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11-10 15:43:43| 人氣36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This is Taiwan!! 理性不在,唯有瘋狂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03.11.10 中國時報
惟有政客才能讓「理性人民」轉化成「瘋狂選民」
中時社論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4+112003111000199,00.html

選在台灣邁入政治熱季前夕遠遁美國的施明德,日前在本報撰文,道出他遠距離透視台灣的一些慨嘆。在這篇題為「瘋狂選民多、理性人民少」的短文中,這位民進黨的前主席毫不掩飾他對當前台灣政治文化的悲觀。而施明德藉由反省與批判所提出的若干心得,其實也正是我們對台灣政治文化走向一直感到憂慮的主因。

施明德批評台灣的政界領袖已經忘記了如何「欣賞別人的優點或成就,只會揭露他人的瘡疤或弱點」;而台灣的「選民」則已失去判斷是非、評估原則的智慧與能力,整群的陷入藍綠對決的瘋狂情緒,將支持另一陣營的人當作笨蛋,甚至是當作敵人、仇人、賣國賊,施明德認為「選舉」已經把一個台灣變成「兩國」了。

如果將施明德的見解再延伸一些,或許不少人會同意,過去幾年的台灣社會與尋常的「選戰季節」有什麼差別?我們的朝野政治領袖在二○○○年選舉結束後,何曾真正回歸過「基本面」,所作所為不都維持著「總統候選人」的身分?相對的不少民眾也多半不曾自二○○○年選戰的喧囂中回神過來,依舊維持著作為「選民」的亢奮心態與情緒。看看每天談話節目中叩應民眾的語言,誰都可能會同意台灣其實根本不存在什麼「選戰開打」的起始日,甭談當下或現在,很早很久之前就已經在「拚選舉」了,或者形容得更直接一點,台灣的總統選舉從來沒真正結束過。

或許曾經兩度蒙受選戰的挫敗,施明德對「選民」的批判,遠多過他對朝野政客的批評,他說「有什麼樣的選民,選出什麼樣的政府和領袖!」施明德還將他所謂的「選民」,定義為那些「把自己完全物化成藍或綠陣營的打手或嘍囉的人」,他們將自己支持藍或綠的熱情行為等同於「就是愛國、愛黨、愛台灣」。如果依照施明德的推論,豈不預言我們未來不論選出那一個政府或領袖,不都只是在滿足特定「選民」的需要?那我們明年三月還要選什麼?

說實在話,施明德對台灣社會的許多診斷確實切中要害,但我們並不盡同意將今天台灣政治文化淪喪的責任,完全歸諸於「瘋狂選民」身上,我們還是認為「政客的不當操作」要負更主要的責任。換言之,沒有政客添柴生火、沒有政客的鼓動激情,選民如何不會一再陷入「瘋狂」,甚至根本無從自這個箝制中解放出來。當政客們公開論述「基本盤」如何如何,往來奔走於「拔樁」、「固樁」的作為時,何曾在乎過什麼選民的「主體性」?當政客每天用激情的語言將對手污名化,將民眾的仇恨意識不斷煽起,又何曾將選民的「理性判斷」與「評估智慧」當回事?

今天,掌控發言位置的、享受鎂光燈聚焦的、決定全社會該關注那些議題的、甚至決定每天電台電視叩應節目該談什麼主題的人,從來不是眾多的「理性人民」或「瘋狂選民」,而是那些一二角逐權位的朝野政客,他們其實是有機會、甚至有責任將「瘋狂選民」轉化成「理性人民」的,然而真實的情況卻是,這些政客無所不用其極在將「理性人民」催化成「瘋狂選民」。檢視一下當下的景況,距離真正的選舉投票日其實還有好幾個月,但回顧這一陣子,超大型遊行與集會幾乎是「滿檔」,這些「為活動而活動」的遊行與造勢,無一不是要讓台灣社會集體情緒維持在高亢的興奮狀態,無一不是要激起民眾相互仇恨的意識。說得直接一點,讓理性判斷與智慧評估逐漸在台灣消逝的從來不是「瘋狂選民」,而是「偉大的候選人」!

其實,經歷亞洲錦標賽一周的洗禮,難道沒感覺出台灣社會的那種「一體感」?特別是打韓與抗日的那兩天,全國民眾那種從「天堂」墜入「地獄」的集體情緒,有什麼藍綠差別呢?台灣人民縱然存有相異的「政黨偏好」,但對棒球終究擁有共同的鮮活記憶吧!細細思索,大家共享的生命史又何曾只有棒球呢?如果只想從「撕裂社會」的手段換取選舉的勝利,將越來越多的「理性人民」變成「瘋狂選民」,那麼就算明年三月選出了新政府,所謂的大選還是不會真正結束的。

台長: 威利
人氣(36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