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迦羅帝
觀世音菩薩現帝神相
譯:「迦羅帝」為悲者、救苦難者、重道義者,意為道心堅固,才能得大智慧。
解說:此句是菩薩本慈悲心意,指引有心向道者修行要訣的真言。作為一個修道者,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端正自己的心志,保持寧靜的胸懷,不受外在環境的影響, 也不為本身修行的結果憂慮,因為道的存在,原就是虛靈不昧,重在無形竟境的體念。所以修道人必須要主敬存誠,時時警惕自己,不可因一時之成就,而得意忘 形,也不可為了久無進步,而灰心喪志,要知修道之要,在於漸進,漸進必靠耐心,所以修道人必得要道心堅固,才能歷劫魔難,而得大成。
二十二、夷醯唎
觀世音菩薩,現三十三天魔醯首羅天神相
譯:「夷醯唎」為順教、無心。意為順道而行,即可得道。
解說:此句是觀世音菩薩以無量慈悲,利人濟物,普化一切眾生的真言。大千世界芸芸眾生,各自有其因果,而生、老、病、死,哀、樂、憂、喜,又是有情與無情 眾生,所必須經歷的生之旅程。如何使這些眾生能覺悟生命的真義,邁向慈悲的大道,就是要靠有情的眾生去傳播我佛的教化,而對於這些誠心向善的眾生,不管其 處境如何,生相如何?菩薩都將隨其善念,給予度化,即使一次度化不成,菩薩也將依其修行業力,不斷給予度化,導向光明世界。所以修道人只要真能潛心向善, 立志修行,菩薩都會一視同仁,助其完成修道的心願。
二十三、摩訶菩提薩埵
觀世音菩薩,現清淨無我慈悲相
譯:「摩訶」是說佛法廣大,人人皆可修行;「菩提」是說看破世界皆空;「薩埵」是說修無上道,萬法皆空。
解說:此句是指修道人先要看空一切榮華富貴,把一切當作泡影,然後清淨身心,使無絲毫雜念的真言。尤其是初學道的人,更要有堅實的真心,努力於煩惱的解 脫,不著色相,忘卻物我。眾生若能如此立心向道,菩薩當會運行定慧兩足,隨緣度化,嘉惠眾生,所以立志獻身修道的人,其道業之成與不成,端在自己,不在菩 薩。心志不定,德業有虧的人,又如何能冀求菩薩的慈悲呢?清淨無我,慈悲為懷,是修道的不二法門。
二十四、薩婆薩婆
觀世音菩薩現香積菩薩相
譯:「薩婆」是說佛法平等,利樂眾生,一切有緣皆可得到樂利。
解說:此句是菩薩召五方鬼兵為侍從,以無礙的辯才,利樂一切有緣眾生的真言。菩薩慈悲常思度盡眾生,但眾生愚昧,卻不知使自己成為有緣之人,這是菩薩真正 辛苦之處,幸而佛法廣大,菩薩有情,方能使蕓蕓眾生漸漸步向行善之途。所以修行之人,應該好好珍惜難得的機緣,一入道途,即應死心塌地,不計艱難,一心向 前,方能獲得菩薩的接引,如果貪慕色相,掛念生死,或是有始無終,心意不專,對修持的目標疑信參半,那就不祇不能道行圓滿,而且會墮落塵沙,永無了脫之 期。
二十五、摩囉摩囉
觀世音菩薩現白衣觀世音菩薩相
譯:「摩囉摩囉」為增長、如意、隨緣。意為手眼如意,修行隨緣。
解說:此句是菩薩指示修道者,欲得身心隨緣,必須先能心身如意的真言。意是由心而起的,我等平常所謂的念頭即為「意」,修道之要,道在掃除一切雜念,滌慮 尋真,內則要清淨自如,不得有絲毫的罣礙,外則要破除色相,體悟真詮。尤不能抱著嘗試的意念,去妄求道的顯現,要知「道」在心中,如果向外妄求,必然是緣 木求魚,永遠不瞭解道的所在,所以修道人第一要修心,心通則理通,理通則事順,事順則無罣礙,進而一切都能無障無礙,洞察生死的大關了。
