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結語
此次講述大悲心陀羅尼經,雖然用了一年多的時間講了55講(共69週),但經義深廣,我們所能學習的只是一些梗概而已,還要本著一門深入、長期薰習,才能念念不忘、才能漸漸入門,成為佛菩薩的信眾,才能有幸悟覺,了此一生,才能無有欠缺,了脫生死,永脫輪迴之苦。
善根、福德、因緣都能具足,則來世的成就,必會比今世要提升很多,這是無量數的果報,效用是難以計算的。而今生今世的修行,是為未來多世的福業作基 礎,只要老實的一點一滴的修、一點一滴的行,就會真正見到深修力行的功夫,也才是紮紮實實的成就。千萬不要以為未見大功就小看當下的努力,每一個修行人, 都會期待立竿見影的功效,但是聖者如佛陀,也要用六年的苦行,才能悟道,用四十五年的傳法,才能得證涅槃。我們有緣能進入佛的世界,已經是很大的善緣了, 當然有此善緣也是前世累積下來的,否則就如佛陀在經上說的:「乃至名字不可得聞,何況得見」,可見大家能來此研習大悲心陀羅尼經是有多大的殊勝因緣,一定 要善加珍惜,不要輕易的放過了。
有些同學來這裡研習,不能有始有終不是他們不想來,而是因緣尚未具足,但是有了一個機緣,也會有另一次機緣,我們要深心的為他們祝福,為他們向佛菩 薩稱名祈求,願他們能平安喜樂,有一天佛緣來時,要善自把握,不管身在何處,常常能持誦大悲咒,絕對是修得善根、福德的最好方法,但願大家能有此一心、有 此一念,就是今生最大的成就了。而同學們能自始至終的在此研習,得到圓滿成就是一大喜樂、一大佛緣,只要能從此遵照佛陀所開示的「深心清淨受持此陀羅尼, 廣宣流布於閻浮提,莫令斷絕」,就不會辜負佛陀的教誨。也許在座的人,有些會像阿難尊者一樣的深心護持此一佛法,那就是無上的功德了。但願我們能相互砥 礪、共同努力,為娑婆世界的眾生盡心盡力,布施、傳法,永不退轉。東晉時慧遠大師曾說:「佛經所明,一者處俗弘教,二者出家修道」,意思是說明在家修行, 主要在能弘揚教義、教法,使佛法能澤流天下,雖然大師是以此向問及佛法與儒家有何相異的問題,所以提出,在家修行以奉上、尊親、忠孝,原是佛經所表於經 文、彰於佛典的修行禮教之法,與儒家的思想若合符節,但大師特別以「弘教」為在家修行人的基本素養和處世的要義,可見弘法才是修行的最大願行,否則只是一 個自了漢,還不能做佛法的真正傳人。我們雖尚無緣成為一個「出家修道」的比丘、比丘尼,但是一個在家的人能有緣研習大悲心陀羅尼經,就是佛法的傳布者,只 要好好的發心,不要自失良機,為自己許一個願,弘教度人,就是此生的真正願行,而受持大悲咒用以度己度人,就是最善巧方便的法門,修一世佛,積三世緣,願 我們好自為之。
大悲心陀羅尼經到此已研習完成,雖然還不能確知研習此經的究竟善果,但已為自己和眾生成就了無量的善緣。「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這是 大家多世以來的一大因緣,一定要好好的珍惜,好好的誦持大悲咒,千萬不要有任何怠忽。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這是修身進德的根本,我們也許無法做到三 省,但是一定要做到一省,那就是:「今天念誦大悲咒了嗎?」願我們真心修持,永誓不渝。
參考典籍
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三品) | 實叉難陀 譯 |
華嚴經疏論導讀 | 夢參法師 |
妙法蓮華經 | 鳩摩羅什 譯 |
妙法蓮華經淺釋(上下冊) | 宣化上人 |
絕妙說法-法華經講要 | 聖嚴法師 |
天台宗綱要 | 靜叔法師 |
大佛頂首楞嚴經 | 鳩摩羅什 譯 |
楞嚴經闡微 | 蔡銘宗 |
金剛經 | 鳩摩羅什 譯 |
