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1-15 01:34:00| 人氣33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日本傳真:東京泡沫媽咪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比較過新井一二三與劉黎兒的文章之後
待過日本的台長還是覺得新井一二三寫的東西
個人比較欣賞~~~
台長個人都買過這兩位作家的書
絕對不是沒看過就亂講的啦


---------------------------
人間封面故事
東京泡沫媽咪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Philology/Philology-Coffee/0,3406,112004011200392+11051301+20040112+news,00.html
中國時報 ◎新井一二三  (20040112)

幾年前結婚生孩子,我很驚訝地發現,原來女人的工作這麼不容易。日本有俗語說「一天三頓加上午覺」,意味著家庭主婦不僅白吃飯而且閒著沒事幹。單身時候,我都以為婚後天天在家的女人一定會悶得慌。但那是大錯特錯。自己帶了個小孩才發覺,世上沒有一份工作比全職母親辛苦。

我曾在日本報社當過記者,勞動條件差得要命:一天工作十七個小時,有時連續六周沒放假。現在回想,其實新生兒母親的處境困難得多:一天工作二十四個小時,開頭三年沒假可放。做記者的時候,我每次放假都一定發燒;平時很緊張,疲勞積累也感覺不到,一放鬆卻不可收拾的。做了母親以後,我再也不會發燒了;因為如果病倒,沒有人會代替我。總之,經過親身體驗,我對家庭主婦一族的看法徹底改變,開始認為她們非常偉大。

女性主義席捲全球的今天,很多母親產後不久就回到職場,小孩則給送到托兒所。世界輿論支持那些職業女性,說她們肩負工作育嬰兩擔。實際上,全職母親更值得讚揚;她們一秒鐘都放不下育嬰這特重的擔子。我覺得媒體對家庭女人太不公平。

昏天黑地過了第一年,我開始認識其他母子。推著嬰兒車到隔壁大學校園散步去,有幸碰到自己的同種,感覺猶如見到了多年知己,因為彼此熬過了孤獨又失眠的一年。當然亦可以說同病相憐。這些「育子朋友」非常重要,因為如今出生率低落,不僅街上而且公園裡都很少看到小朋友,孩子接近兩歲開始需要夥伴時,除非事先打電話約好,否則沒有人一起玩。

我自己當初不瞭解情況,騎著自行車跟兒子貿然出發,有時附近兩個公園都完全無人影,特地去了這一帶最大的公園才見到幾個小朋友。三十多年前,我在東京新宿長大時候,家前邊的小巷,總有幾個孩子在玩。小的還被母親抱著,大的從幾歲到十幾不同,有人用蠟石在地上畫畫兒,有人跳橡皮帶,男孩們抽陀螺,打洋畫玩兒。那種情景,今天只能往宮崎駿卡通片裡尋找了。

某一天,我翻著跟早報一起送來的一大堆廣告單,其中有一張是「體操班,一歲開始,歡迎免費參觀」的。出於好奇心,馬上掛個電話,當天下午就去了位於火車站廣場,書店地下的T體操教室。兩個年輕女指導員跟著音樂帶領幾對小孩和母親玩耍。我兒子似乎對集體活動沒興趣,始終往設於角落的飲料自動販賣機爬過去,也不能怪他,畢竟才一歲。不過,有些小朋友看來喜歡上了指導員姐姐,導致他們母親考慮要不要正式報名。看看簡介,報名需要先付三個月的學費(一萬八千日圓),如果當場報名就免除入學費(五千日圓),另外需要買指定的體操服和帽子。價錢雖然不便宜,但是大多中產階級家庭勉強付得起。

忽而在資料頭一行看見「御客樣」即「顧客大人」字樣,我本能地提高警惕。我到這裡本來是為了孩子;給寶貝兒的生活加添色彩、讓他多交朋友等。但是,人家舉辦幼兒體操教室不外是為了賺錢。母親為孩子著想的心,因為無私,所以特容易被商業機構剝削。我聽過不少人通過電話推銷購買了高價英語教材。為自己絕不肯付的驚人價錢,為孩子的將來,很多人甘心負擔。對於攻擊母親心理弱點的教育產業,我很反感。