二十六、摩醯摩醯.唎馱孕
觀世音菩薩現阿彌陀佛相
譯:「摩醯」與「摩訶」同,為即時大自在,又「摩醯」是說修道人是無時不自在的。「唎馱孕」為蓮花,意為修成金剛法身,得蓮花寶座。
解說:此句是菩薩點悟眾生,要不生遲疑,以自在的心情修持道行的真言。修道貴在能體悟出道的意義,修道人所修的道,不是長生不老的 道,不是升官發財的道, 也不是享受榮華富貴的道,而是要修做人心安,做事理得的道,能夠心安理得,就是盡了人道,能盡人道,就能體悟天道,能體悟天道就能了悟生死,達到修道人所 追求的最高境界。但是這種境界,不能坐待其成,必得要修道人心志堅定,不生動搖,並且能及早修行,才能得金剛法身。
二十七、俱盧俱盧.羯蒙
觀世音菩薩現空身菩薩相
譯:「俱盧」是說發心修道,可感動天神佑護;「羯蒙」是說修道人應當植諸功德,以作證果的根基。
解說:此句是菩薩勸人修道,只要眾生一發善念,則吉神相隨,使其所作皆成的真言。眾生果能積功累德,堅志修持,始終不二,即成無量功德的法身。而所有一切 的諸魔、冤鬼,也自然都能攝伏遠離,不生困擾。可見修道的利益,是神妙無窮,具有不可思議的力量。祇可惜,世人但知大道難成,而不反省自己未能認真修行, 結果大好機緣白白錯過,實是可惜。所以修道,必須要先立大志,然後腳踏實地一步一步的漸修漸進,方期有所大成。
二十八、度盧度盧.罰闍耶帝
觀世音菩薩現嚴峻菩薩相
譯:「度盧」是說修行人要穩定腳跟,一心修持,不為外道所惑;「度盧度盧」是說:明而能決,定而能靜。「罰闍耶帝」是說廣博嚴峻,能超脫生死苦惱。
解說:此句是菩薩教化修行人,務必認清門徑,尋得清淨純正的大道,一心一意的向前邁進,始終不懈的真言。由於世間一般修行之人,往往不辨邪正,不究真偽, 匆促學習,甚而另闢蹊徑,不訪明師,附會時尚,於是今日學此,明日學彼,終無所成。如此以滿腔私欲,妄求成佛之道的行為,又怎能有所成就呢?其實道在眼 前,佛在本心,一貫初衷,循序漸進,自能達於自在的境界。
二十九、摩訶罰闍耶帝
觀世音菩薩現大力天將相 譯:「摩訶罰闍耶帝」是說,道法無邊廣大,能解脫生死苦惱,不受諸毒所害。 解說:此句是菩薩不憚重複,曉諭世人,修道會有不可思議功德的真言。由於人人皆可成佛。道本不難修,佛亦不難求,要在是否能摒除一切妄想,掃除一切私慾, 放下萬緣而已。心淨,則一切魔障不敢驚擾,並且可以得除生死之苦,消除諸種毒害,修道人,當知一念初起,即為天人交關之際,不可不慎之於始。至於貪、瞋、 癡、慢等邪念,則更要確實排除,切莫逐境生情自找苦惱。如此長久用功,則成佛成祖,當亦指日可期。
三十、陀囉陀囉
觀世音菩薩現丈夫身苦修行相
譯:「陀囉」是說修道人若一塵不起,即升於諸天,「陀囉陀囉」是說心若太虛,清淨自然,即可往生諸梵天。
解說:此句是道法的精髓,所以首重一塵不起。「塵」可以障蔽人的靈明本性,塵,也就是普通所說的雜念,心中若有一念渣滓,即無法見道,魔障即跟隨而至,是 故修道之要首在去此雜念。如修道人念頭不正,則一切妄想皆乘隙而入,不但擾亂本性,而身心亦無法調伏了。本性不現,那裡還有圓明可求?況且一念即是一輪 迴,所以雜念之害甚大,學道人往往患了此病,而不知拔除,以致老無所成,枉費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