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教書的過程中,曾經發生兩段小小對話,真的很小,小到大家聽過就忘了,但是那小小對話對我來說卻很震撼,震撼到我至今仍然無法停止思考。
***
第一段對話是有次我穿了件比較短緊的洋裝去上課,有學生說,哇,老師妳不應該教書的嘛,妳應該去當媽抖啊。妳以前有沒有人找妳去當媽抖?
我說有啊,大三還大四的時候,不過我就直接跟他說我沒興趣。
已然圓寂的學生這時也都醒了。他們七嘴八舌的說,怎麼會?那是大好機會耶,為什麼沒興趣?
表情簡直像是看到一張過了兌換期限的中獎彩券一樣的扼腕。
我說,要當媽抖哪有這麼簡單?我的條件有限,要當媽抖勢必還要減肥隆乳整容,這我辦不到。我對自己太清楚了,臉不夠美身材不夠辣心腸不夠狠性格不夠硬,唯一符合那個行業期望的大概只有身高夠高跟臉夠臭而已。最重要的是我從小就想當音樂老師,所以一心一意的學琴,乖乖念師大,為的就是要達成我的目標。我的目標明確路線分明,去當媽抖或是兼差當業餘媽抖只是繞遠路,我不要。
學生還是不肯放下這個話題,說:可是好多人好多人都想當媽抖耶,大家拼命想擠進這個行業,妳有機會卻不去,好可惜喔。如果是我我一定會去。
我只好嘆了口氣規定話題結束,開始上課。
***
第二段對話當時我在講音樂會的禮儀,樂章跟樂章之間不能拍手。我順便抱怨很久以前去看馬友友領軍的鋼琴五重奏在高雄演出的經驗。那場音樂會超奇特的,全場的人在樂章之間都拼命的拍手,萬眾一心的拍到欲罷不能,還不是只有第一樂章之後拍,是每個樂章都拍,甚至最後一個樂章的一個小小的休止符也有人拍手,惹得馬友友他們一臉無奈乾笑,彈鋼琴的日本女孩還憋笑到趴在琴上。真的真的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奇特場景。
(一張票兩三千塊你捨得買,卻捨不得去玫瑰唱片行找張不到兩百的舒伯特鱒魚來聽聽看?如果連樂曲結束了沒都搞不清楚,那也不用拍得好像真有那麼感動好嗎?)
(順帶一提,如果真的搞不清楚什麼時候拍手,就等演出者鞠躬時再拍手就最保險了。這樣夠簡單吧?)
我跟學生說當時我們環顧四周,發現好像只有我跟老公沒有拍手。而且大家拍得超激動的,看我們沒拍手還一直瞪我們,害我都不敢亂看。
學生說,那後來你們還是沒拍手?我說對呀當然沒拍呀,本來就不應該拍的嘛。
那個學生笑笑說,如果是我我大概會拍吧。反正大家都在拍,拍錯也沒差,不拍呢大家都在瞪你以為你很跩咧。
啊,我不相信!我說那我們來調查一下吧,如果是你會拍手的請舉手?
結果全班超過三分之二舉手說會拍手。
我們哈哈大笑之後,大概沒有誰還記得這段對話了吧。不過我卻一直不能停止想著,為什麼?
***
這兩段對話給我的震撼很大的原因是,我見識到了從眾行為的力量。
學生說如果是她有機會她一定會去當媽抖。
我不是說當媽抖不好,我只是訝異她想去當媽抖的原因,或是試圖說服我的原因,不是"我覺得我很適合","我知道我有這個條件","我一向喜歡展示肢體","當媽抖可以穿很多漂亮衣服",而是:
"你知道有多少人想要嗎。"
大家都想要的,代不代表我應該想要?是不是就表示我應該動心?會不會剛好是我適合的?
第二段對話的學生說如果是他他會拍手,反正要錯大家一起錯,不跟著拍太尷尬。
但我想說的是,尷尬是尷尬,可是如果明明知道那是錯的,為什麼要去做錯的事?別人錯是別人錯,我改正不了,但是至少我可以不要跟著錯吧?被瞪是很尷尬,但跟著犯錯難道心裡就不窩囊嗎?
"大家"不是我,"大家"不是我爸媽,"大家"也不是智者長老或神仙轉世,那為什麼"大家"做什麼我就做什麼?