兒子兩歲那一年,我幾乎天天帶他去兒童公園,幸虧交到了一些母子朋友。但是,一到夏天,公園裡就太熱了。我帶兒子去遠一點的親水公園或游泳池,有些人乾脆到游泳學校報名去了。秋天到來,他們卻沒有回來。我理解,這年頭,給小孩找夥伴玩好吃力,只要付一月幾千日圓的學費,就可以有固定的活動項目以及夥伴,自然有人願意當顧客大人去啦。

非商業活動並不是沒有。例如,附近兒童館就有為兩歲小孩子們設計的節目。我兒子很喜歡,當初約一個女孩子一起去。可是,她母親不習慣跟其他家長打交道,後來停去兒童館,而到某家出版社舉辦的幼兒學習班去了。目前的日本社會,「早期教育」越來越火熱,讓人詫異低出生率時代哪裡來的升學壓力。局外人不明白,幼兒班繁榮的主要原因,乃中產階級家庭主婦把育子重擔花錢轉包出去。帶孩子去公園或兒童館,彼此都不過是平民;付錢參加幼兒班,身價馬上會不一樣,自動提高為顧客大人,自我感覺跟貴族一般。

到了深秋,公園裡更寂靜。有些小朋友,為了對付名門幼稚園的入學考試,參加「入試體操班」。原來,幼兒體操教室的重要功能是訓練孩子離開母親自己走、跑、扔球、鞠躬、答問,而成功贏得考官的好感。有位母親,牙醫的太太,告訴我,她老大滿一歲就到體操教室報名去,後來各種入試班統統參加,三歲考上名門幼稚園,六歲考上名門小學以前,教育費竟達到了六百萬日圓,即相當於普通工人的年薪。

這是甚麼樣的年代?又不是經濟高度成長,房價幾年翻一番的泡沫經濟時期,而是低成長、通貨緊縮的時代了。誰有這麼多錢為孩子花掉?據我觀察,一方面有先生做醫生或外資公司幹部等的高收入族,另一方面有太太娘家有資產,婚後仍提供經濟支援的大小姐族。她們有個共同點:都在一九六○年和七○年之間出生,於八○年代末的泡沫經濟時期,徹底嚐到了甜頭。

雖然我也屬於同一代,但是那段日子在海外住,結果對日本社會在泡沫經濟時期前後的變化,有旁觀者清的優勢。簡單而言,那十年裡,日本人集體邁進了高消費,導致他們的自我形象,除了消費者,只有消費者,也不是普通的消費者,而是高人一等的顧客大人。剛做母親時,非得埋頭照顧新生兒的泡沫媽咪們,過了兩年重新昂頭來做顧客大人。這回,高消費的焦點是寶貝兒。

兒子上了幼稚園以後,我對周圍的家庭主婦,越來越覺得疏遠。我想利用孩子不在的寶貴時間盡情寫作;她們每天結伴泡咖啡館,或者逛百貨公司去。這幾年日本很流行串珠做裝飾品。兒子同學的母親們,好象集體購買材料集體做,有時大家都戴著同一款式的項鍊、指環。看起來,她們拚命打發著時間,但是很少有人考慮做工作。因為孩子在幼稚園待的時間很短,最長也才一天四個半小時,所以母親出去打工確實不大現實。於是,有人打網球,有人上歌唱班,總之花錢消磨多餘的時間。

我逐漸發現,如今的日本主婦對「生活」非常反感。「消滅生活感」是女性雜誌常採用的口號。怪不得,幼稚園孩子的母親們,早上下午我見到之際,一定化妝好穿著時裝,鞋子是FERAGAMO,小包是PRADA,絕不表露在家休息時候是甚麼樣子,更沒有人提著超市的塑料袋子出現。從前的家庭主婦,用多餘的時間為丈夫孩子做了衣服編了襪子;那種女人在日本似乎已絕滅。親手做的生活用品充滿著「生活感」,她們寧願買別人一看就知道的名牌商品,或者集體做同一款式的裝飾品而表示對流行敏感。

