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8-13 17:23:42| 人氣19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政府財政困境必須以政治手段解決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經濟日報社論
政府財政困境必須以政治手段解決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1501296.shtml

又到了編預算的時候,各級政府都在為錢發愁。財政部最近開會,決定把公共債務法的上限提高,讓縣市政府一年能夠多借 1,000億元,以解決編不出年度預算的燃眉之急。消息傳出,輿論一片撻伐之聲。鄉鎮市長也很焦急,兩三百人群聚吶喊,中央不給錢就不配合辦理公投。但是,撻伐和吶喊之後,問題就能解決嗎?

眾所周知,中央政府的債務已經到達3兆165億元,可是很少人會記得,中央的累積未償債務餘額,到1991年時只有2,669億元,大約是現在一年政府舉借的數字。短短12年間,公共債務增加了十幾倍。

十幾年來,政府和民間智庫不知開過多少次財經會議,希望找出病因,對症下藥。這些會議的共同結論是,債台之所以高築,是因為入不敷出。據統計,近十年政府收入平均成長5.7%,支出的增加卻達6.8%;解決之道,必須開源節流。因此許多人建議收入面要提高營業稅,取消軍教免稅,不能再減稅,長期目標還包括恢復課徵證券交易所得稅,賦稅占GDP的比重要提高到18%;同時,支出面必須嚴格控制,BOT要大力推動,公務員要裁減,國營事業要民營化,社會福利要量力而為。這些建議,理由充分,很少人能夠反駁。

然而,財經會議這些方案,一碰到選舉就沒有用武之地。偏偏台灣每年都有選舉,花蓮縣長補選剛過,接著明年3月選總統,12月選立委。從以往經驗看,選舉必然開支票,幾乎沒有例外。這些支票從減免稅捐,興建機場,造橋鋪路,到老人津貼,一應俱全。民國85年總統大選開出的兩稅合一支票,讓營利事業所得稅名存實亡,現在每年減收1,000多億元的所得稅,可說是「經典之作」,無怪乎我國賦稅收入占GDP的比重去年掉到了12.8%,距離美國的22%,英國的30%,加拿大的33%,愈來愈遠。

收入大幅減少,社福支出卻不斷膨脹。去年5月,立法院通過160億元的敬老津貼預算,也是兌現三年前的總統選舉支票。現在大選還沒有正式開跑,每個月3,000元的津貼要加到4,000元,一年又要增加60多億元的開銷。這兩天「泛紫聯盟」打著照顧弱勢族群的招牌,嚴厲批判政府背離濟弱扶傾的理想,看來社福預算只有大幅增加一途。但另方面,泛紫要求復徵證所稅等所謂的富人稅,大概還是遙遙無期。

許多可以讓民間擔綱以減少政府支出的事情,也要喊停,例如BOT。重大建設過去都是政府編預算,由於經費龐大,稅收無法支應,債務自然快速增加。像高鐵的興建,工程總經費高達4,000多億元,用BOT做,政府只要出資1,000多億元,無形中少了3,000億的開支。但現在中正機場捷運的BOT突然喊停,勢必影響其他BOT案的推動。如果工程要做,稅收沒有來源,民間參與的路又斷了,政府債務如何能不增加?

BOT案如此,政府再造工程牽涉到裁員失業的問題,影響選票,當然更要喊停。去年行政院提案把中央部會從現在的36個減為24個,總統和行政院長都異口同聲保證不影響公務員權益,但相關法案在立法院擺了一年多,絲毫沒有動靜。立法院沒有審,行政院也不會把它列為優先法案。鄉鎮市長改為官派是民國86年國發會的共識,民意支持度也很高,改制之後,鄉鎮市長不會帶頭向國營事業抗爭要求補償費(或者叫睦鄰費),鄉鎮市民代表大會也因而裁撤,大約少1萬人,可以節省可觀的公帑。但政治考量還是勝過一切。

最近有人提倡要訂定財政紀律法,規定任何減少收入或增加支出的政策都必須提出實質財源。這項構想很好,值得支持。只是這樣的財政紀律法,實際上早就公布施行了。民國88年1月25日財政收支劃分法增訂第38條之1:「各級政府、立法機關制定或修正法律或自治法規,有減少收入者,應同時籌妥替代財源;需增加財政負擔者,應事先籌妥經費或於立法時明文規定相對收入來源」。這麼清楚的規定,四年來不論行政部門還是立法部門,有誰遵守嗎?民選的政治人物除了選票之外,誰在乎什麼懲處呢?

事情十分清楚,政府財政困境不是財政部門的問題,而是政治問題。如果一味在財經圈子打轉,或只是揚言把民選公職人員移送懲戒,那就搞錯方向了。政治問題必須政治解決。問題是,朝野政黨領袖有沒有決心和誠意呢?

【2003/08/13 經濟日報】

台長: 威利
人氣(19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