我們應該想的是,"我"要做什麼,"我"想做什麼,而"我"應該做什麼才對吧。
我的行為,我的權利,我的前途,我的夢想,是應該用我的心去帶領,我的頭腦去規劃,我的身體去力行。
"大家"的思想行為絕對要參考,因為既然有這麼多人都這樣想,通常還是會有某些迷人的價值或值得肯定之處。但是最後做判斷的還是要是你那顆清楚的頭腦。
***
再說,我們的思想受到"大家"的影響,那"大家"的思想又是受到誰的影響?
像我常常聽時尚專家說,今年春天流行某種顏色。
我一直以來都以為"流行"這個詞代表的是,某件行為很多人都喜歡所以很多人都這樣做,然後他們對於有很多人跟他們一樣這樣做也就覺得很開心。
假設林志玲綁一條花花流蘇腰帶很好看,大家看了都覺得這樣很讚,所以都去買來綁,然後對於"我跟林志玲綁一樣的腰帶喔"以及"最近有很多人都綁這種腰帶呢"覺得很愉快,那就叫做流行。
這樣還不錯啊。只要自己綁起來不要太糟糕就還蠻快樂的啊。
但是後來我就發現,當時尚專家告訴我們今春流行白色的時候,今春都還沒到。
所以這種流行已經不是由"大家"來決定,不是因為某些因素使得某些衣著配件顏色花樣使用度高購買者眾而"蔚為流行",是一些頂尖的時尚設計師在去年冬天的時候開會討論出來的結論。
那這流行的定義就已經不是我原先所想的那樣了。"大家"並不是湧起風潮的人,"大家"只是消費者肥羊,商品供應商才是決定流行的藏鏡人。
這樣想起來,因為今年流行白色所以去買白色衣服的人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小蠢?
***
除了商品供應商,媒體也常常是提供"大家"一些莫名奇妙資訊的來源。
例如所有的廣告講到醜女一定就找個胖女人,你就忘記醜跟胖並沒有那麼直接的關係,瘦子裡面也很多醜八怪。
例如豐胸廣告裡面,一個女生抽抽噎噎形容自己因為身材扁平所以都沒有人愛,但豐胸成功後追求者多如蒼蠅。於是你開始想我也交不到男朋友所以我看也得去隆乳了,而忘記沒有男朋友的原因很多,頭腦太笨表情太傲說話太嗲禮貌太差個性太顧人怨都還比較有可能。
例如某女星說她的白皙美麗是因為使用某種美白產品,你看著她的美麗臉龐忍不住被催眠了,就忘記這款美白產品上市也不過一個月,但這傢伙我們可是看著她白了半輩子。
例如報紙斗大的字寫著孫芸芸以為南投在北投旁邊而且不知道用洗衣機要放洗衣粉,妳就以為當個美麗而愚蠢的女人最終就是這麼幸福。
例如所有女人都在瘋狂購物的時候理直氣壯的說"女人要對自己好一點",你聽多了就忘記對自己好一點的方式可能是放自己一天假,買一台自動吸塵器來打掃家裡,MC過後要燉四物湯給自己喝,跟那個香奈兒包包一點關係也沒有,還有,背上它妳也不會變得比較美麗。
例如新聞出現某醫師表示,因為大家都熬夜看足球所以最近口腔潰爛病例增加,你就理所當然的接收了這個訊息,忘記夏天冷氣房進進出出本來對免疫系統就比較不好,忘記現在是期末考季所以也有很多人不是看足球熬夜是K書熬夜,忘記這則沒有意義的新聞背後最大的用意其實是幫這名醫師做廣告。
***
我們的確比較喜歡跟別人一樣。大家都穿牛仔褲只有我一個人穿洋裝,想想是有點彆扭。大家都有看真珠美人魚只有我沒有,感覺被排擠。大家都說某個人好帥只有我覺得他很普通,大概連講都不敢講,會被打死。
啊妳跟我一樣星座!啊我也有這副耳環!啊我也是她的粉絲!......當發現自己德不孤必有鄰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就覺得很開心。畢竟特立獨行的人畢竟容易招致負面評論,還常成眾矢之的。我跟你某些地方一樣,茫茫人海中彷彿就不那麼孤單,跟原本不熟的人瞬間親密了起來。
但是大家都在說的不見得是對的。
大家都在穿的不見得適合你。
大家的意見不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
我們還是要有跳脫這些從眾行為並且獨立思考的能力:
你要給我什麼訊息?
你給我這個訊息的目的是什麼?
我值得為這個訊息改變什麼嗎?
這訊息會影響我什麼?
要知道,
眾志成城時,參與的人是勇者。但三人成虎的時候,相信的人可是白痴啊。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