他從近來星光幫藝人,透過網路討論版、YouTube十倍速傳播而爆紅,有感而發,「不只音樂工業,各行各業都從創新的前端轉為流行的後端。我們現在被這群宅的喜好、品味所決定。」

宅世代的主角多集中在四十歲以下、受Web2.0薰陶的一群世代,包括人數至少百萬以上的青壯年、青少年及小孩。他們可能就在你的周圍,你的同事、7-ELEVEN店員、甚至總機小姐。他們習慣與自己獨處,但需要MSN或電郵與人互動、喜歡以iPod或遊戲機打發時間,或是每天固定瀏覽社群網站或接收第一手訊息的習慣。

宅世代有其光譜,有人宅得成為隱蔽青年,但也有愈來愈多人宅出特色與競爭力。宅出競爭力者,是對影像敏銳、資料蒐集力強、有種永不滿足的研究癖與向上心,還有強烈的自我表現欲並喜愛分享。

宅世代預告的是未來五年到十年的生活方式、消費型態、文化品味,他們雖自成一格,但他們的數量、能量目前已厚實到影響我們的品味、消費行為、甚至改變企業和民主的運作邏輯。

有眼光的企業、國家已先行向宅世代佈局。

台灣起家、紅到中國的網路社群、有六百多萬會員的「愛情公寓」,已吸引宜家(IKEA)、寶僑等企業,上虛擬世界向宅男宅女們行銷,賣起虛擬沙發、線上洗髮。BMW則瞄準台灣十八到二十二歲遊戲宅,在休閒線上遊戲「跑跑卡丁車」裡,賣起虛擬的Mini-Cooper。

提早經營年輕消費者外,福特資深品牌經理蘇嘉明更覺得,「他們(宅族)的一句話,比電視廣告還具說服力。」

網路世界由宅族發號施令

為什麼企業、政黨等實體世界的主宰者,也意識到在宅族活躍的網路世界,只能由宅族發號施令。

從台南崛起的Mobile01,是一群科技宅男組合而成的3C社群評論網站,每天平均瀏覽人次超過二百六十萬,四年內站穩華人市場。

他們的威力已讓華碩等大廠的PDA手機上市前,選擇在Mobile01做第一手曝光與測試,由業餘科技宅男測試機種,寫評論報告、張貼網上分享。企業發現,科技宅的背書,有助於品牌認同與銷售。

連政黨也意識到這股宅勢力。

不久前,美國CNN與YouTube合作,由網友向民主黨候選人麻辣提問,像是問候選人喜不喜歡身旁的對手。數位大國南韓最紅的社群網站「Cyworld」,目前有二千二百萬、近一半的國民在上頭生活,這種力量,連首爾市長吳世勳、南韓大國黨前主席朴槿惠都有虛擬小窩,與人民互動。

台灣的兩大黨和兩位總統候選人,也積極透過部落格寫日記、累積人氣。
是怎樣的外在環境與內在渴望,造就台灣宅時代與宅世代的到來?

網路、3C、國家科技力
迎接宅世代

網際網路是宅世代全面引爆的關鍵。網路對宅族,像空氣,也讓其生活走向物理空間的「宅化」。

四年前,全台上網人數一千兩百萬不到,今年,全台上網人數已突破一千五百萬;網路族平均每週上網超過七小時者,達六八%;而每週上網超過二十小時(每天上網約三小時)者也有三六%,但六年前,這個數字只有八%。

宅族不只在網上工作學習,更在網路上生活。幫已故網友辦網路告別式、在「愛情公寓」虛擬同居。

《魔戒》三部曲譯者朱學恆,是最典型的宅男。

朱學恆每個細胞都宅。可以待在五坪大的臥室,好幾天不出門也不覺無趣;房間裡成堆的漫畫、模型、還有最紅的玩偶Keroro軍曹陪伴。

但他的朋友很多。部落格一更新,兩岸三地就有三、四千位網友瀏覽。他吸收資訊的速度讓他覺得,「幹嘛要出門呢,沒有理由得和實體世界的人建立關係。」

就在這間臥室裡,朱學恆建立了開放式課程網站、集義工之力譯MIT課程。但朱學恆宅的代價是,六年來胖了二十公斤。

Web2.0、數位相機的普及,也強化不可逆的宅潮流。

Mobile01執行長蔣叡勝發現,這世代是眼見為憑,照片的分享使宅人們更黏著網路。「好像只要看到圖片,就親臨現場,吃到一碗好吃的冰、像自己環島一趟,還不會痛苦或花時間,」三十二歲,從專科就很宅的他形容。

