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十五日,是台灣民間祭祀的大日子,「中元普渡」源起於道家,因相信地官於此日下降,定人間善惡,故道觀於此日作齋醮薦福。後演變為民間的祭祖日,家戶追薦祖先亡靈,不論窮人家或富商巨賈,都會備妥三牲素果,香燭紙錢,祭拜祖先及放河燈等儀式,普度眾家孤魂野鬼。祈求一年裡闔家平安,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財源廣進生意興隆。
小時候,每逢過年過節,長輩總是會備妥豐盛的酒菜,先是有一段儀式祭拜祖先,讓列祖列宗先食。然後才輪到我們上桌。記得有一回,因為滿桌的菜餚,等不及上桌,就在一旁嘟嘟嚷囔的說︰學校老師告訴我們,國父破除迷信,到廟裡把泥菩薩推倒,都沒有事。當然立刻吃了一頓竹鞭,此後再也不敢提「國父破除迷信」這檔子事,不過心裡還是挺不服氣的。
年事稍長,對鬼神之事還是蠻鐵齒的。不過為了順從父母的心意,還是會跟著祭拜,完成應有的儀式。每次出外旅遊,到了教堂、尼庵、道觀、寺廟裡參訪,都會以純藝術的眼光,研究建築之美,欣賞龍柱飛簷的雕工,及壁上的字畫內容。偶爾也會抽隻籤看看寫些甚麼,幾乎沒對著神像膜拜過,因為覺得好像有些不該「不問蒼生問鬼神」。
自從父母將祖宗牌位,傳交給身為長子的我以後,這些祭祀的事就不能不當回事了。雖然說︰子不語︰怪、力、亂、神。但是孔子也說︰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尤其是父親過世也合爐了,使我第一次感覺到,神龕內所代表的意義,是那麼的真實。每次祭拜後,內心會得到無比平靜與撫慰。
在祖宗牌位右側,還有一座關公神像,他代表著「忠」、「義」二字,應具備正面教育意義,而祭祖是要後代子孫慎終追遠,勿忘飲水思源。所以對任何宗教與神明,我們要尊重祂的存在,對祭祀也要心存虔敬。畢竟,這也是我們悠久的歷史傳統文化啊!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