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3-08 19:25:22| 人氣175|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交叉路上的選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屬於初生之犢的我,前陣子因一個小小的勾,小小的選擇,讓全系的長輩都為我著急。學校再過一年就要搬遷,一份調查卷讓各講師選擇打算何時搬遷到新學校去。直覺上讓我選擇了不過去,當時並不覺得會產生多大的影響,也少了變通的智慧,不知箇中的〞厲害〞,結果引來系里同仁的關注──為什麼他不過去?

問題拋了過來,我僅以心中第二原因為由回答了──有經濟上的考量,有家人的考量。其實最主要的,是自己尚走在交叉路口──學術研究的路 與 其他(但求生活上經濟的寬裕,讓自己可過一個能以生活穩定為前提,尚可到處走走看看,充實自己內在的生活)。

直到現在,引起我好奇且有輿趣探索了解的多屬生活性的知識、常識,目前特別以飲食文化最好奇。學術,固陋的我總覺得是高不可攀,一般人難以理解的學問,特別是在我所屬的領域。

個性所使?還是仍在迷途中呢?總覺得自己偏屬好動型類的人,要獨自一人坐在書本面前挖掘具有學術規則內所認為有學術價值的主題還真難啊!或許如學姐所說的,我走得並不自在。

前陣子以為自己遇上了教學的瓶頸,向來以書上學問結合生活為教學風格的我腦袋突然陷入呆滯的險境,一時之間無法清楚作實際的連貫或以生活啟發作喻。經一位也曾面臨這情況的學姐解釋,原來我仍忙於備課狀態,尚無法讓自己沉澱。

我很享受教書的生活,可以非常投入去整理與消化資料,再與學生分享,這一種分享的快樂感覺是非常棒的。然而,自己尚拿捏不了所謂的學術論文,與其說拿捏不了,不如就說沒多大興趣去寫單篇論文吧!

學生曾給予面子地贊美我提供了他們不同思路。說好聽的,是有不同的思路;說得玩笑些,是喜歡胡思亂想吧!

上著討論課,學生一一呈現著被要求的課題,敦煌文化、魏晉風度、草原與農業文化,其中一批討論風氣較盛的班級總可以將通史課題與現實社會作連結,可謂捉到錢穆先生的學問就是要和生活拉上關係的精辟要義,參與其盛的我往往也在學生言語談論的刺激下與他們作進一步的探討與分享。

且不論敦煌石窟的內容,何以古時之人在這漫長的絲路偏偏選重敦煌來建石窟呢?魏晉風度中了解了阮、嵇、劉的故事,他們的種種在我們來看是似乎是很有趣的,然而常年活於酒、散之中,內心又具有多少痛楚呢?當時的服散與當今在disco的服安他非命的心態又有多少的差別呢?師生皆能暢所欲言,且不論觀點正確,而在乎如何讓彼此可在交流中了解視域的不同,進而成為自己心中另一扇門窗。我喜歡這樣的刺激,但我仍走不進有著因對文本的研讀,而對古來某事某理有所謂明確、精辟的的觀點。中庸是不是子思的作品,老子晚於莊子或早於莊子......

更早之前在中學執教,帶著學生到花圃上課,只為了讓他們討論頗硬的殽之戰與陳情表。課程完成後,更有興緻讓學生帶上茶具,在校園里找了一塊空地,以自己對茶藝粗略的認識,教學生品著茗的香,品著生活的美。

我們都在說著〞我覺得〞一句帶著主觀但內心一直以為客觀的話語。學問越辨越明這句話一點兒也沒錯,但在這所謂的〞後現代〞的氛圍里,又有多少明確的〞明〞呢?哈哈,再說下去,就是胡扯了,一切胡扯也不過是為自己尋找一些理由與藉口。

我享受教書的愉悅,分享的快樂;但我生不出一篇篇正式的文章,有的只是體驗上的生活隨筆。朋友曾說〞看你博客所寫,也看出你的喜好了〞。我可以為了飲食的樂趣而翻箱倒櫃尋找相關的參考書籍,我可以為了旅遊而跑盡書店或網路尋找該地的歷史典故與民俗文化,我可以為了教學而尋找資料與消化,何以我沒有這般沖勁想在研究的路上奔跑?矛盾,矛盾,盲點,盲點

莊生的遊刃有餘,若何?





台長: 閒人
人氣(175)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生活閒記 |
此分類下一篇:真是狼狽
此分類上一篇:不堪的元宵活動

做研究一定是教与学的方向或至高点吗
我们学习的是文化还是条例?
2007-03-10 11:30:4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