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12-04 15:47:08| 人氣1,35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我們為甚麼需要文學?(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唯物主義一個最樸素的真理告訴我們,人要生存,首先要解決吃穿住的問題。可以說,吃穿住是人類的第一需要。但是,當人類已經解決了吃穿住的問題,另一種需要就會被提升起來,這就是人類的精神需要。文學作為人類一種重要的精神活動方式,正是用來滿足人類精神需要的。人們常常把文學比喻成人類的精神食糧,這形象地說明了文學對於人類來說,並不是可有可無的。

以上是就最一般意義來說的,文學是人類滿足精神需要的一種方式。過去,我們常常停留在這一認識水準上。實際上,從更為本質的方面來看,人之所以不同於其它動物,就在於人類把物質的需要和精神的需要最大限度地統一起來,並使之成為人類內在的和本質的需要。人類社會越是向前發展,這個方面就越是突出。人類的生存正是以滿足這種更內在、更本質的需要而展開的,從這一意義來講,文學不是別的,文學正是人類的一種生存方式

當代德國偉大的哲學家Martin Heidegger曾說,「詩不只是存在的一種附帶裝飾,不只是一種短時的熱情甚或一種激情和消遣。詩是歷史的孕育基礎」。在Heidegger看來,文學不是現實的裝飾物,更不是一種消遣。Heidegger把詩提高到一個空前的高度。

如果我們僅僅把文學看成是一種消遣、一種激情或者是一種虛幻,這是膚淺的。文學對於人類來說究竟意味著甚麼呢?
Heidegger曾通過詩人 Hölderlin的詩做出深刻的闡釋:

  充滿勞績,但仍詩意地,

  棲居在這片大地上。


詩與人的生存有甚麼必然的關係呢?難道生存不是與詩格格不入嗎?但是,
Heidegger卻發現了它們之間在本根上的聯繫,那就是人的生存在本質上是詩意的。人類在這個世界上,充滿了勞績,不僅培育大地上的植物,而且還用各種工業手段生產出人類需要的物質財富,可謂充滿了勞績,人類也因此而自豪。但這並不是Heidegger所理解的生存的本質。在Heidegger看來,人類無論有多少勞績,還只是一種有限的世界,而人類卻應該衝出這有限的世界,達於無限。詩意的棲居,不是讓每個人都去寫詩,每個人都去幻想。這樣的理解是表面的。Heidegger認為,詩創造存在,詩言說無。無,不是沒有,無是無限。無限是甚麼?無限就是對有限超越中的一種自由狀態,而這種自由只能存在於精神世界。從勞績到詩意,實際是從物質到精神,進而也就是從有限到無限。Heidegger看到了近代以來,人類無節制地發展物質一維,而精神卻失去了根基。1

-----------------------
1
傅道彬、于茀,《文學是甚麼》(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3-5

圖片:
http://en.tunisientunisie.com/tunisia-literature-and-music/

台長: 李亨鴻
人氣(1,35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