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2-04 22:01:00| 人氣1,17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健康時間:如何擊敗關節炎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康健雜誌

有效擊退關節炎
http://tw.news.yahoo.com/040128/22/f8hx.html

文/張曉卉
  更新更好的藥物、手術或另類療法,可以幫助病人脫離疼痛,站起來走出家門。

「能輕鬆走到市場買菜,」是吳媽媽目前最大的心願。

72歲的吳媽媽已經和退化性膝關節炎奮鬥了10年。從開始時走路膝蓋會痛,休息一會兒就好;到現在走一小段路就痛、上下樓梯更痛、走著走著膝蓋竟劈啪作響,雙腿變成O型,步態搖晃。好動的吳媽媽被關節炎綁在家裡,沒法搭捷運逛她最愛去的迪化街,連到離家腳程十多分鐘的市場買菜也得坐計程車。

為了減緩疼痛,吳媽媽四處求醫。從花蓮看到台北,從署立醫院看到醫學中心,除了手術,臨床上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方法,她幾乎都試過:

藥物

止痛劑:一般用在關節炎的止痛藥有兩種:

1.單純止痛藥:只有單純的止痛效果,而沒有消炎功能。例如普拿疼(Panadol)。

2.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具消炎和止痛的作用,適合發炎性的疼痛。又分傳統型(conventional NSAIDs)與新型(COX-2 inhibitor)止痛藥。

傳統型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種類繁多,醫師會根據疼痛性質,病人用藥反應調整。

新型的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第二型環氧酵素抑制劑(COX-2 inhibitors)從1999年上市至今仍是明星藥物,主要是因為它能抑制環氧酵素(COX-2)製造「壞的前列腺素」,進而阻止發炎與疼痛症狀;還能保留另一種環氧酵素(COX-1)製造「好的前列腺素」,幫助維持腎臟血流並保護胃壁,因此不會有傳統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因同時抑制兩種酵素,而出現消化道潰瘍或出血的副作用。目前市面上的選擇性 COX-2 inhibitor有celecoxib及refecoxib。

類固醇:局部注射至關節腔對抗急性發炎與緩解疼痛症狀,多半是短期、小劑量使用。

局部塗抹藥膏或貼膏藥:藥膏、乳液、凝膠,成分包括薄荷、水楊酸可以暫時緩解關節痛,辣椒膏是藉著發熱,減少傳遞痛覺的神經傳導物質達到暫時止痛效果。

玻尿酸讓李前總統重拾球桿?

商品名為「雅節」的玻尿酸(Hyolurotic acid)是用生化科技提煉出的關節液重要成分。作用就像為引擎注入機油一樣,直接把玻尿酸打到膝關節腔裡,可以增加關節液潤滑和黏稠度,減輕壓力與軟骨磨損。一個完整是療程連續5週、每週打一針,每半年要打一個療程。

前總統李登輝曾表示注射玻尿酸治好了他的膝蓋,使得不少關節炎病患進門診就向醫師要求也打一針。事實上玻尿酸是治標,並不能讓壞掉的軟骨重新長回來,且療效落差頗大,「國外有研究指出約三成病人注射玻尿酸有效,另外七成的人覺得無效,」新光醫院骨科主治醫師蔡效良在一場座談會上表示。

復健治療

包括局部熱敷、電療、牽引、訓練下肢肌肉等。

熱療和電療可以促進關節血液循環、改善僵硬、消炎止痛。牽引是為了減輕椎間盤壓力。強化股四頭肌的力量,可以減輕走路時膝關節負荷。

水療可以有效減輕退化性關節炎症狀,一份刊登在美國《風濕病年鑑》(Annals of Rheumatic Disease)的研究發現,參與每週3次水中運動療程達6週的髖部或膝蓋退化性關節炎患者,比不運動的病人,肌力比較強,步行的速度與距離都獲得明顯改善。

當關節炎已經影響行動時,利用護膝、護肘、軟硬背架等降低關節壓力。

手杖、助行器可以減輕關節負擔,讓步態平穩不跌倒,或施力不當造成關節變形。

運動處方

何時開始運動?常有婆婆媽媽在公園聽別人說:「關節痛更應該多走,多走就不痛了,」結果病情更嚴重,劉燦宏醫師表示,多休息,保護關節,並使用藥物,仍然是關節疼痛發作時重要原則。