孩子們下課以後的生活,跟我小時候完全不同了。三歲班的同學們總共四十五個當中,沒有參加收費課外活動的只有兩個。其他人都上體操班、游泳班、鋼琴班、英語班。我最吃驚的是「繪畫手工教室」。如今的幼稚園採用自由保育方式,不強制孩子們坐下來一起畫畫兒、玩黏土。但是,私立小學的入學考試,仍舊包括這種科目。於是,不少家長送孩子去的學校貴得要命:一月共四堂課的費用接近三萬圓,比普通幼稚園一個月的學費還貴。另外有聞名於世的「公文式學習教室」竟然教三歲孩子拿筷子收錢。到了四歲,很多同學一周上三、四次課外活動,對家長的經濟負擔確實不輕。

兒子下課後要跟朋友玩,可是大家都搖頭說沒時間。好不容易約好幾個人一起玩,每位母親都帶來著名鋪子做的糕點,暗暗地比較誰買的東西最貴,讓人心情很緊張。跟她們聊天,我發覺,其實多數人的日常生活相當樸素。滿身名牌貨的醫生太太說,買菜一般都到T商店。但那是最低級的超市,食品質量很可疑,我自己向來沒進去。她們跟孩子吃的午飯,往往在麥當勞等廉價快餐廳。有一次,我帶兒子到一個同學家玩。房子是幾百坪的豪宅,大廳角落擺著大鋼琴,旁邊有一套歐洲進口的餐桌椅子。三對母子坐下來,要吃主人早就安排好的午飯。原來,她叫低級連鎖餐廳給送盒飯來了,實在難吃下。令我真正驚訝的是飯後大家均攤那一點點費用。如今的日本闊太太好比跟沒有僕人的貴族一般,生活能力差得可以。

幾年前,幼稚園後面開了個託兒所叫做KENPA。跟職業女性每天送小孩去的傳統託兒所不一樣,這是以家庭主婦為主要顧客的新型設施,價錢貴得離譜,三小時五千圓,乃相當於公立託兒所三天的費用。不僅名字當中有英文字母,而且職員裡有些外籍人士,固定時間開英語班,也偶爾舉辦復活節、聖誕節派對等活動。雖然商業氣息非常濃厚,但是太太們特別喜歡國際化的包裝,很願意當上顧客大人。每次幼兒園開家長會,幾乎一半同學被送到KENPA去。一位母親告訴我,其實女兒還沒上幼兒園以前,每星期一定去那裡玩。「我也需要歇一會兒嘛。空下來的時間,跟其他媽咪去KTV唱歌發泄了」。

兒子三歲八個月時,我老二出生,是個小女兒。從此每天接哥哥下課或參加幼稚園的各種活動,我都帶妹妹去了。誰料到,有些母親對偶爾哭鬧的小娃娃看不順眼,導致家長會貼上通知說:會員參加活動時,請把小朋友先寄托好。很明顯,由她們看來,嬰兒跟行李之間沒有根本性區別,於是不可理解,為甚麼我等人拒絕利用KENPA的服務。接著,家長會召開會議討論:部分會員帶小娃娃來為別人造成麻煩的問題,該怎麼樣解決。我簡直目瞪口呆。她們以為幼稚園是戲院?高級餐廳?還是美術館?因而非保持肅靜不可?總之,人家確信自己既然付了錢,就能夠享受顧客大人地位,絕對有權利要求別人安靜下來。

這些日子,在我心目中,日本家庭主婦的形象沒有幾年前光榮了。她們長期沒出去工作、專門當消費者的結果,患上嚴重的顧客大人綜合症;把有限的資源全拿去付給別人而得到心理滿足,同時忽略生活實質。還是她們就是悶得慌了?

現在,日本很多家庭需要夫妻倆都工作才能糊口。泡沫媽咪人口今後一定會越來越少。不過,我還是特別擔憂:作為社會基礎的中產階級失去了傳統生活技術和健全的道德觀念,這國家將來會甚麼樣子呢?

台長: 威利
人氣(33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