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7-31 10:41:17| 人氣14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親情與童心:青椒滋味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三少四壯集
青椒滋味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Philology/Philology-Coffee/0,3406,112003073100469+1105130102+20030731+news,00.html
◎陳浩  (2003.07.31)

很少有小孩兒天生就愛吃蔬菜,尤其是像胡蘿蔔、青椒、茄子、芹菜這些要不味道奇怪,要不顏色奇怪的蔬菜。

我所知道的大部分的小朋友都有跟這些怪蔬菜搏鬥的經驗,而他們的父母則不乏跟孩子搏鬥的經驗。

兩種搏鬥,我都沒贏過。

胡蘿蔔如果燉得夠久,甜味壓得過怪味,女兒們偶而願意妥協,換取老爸莫名其所以的歡心,至於其他的怪菜,再怎麼勾心鬥角,就都不肯讓步。我若偶而缺乏耐心,變了臉色,小女兒把眼神從我的眼睛移往遠處,淚珠子滑了幾滴下來,我就丟盔棄甲,頓時不知為何而戰。

我又哪裡曉得為什麼非吃這些蔬菜不可?我倒是都記得為那些蔬菜挨過多少次揍的細節。也許那是一個物資缺乏、疾病漫延,營養又很重要的貧窮年代發展出來的家庭教養規則,父親將每人每天該攝食幾兩肉多少殿粉蔬菜連同餐桌禮節一塊兒嚴格規定。「小孩不准偏食」、「煮什麼吃什麼」、「自己碗裡盛多少就得吃光」之類的都是鐵則,不必懷疑。

在飯桌上,父親常說「不吃就挨揍,揍完了還得吃」,這話像是很有說服力。關於挨揍,常說「老大傻,老二奸」,並不是老大真傻,而是以身試法,第一個嘗試錯誤,作為老二,自然就會觀風色。然而,祇有在吃這件事上,我照樣是前仆後繼,不斷探測大人的妥協底限,結果,沒少挨過揍。

就是父親到台南住院開刀那會兒,一開始是我乾爹幾天幾夜不眠不休地照顧,後來母親抱著老三去醫院替換我乾爹回來,哥哥與我就托給了乾爹照顧。就那幾天,有一次乾爹帶我們下館子,叫了一盤青椒炒豬肝。好了,兩樣都是我的仇人,好說歹說就是不吃,乾爹執行家法,在餐廳裡找了棍子打屁股,流著眼淚摸著屁股,傷心的還是吃了那盤青椒炒豬肝,母親回家還不敢說,就怕再挨一頓揍。

回憶兒時與食物的鬥爭血淚史,最常想起這一段,有時想到發呆,不為別的,竟是想捉摸父母與乾爹之間的交情。他們在新營同一所中學教書而結識。

我們兄弟三人幾乎是一出生就各認一個乾爹,他們都是與父親母親要好的朋友,認的時候都是單身,都不曉得自己未來會不會結婚生子,或者在那個離亂年代裡命運會如何。既是來自大陸北方在那台灣南部的小鎮上結的緣,在他們都還年輕的時候,想來也是患難天涯裡某種友情託付的浪漫。

他們後來也都各自成了家,甚至也都先後離開了小鎮,有的偶通音訊,有的時相往來,我的乾爹與父母感情特別醇厚,父親年輕時三次手術都是他照顧,我長大後父親曾對我說乾爹是他這一生交到的「可以托孤的朋友」,那是他那一代人對友情最高的禮讚吧。那時我聽著祇是覺得感動,並不確定自己是不是真懂得那種感情的重量。

那年父親意外過世,乾爹從台北趕來大度山堅持與我兄弟一齊料理最後的細節。後來,他與癌症勇敢奮戰十餘年,知道他去世的消息時,我身在異鄉,那天接到電話,我茫然走出研究室穿過雪地,到市場裡找到一顆青椒,就這樣啃了起來,然而,美國的青椒太甜,完全不是我兒時頑抗的那種滋味了。

中國時報

台長: 威利
人氣(14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