運動是關節炎的處方之一,記得要詢問醫師何時開始運動。

如果你痛得不能外出健走,也別忘記做一些柔軟伸展運動。「一天不運動,至少要花兩天時間才能補回不動期間的體適能,」梅約醫學中心指出。運動可以增加骨質密度、增強肌力、柔軟度,幫助穩定關節,減少早晨起床時關節僵硬症狀,增進平衡和耐力,且可以控制體重,更重要的是運動可以舒緩關節炎的疼痛。

太極、瑜伽

太極、瑜伽融合了伸展、平衡與優雅的動作,可以幫助身心放鬆並強化肌肉與關節,「練了幾個月瑜伽,膝蓋不再隱隱作痛,也可以走長一點的路,覺得好多了,」32歲的小學老師貝絲因為跳韻律舞扭傷膝蓋,幾年來飽受退化性關節炎困擾,用瑜伽擊退疼痛。

葡萄糖胺讓軟骨重生?

商品名叫「維骨力」的葡萄糖胺(Glucosamines)和軟骨膠硫酸鹽(Chondroitin sulfates),是治療關節炎時,最熱門、最常被患者拿來問醫生需不需要吃?有沒有效的兩樣營養補充品。

葡萄糖胺原是人體可以自行合成的軟骨重要成分之一,只是隨年齡增長,身體製造葡萄糖胺不敷使用,這時補充由蟹殼、蝦殼,萃取出類似人體軟骨成分的葡萄糖胺製品,可以幫助修復損傷軟骨,減輕軟骨損耗。

美國將葡萄糖胺視為健康食品,放在超市、連鎖藥局貨架上自由購買;在台灣,健保有條件給60歲以上患者一年使用6個月。

究竟需不需要吃,醫界至今仍無定論。

「我的臨床經驗是病人吃了,疼痛、僵硬等症狀確實有改善,」蔡長祐醫師說。

「葡萄糖胺沒什麼副作用,只要經濟許可,我不反對病人吃。但我不會主動建議,因為它雖然可以改善症狀,但目前沒有任何一種藥物是可以治癒退化性關節炎的,」鍾佩珍醫師表示。

「我不反對吃,不過回顧最近發表的5篇葡萄糖胺療效的

meataanalysis(整合分析)研究報告,結果是認為有效的有3篇,無效的2篇,」台大醫院運動醫學部主任、骨科主治醫師江清泉說。

何時該手術?

大多數人怕開刀,往往是用盡其他治療,等痛得出不了門,才會考慮動手術,以為關節炎手術就是換人工關節。「其實,骨科有很多種處置方式可以延緩退化性關節炎的病程進展,」江清泉醫師表示。

關節鏡手術:可以診斷關節腔病變,清除關節腔內組織碎屑,修復軟骨與韌帶等。

脛骨高位切骨術:將小腿脛骨上端做截骨矯正膝關節變形,並施以固定使斷骨癒合,達到減輕疼痛和矯正彎曲變形的下肢,「可以把換膝關節的年限往後推延5~10年以上,」江清泉說。

人工關節置換術:當藥物、復健、用柺杖都沒辦法減輕疼痛、關節已經變形(例如O型腿)、肌肉萎縮,沒辦法活動,人工關節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

如果你不放心,可以尋求其他科(例如風濕科、復健科)或其他骨科醫師的第二意見。

拜醫學工程進步之賜,不斷改良人工關節材質,使用年限已經拉長至10年以上,髖關節、膝蓋關節、手肘關節都可以換,比較普及且治療效果明顯的是髖部和膝蓋的人工關節置換術。

吳媽媽的膝蓋痛了10年,從東部到北部好幾位醫生建議她,換人工膝關節才能解決她的疼痛和矯正變形的O型腿。

那天到一家醫學中心門診,聽到一位大學教授也是躲了好幾年才換關節,但覺得疼痛已經大大改善,給了吳媽媽不少信心,決定去挨一刀,換取走路去買菜的自由。

梅約醫學中心指出,關節手術後,肌腱、韌帶、軟骨、骨頭的癒合,需要數星期到數月甚至整年時間才能完全癒合,關節的強度、穩定度和活動度才能恢復。

想要重拾靈活運用關節的快樂,年齡、整體健康狀況、有沒有持續復健療程、定期回診,都在康復過程扮演重要角色。

即使關節手術很成功,還是要避免跑步、網球、籃球等高衝撞運動,積極規律從事一些對關節有益的運動項目。

康健雜誌62期 2004/1/1

台長: 威利
人氣(1,17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