金剛般若波羅蜜淺釋 | 宣化上人 |
金剛經講錄 | 道源法師 |
梵網經 | 鳩摩羅什 譯 |
佛說梵網經講錄 | 慧僧法師 |
阿彌陀經 | 鳩摩羅什 譯 |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 | 淨空法師 |
長阿含經 | 玄奘大師 |
阿含經的中道與菩提道 | 林崇安 |
楞伽經 | 菩提流支 譯 |
維摩詰經 | 鳩摩羅什 譯 |
地藏菩薩本願經 | 實叉難陀 譯 |
法句經 | 法救尊者 |
四十二章經 | 竺法蘭 譯 |
四十二章經講述 | 證嚴上人 譯 |
悲華經 | 曇無識 譯 |
金光明最勝王經 | 沙門義淨 譯 |
六祖壇經 | 法海禪師 錄 |
佛遺教經淺釋 | 宣化上人 |
大乘起信論 | 馬鳴菩薩 |
中論 | 龍樹菩薩 |
小止觀講記 | 釋繼程 |
大智度論概要易讀 | 陳朝棟 |
大般涅槃經易讀-見性成佛 | 蕭振士 編譯 |
唯識學綱要 | 于凌波 |
三十七道品講義 | 證嚴上人 |
三十七菩提分 | 從信法師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玄奘大師 |
李叔同講經 | 弘一大師 |
歷代高僧傳 | 薪傳出版社 |
指月錄 | 佛光文化公司 |
過去現在因果經 | 求那跋陀羅 譯 |
禪宗的歷史與文化 | 胡適 等著 |
印光法師文鈔續編(上下冊) | 佛陀教育基金會 |
印順導師語錄 | |
積善因得善果 | 淨空法師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 鳩摩羅什 譯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 | 演培大師 |
千光眼觀自在菩薩秘密法經 | 蘇口縛羅 譯 |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 大悲心陀羅尼經淺釋 | 宣化上人 |
觀世音菩薩與觀音法門 | 南懷瑾 |
觀音法門含義與修持 | 明暘法師 |
觀音菩薩中國化的演變 | 于君方 |
觀音寶典 | 全佛文化公司 |
觀音小百科 | 顏素慧 |
觀世音菩薩與現代社會 | 聖嚴法師 等 |
如何修持大悲心陀羅尼經 | 洪啟嵩 |
中國哲學史 | 馮友蘭 |
哲學與人生 | 傅統先 |
中國通史 | 金兆豐 |
中國中古時期的宗教與醫療 | 林富士 |
東方佛教文化 | 木鐸出版社 |
中國佛教總論 | 木鐸出版社 |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 | 呂徵 |
魏晉南北朝文化史 | 萬繩楠 |
隋唐佛教史稿 | 湯用彤 |
正信的佛教 | 聖嚴法師 |
了凡四訓講記 | 淨空法師 |
認識佛教 | 淨空法師 |
學佛群疑 | 聖嚴法師 |
佛菩薩的圖像解說 | 全佛文化公司 |
佛教的法器 | 全佛文化公司 |
簡明佛學概論 | 于凌波 |
太上感應篇 | 法藏文化出版社 |
四書 | |
人性向善 | 傅佩榮 |
心物合一論 | 唐君毅 |
老莊哲學研究 | 賴榕祥 編 |
易經 | |
本草綱目 | 明 李時珍 |
神農本草經 | 清 孫星衍 |
迴向文
大悲陀羅尼 觀音菩薩說
經句都神奇 人天皆喜悅
佛告阿難尊 莫令其斷絕
廣植諸善根 眾生得安樂
真心持誦者 必能消宿業
善心助印者 必獲大功德
所求皆如願 歡喜共善業
迴向偈
願消三障諸煩惱
願得智慧真明瞭
普願災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薩道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