寂寞的心靈渴望被注目

宅世代是先進國家的現象,更有台灣脈絡。原因是,宅,是維繫台灣科技競爭力的必然產物。

朱學恆指出,過去二十年台灣集中發展資訊與電子產業,大量人才投入二類組,出現交大等「宅男大學」;那些學生在校所受的訓練與接觸的環境,都是一個人面對網路、技術,讓人宅化。

過去宅男多,現在宅女因市場需求也增加。「國家的需求創造了他們,」朱學恆大膽分析。

但,從字面、空間都很孤立的宅世代背後,其實是個人主義走向極致後的展現。

八月中旬週末,網路部落格主、三十歲的史丹利在信義誠品書店的簽書會擠滿兩百人,許多是他未曾謀面的網友。

三年前,為了殺時間、排遣工作的不愉快,他不經意寫起部落格。史丹利說他在網路世界創造出很不同的人生,「我可以暢所欲言,不在乎別人怎麼看或是得罪誰。網路填滿我的滿足。」

他的網站曾一度掛掉,不消幾分鐘,馬上有網友寫信問他怎麼了?

「我突然意識到網站那麼多人看,原來我也能有影響力,」他說。

和部落格上的史丹利相比,他本人有些羞澀、不多話,卻因為網路人格成名,在實體世界兌現他的才華與名氣,兩個月,書賣了上萬本。

不少部落格與討論版就像宅族們的客廳,每天不進去就混身不對勁,看起來寂寞的宅族,在這兒找到工作以外的生命意義。

特別是年輕一輩看待自我的價值,與求溫飽的上一代不同。在快速變化的時代、在寂寞的社會,他們渴望被聆聽與注目。

奧美整合行銷品牌發展總監籃雅寧觀察,這一代年輕人很愛成名,會比賽網頁瀏覽人次多少。

「他們從小到大都是注目的焦點,習慣接受別人的眼光、稱讚、愛,現在長大後,他們要更多,」她道出宅族們的心理需求。

他們也許不是實體世界的主角,或他們的特點與才能無法在現實世界發揮,轉而於虛擬世界尋找舞台。

I尋找We 矛盾的需求

舞台,有的是互相取暖、無意義的打屁聊天;但也存在有意義的分享。三十四歲的鄭保志是台灣最大的鐵道迷網站的站長。台灣鐵道網成立四年,目前已有兩萬名會員。

「像慈濟一樣,我們有很大的分享與組織動員力,」鄭保志說,還曾吸引新加坡、美國華僑坐飛機到台灣,參加網聚。

有的人無法理解宅族們力排萬難參加網聚。但一位火車迷在平凡的辦公場合談起他的莒光號火車頭蒐集,換來的也許是淡淡的回應。但他卻可能在網路上找到數百位同好,共同探討莒光號的歷史、烤漆、車燈等細節。

同時渴望孤獨與群體的生活,這種交雜自我與群體的矛盾,是後現代社會極度分化的結果。

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鄭陸霖以時下流行的iPod、iPhone轉喻,「脫落的個人對小i感覺很親切,那是生活的一部份,但過不久,wii(we)又紅了,因為寂寞的人們渴望群體。」

於是,宅族渴望沒有包袱的歸屬。網路正符合「要孤獨可孤獨,要熱鬧可熱鬧」的特性。

有人可能會問,難道實體世界找不到同好嗎?
一來同好難尋,二來數量不足,三來,真實人生總是戴著面具,有太多道德判斷。

相信實力主義與多元品味

除了殺時間或分享,對部份宅族而言,虛擬世界更是理想與才華展現的場域。
網路是比現實生活更公平的競爭舞台,只要夠熱血、用功,就有機會打破學歷與位階,得到掌聲。

三十歲的徐子涵就是個例子。他是台灣最早加入維基百科的用戶群之一,編號七十九,他也是台灣百大部落格格主(四年內累積兩千七百篇文章,平均每天寫兩篇)。

他更是全台灣最年輕的重型機車宅,十五歲就騎機車橫越澳洲大陸;他宅到對各國重型機車的歷史、路線與地圖,瞭若指掌,更建立台灣機車旅遊的本土論述。

實體世界的徐子涵只有高中學歷(因修不到想要的課,自願從師大英文系休學)。卻因很認真讀書、甚至每天瀏覽五百個網站,宅得夠跨界(跨地域、跨知識領域),把實體生命活得精彩。

