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8-03 14:05:24| 人氣31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數位衝擊下的出版業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數位衝擊下的出版業

【陳穎青】
  出版產業最近頗不平靜,電子書的東風狂吹,業內業外戰鼓頻仍,政府也視電子書產業為明星產業,手腳迅速地納入數位內容產業發展的旗艦計畫,樂觀預估四年後的產值將可上看台幣一千億。只可惜遠景雖美,卻沒有人看到傳統出版業正因為這樣的發展,而面臨崩壞的危機。
  上看千億的產值首先吸引了重量級的業外大廠,包括電信業的遠傳、中華電,資訊業的元太、友達等,大家紛紛自組聯盟,搶占先機,希望複製美國亞馬遜書店的電子書傳奇,獨占市場大餅。
  事實上近年來台灣出版產業年產值一路衰退,各種官方委託的產業調查,年產值估計都不到三百億。而電子書如果要成功,依照美國的行情顯示,每本書的平均售價都在傳統紙本書的五至七折之間(亞馬遜書店的電書折扣甚至低到五折以下),換言之,如果銷售量不變,同樣的書進入電書下載市場,產值將會減半。
  台灣的讀書人口會因為電子書售價減半而成長一倍嗎?答案當然是不可能,同樣是美國的情況,電子書的銷售族群正是原先最忠實的紙書核心讀者。沒有讀書習慣的族群不會因為書價低廉而開始採買電書閱讀機。
  所以出版業如何從紙張時代的不足三百億產值,能夠轉變為電書時代的一千億產值呢?政院的新聞稿已經為我們描繪了藍圖:「經濟部官員表示,電子書產業分為閱覽器、內容,以及交易平台三大塊,主要為硬體、出版及軟體,一定要三大塊合作,才能推動整個電子書產業。」
  千億產值恐怕有絕大部分,受惠的是資訊硬體大廠,以及資本雄厚的電信商,台灣以中小型公司為主的出版業者,現在面臨的不再只是五倍規模的書店通路的宰制,而是一百倍甚至一千倍規模的一千大龍頭企業的強勢入主。這些恐龍業者對習慣於手工業型態的出版社,將產生何種予取予求的壓迫,實在不難想像。這是產業面臨的第一個危機。
  第二個危機則是,我們只看見電子書,卻忘記了數位衝擊早已彰顯的警告。
  事實是新聞網站取代了紙報紙,維基百科取代了紙百科,線上字典取代了紙字典,各種專業知識分享網站,一點一滴取代了生活、情報、非文學類圖書的市場。看看台灣經營食譜、旅行指南出版社的經營困境,我們就可以發現這個活生生的警告:所有紙媒體共同面對的數位衝擊,是讀者希望用更有效率的數位服務,來取代紙服務。
  電子書也許是紙書轉型的一部分解決方案,但它不是全部。更多紙張書早已經消失在市場上,而它的電子書對手根本還沒出現。其實永遠也不會出現,因為那些書是被更有效率的數位服務所取代的。
  台灣曾有一千家活躍的中小型出版社,他們專精於推動更可靠的內容轉變成書,他們擅長規畫主題,尋找專家,拚命催稿,最後完成有組織、夠深度、比一般網頁更可信賴的內容印在書上。現在他們面對數位未來,是一個業外大廠大軍壓境,數位平台產業鏈傾軋,而自己空有一身推動內容的本事,卻眼睜睜看著數位機會點滴流失的局面。
  網路上滿是空蕩蕩的WEB 2.0網站,每個網路創業家一心想著就是等著網友貢獻內容。而我們這些能夠推動完整內容誕生的傳統紙書業者,卻因為他們的科技能力不足,正在被缺乏遠見的數位內容政策所邊緣化。電子書的大餅大部分與他們無關,網路化轉型的技術能力又非所長,曾經是台灣引以為傲的出版產業,現在面臨的數位危機,一點也不是電子書產業鏈如何打造的問題,而是我們能夠產製高品質內容的業者,正面臨被遺棄的明天。
  如果我們無法協助這些善於推動內容誕生的傳統業者,轉型在數位時代生存,我們喪失的不只是這一千家出版社而已,我們也喪失了推動網路內容升級的寶貴機會。
  (作者為「老貓學出版」網站站長)
中國時報 A11/時論廣場 2009/08/02

台長: 威利
人氣(31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