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自:
http://www.abohome.org.tw/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1458
「祈求黑翅的飛魚神明
在這一季
能高聲唱著大海的歌
讓族人與勇士
能延續祖先留下來的生命。」
報載台灣漁民至蘭嶼海域捕飛魚,使用大型機械操作捕漁船,毫無顧忌地大量捕捉。相對的,居住在蘭嶼的雅美族人卻划著傳統拼板舟或使用小型馬達船,出動許多人力,也只能撈起有限飛魚數量。
蘭嶼原住民珍惜飛魚季節的來臨,且將飛魚融合入文化生活的一部份。飛魚不但是土地貧瘠的蘭嶼重要的食物來源,更是編織蘭嶼生活相當重要的一環,因此發展出了一種飛魚文化,無論慶典、祭祀、與生命禮儀等都與飛魚息息相關。
雅美族人的飛魚慶典儀式在一年當中佔了六個月的時間,當飛魚季來臨時,其他工作都擱置一邊,專注進行撈魚的工作,幾乎全部的雅美族男人在這個時候都在海上忙碌的作業著。
筆者這幾年參與國科會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協助建置蘭嶼媒體資料庫,去年親身在蘭嶼青青草原附近的海域,聽到海上傳來陣陣吵鬧的馬達聲,並目睹台灣 漁民在蘭嶼近海利用水上摩托車驅趕飛魚、以及漁船等待圍捕的景象。每年到了飛魚迴游的季節,就會看到台灣漁民,利用馬力強大的捕撈漁船與其他手段,非法進 入蘭嶼海域濫捕飛魚。
在蘭嶼,飛魚文化表現在取之有道與永續資源等意義上。蘭嶼原住民相 當有保育的觀念,他們對於魚類資源的取用,有相當的節制,絕不濫捕、也不浪費。飛魚季節來臨時,蘭嶼人只能捕飛魚,不得捕捉其他魚類,必須讓其他魚類有生 生不息的機會。飛魚來臨時,雅美族人將捕獲的飛魚剖開晾乾,以便儲存食用。他們還落實「飛魚終食祭」的規範,通常在秋季,各部落會舉行祭典,把所存的飛魚 乾全部食用完畢,不得浪費。蘭嶼人懂得與大海的相處之道,懂得永續經營的觀念,是人類與自然共存的典範,這一點遠比漢族優越得多,在全球暖化的危機中,這 種環境維護的觀念更是值得學習。
雖然蘭嶼現在只住著三千多個原住民,但主流社會不應該讓大型漁船進入蘭嶼海域進行不公平的競爭。當地人將這些擾人的馬達聲與核能廢料視為是「惡靈」的到來,是漢人不友善的表現,不但破壞他們的寧靜、創造潛在的危險,也剝奪了他們的生存權、侵蝕傳統珍貴的飛魚文化。
在全球都逐漸重視族群多元文化、尊重原住民自主的價值裡,我們更應該尊重雅美族人維護魚類資源的自主權,讓他們能夠延續珍貴的文化資產,而不是在外力的侵入、公權力不彰的狀況下,眼睜睜地看台灣的文化寶藏逐漸地消逝。無論原民會、文建會、海巡署、漁業署、及台東縣政府都應正視這個危機,維護蘭嶼原住民應有的生存權。
「祈求黑翅的飛魚神明
在這一季
能高聲唱著大海的歌
讓族人與勇士
能延續祖先留下來的生命。」
(摘自雅美族人小黑所寫「招祭」一詩,蘭嶼雙週刊,一九九六年三月)
2007-04-30╱聯合報╱第15版╱民意論壇╱郭良文∕交大傳播研究所教授[新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