像徐子涵一樣,成為業餘專家(pro-amateur)、豐富在實體外的人生,是苦悶工作者或學生在宅世界的自我實踐。

交大土木工程系大三學生劉士瑋從小是動漫迷,他經常在討論版上告知網友最新的情報,速度比台灣的動漫雜誌還快;「雖然只是早兩個星期的時間差,但被尊稱大大(達人),很有成就感。」

許多宅族對喜愛的人、事、物有超乎常人的耽溺,就是期待成為該領域的達人,得到成就感與掌聲。

強調實力主義外,網路世界的豐富,更滿足宅族多元文化與品味。

以往鑽研動漫、電玩、火車、3C產品的宅男宅女,容易被指稱是玩物喪志、無意義的頹唐;但二十一世紀宅時代裡,不管是小到Zippo打火機、各式音響、某年份的紅酒,宅族都能跨疆界、跨性別、跨階級的串連,不再邊緣。

大眾文化與菁英文化平起平坐,讓宅系生態比前幾個世代的文化都要豐富。

業餘達人滲透企業、國家

百萬宅族帶動的是新價值、新生活型態,很多人開始研究,他們現在與未來對社會的具體影響。

《天下》特別與「東方線上」合作,從「東方線上」資料庫進行兩個群體的初步分析,以大量使用網路或電玩(每星期使用二十五小時以上)為實驗組,另一群是平均使用者。結果發現,前者的購物方式、生活習慣、人生價值都明顯與一般族群不同。他們的人生態度趨向享樂、獨立生活,比常人更強調獨特性;而他們對公共事務也有較明顯的熱忱。他們曾經網購的比例接近四成,一般人不到兩成。

以網路購物行為為例,宅族正改變大眾的習慣。

七年間,台灣網購市場從九十億台幣,至今超越一千四百億。而網購行為從個體購物已轉變為社群購物;資策會分析師周文卿觀察,十五到三十四歲網友中,七○%購物前先瀏覽社群的評論,再抉擇商品。

這表示宅族的影響力滲透你我,也影響賣商品的企業。

原因是:宅族是最挑剔的業餘專家,在這個「懷疑者的年代」,無利益糾葛、有信譽的公正第三人,比企業主和廣告主更有說服力。

咖啡討論版上,同好們從中南美洲共購咖啡豆;甚至美食版還曾出現,在實體世界快倒閉的餐廳,被網友挖掘而重生的個案。

掌握網路發言權的特性,使企業直接瞄準宅族基地,像直接進入社群網站佈點,有效向宅族行銷。

宅男宅女還有一種被忽略的能量:企業的研發大軍。
以台灣的電玩產業為例,目前上線前都會請玩家除錯(debug)、請玩家提供角色、劇本的意見。
面對宅時代大批的業餘達人,企業與國家該擁抱還是拒絕,將是要重視的課題。

宅時代的反思
宅時代,當然也隱藏危險。

有人因為宅而忽略實體世界該扮演的角色、責任,務「虛」不務「實」,變得虛無,成為消極被動的螢幕族,無法與實體世界交流。

甚至,日益增加的小宅男小宅女,在判斷力不夠成熟、實體生命經驗不夠厚實之際,如何教育他們善用虛擬世界的平台?

宅世界裡的競爭,是相當激烈的。像Mobile01、張培仁、徐子涵、朱學恆等,跨越時空、年齡、疆域,成為網路意見領袖,又回過頭震撼實體。

「我宅,故我在」,當世界的遊戲規則逐漸改變,從個人、企業、國家,都要開始重新思考,怎麼成為宅時代的贏家,宅出power?..END ..←






台長: .一抹。浮雲.
人氣(614)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一抹浮雲の摯愛.心情手扎 |
此分類下一篇:第103篇.宅女的竊竊私語,『瓊瑤』篇....
此分類上一篇:第101篇.。累世.浮雲。

Queen
要是除掉放長假放大假的時機
我也算是宅女一族吧
哈哈
可以整天與電腦為伍
受不了就看電視大笑一番
連出門吃東西都覺得懶
但聽說現在最嚴重的應該就屬腐女了吧>///<
2007-08-03 15:15:49
版主回應
原來大家都是宅女一族喔~~~呵呵^^
看你過的這麼自在,就是愛....台灣哪@__@

其實~封怎麼名號都可,但是就是希望不要有負面或是貶抑的含意在...
相較之下,&quot宅女&quot的一詞,我還比較可接授啦...

至於&quot腐女&quot嘛,XXOO*$#&*...
2007-08-05 21:09:0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