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文轉載自2007/5/1聯合報/張作錦/圖片選自聯合新聞網)
今年4月20日北京《新京報》的《書評周刊》介紹台大哲學系教授傅佩榮在大陸出版的新書《傅佩榮〈論語〉心得》,說道:「繼于丹之後,台灣地區的哲學家傅佩榮即將登上『百家講壇』,講述孔子的思想。」
現在就來說說「百家講壇」和于丹。
「百家講壇」是大陸中央電視台的一個節目,它聘請學界人士「登壇」講解他們的專業。既然面向大眾,自須深入淺出。也因為「老嫗能解」,所以大受歡迎。尤其這兩年開的歷史、經典講座,不僅燃起了社會讀史、讀經的熱情,也引領了文史書的出版風潮。
在開講的名家中,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品三國》甚為叫座,也深具影響力。他的新書簽名會要勞動上百名警察維持秩序,書的發行量動輒以百萬冊計,真是「有自來水處有易中天」。他的「粉絲」遍全國,出門戴墨鏡也會被人認出。
易中天「名滿天下謗亦隨之」,學界屢有評譏,認為他的「說書」把《三國演義》和《三國志》混雜摻合,是「肥皂劇」;不是把歷史「通俗化」,而是「庸俗化」。
等到于丹上了「百家講壇」,比易中天更轟動,爭議也更多。今年四十二歲的于丹,是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她先講《論語》心得,後講《莊子》心得,說理淺白清晰,語詞精鍊動人,用二千五百年前聖哲的思想,觀照和引導現代人的生活言行。她的書銷售量也以百萬冊為基數向上累進,從初中生到八十歲的長者都在新書發表會上排隊等她簽名。這位風華正茂而鋒頭正健的年輕教授,於五月間訪問台灣。
易中天此時可以鬆一口氣,因為批評的矛頭都轉向了于丹,指她「說書」的內容很粗糙,文本不可靠,且多誤解。《莊子》心得成書發表會上,有多人穿著印有「孔子很著急,莊子很生氣」字樣的T恤進場抗議。好幾所大學的十位博士生,串聯發表公開信,要求于丹「下課」,並聲言要長期為她「找錯」。僅僅大半年時間,「反于丹」的書已出了好幾本,包括《當〈論語〉遭遇于丹》、《孔子很著急》、《莊子很生氣》以及《解「毒」于丹》等。
除了「粉絲」的熱情支持之外,文化界也有人為易中天、于丹這些人講公平話:道不遠人,讓經典重新接近尋常百姓,有什麼不好呢?
批、辯雙方似乎都有理,大陸文化標竿刊物《南方周末》找學術重鎮李澤厚和葛兆光出來論斷。李澤厚開頭就說:「我支持于丹。1994年我在《論語今讀》前言中有一段講到這個問題,我說:『如果今天從《論語》等經典再作出新的摘錄編寫,加以新的解說發揮,它們不同樣可以與《聖經》、佛經和其他宗教刊物一樣,起著慰安人際、穩定社會、健康身心的功能和作用嗎?』我沒想到,十多年後,于丹做了這個事情。」李澤厚認為,于丹、易中天這些人是菁英和平民間的橋梁,他們不是思想者,是布道者,在布中華文化之道。
葛兆光則說,知識需要傳遞,而大眾也需要知識。他認為,易中天、于丹這些人的講座,引起公眾對學術研究的興趣,將知識普及化,應該公正對待他們的努力。
大陸文化界似乎有「槍打出頭鳥」的傾向,遠在易中天、于丹之前,在海峽兩岸都有高知名度的余秋雨已受多年批判。傅佩榮在這種氛圍中要「登壇」講《論語》,必然受到注意。憑他的學養口才理應得到歡迎,但也可能遇到挑戰。說不定有人心裡不平:「遠來的和尚就一定會念經嗎?」傅氏此去,吉凶難卜。
倒是李澤厚「慰安人際、穩定社會」的話,於我心有戚戚焉。台灣世風敗壞,人心浮動,多麼需要「慰安」,需要「穩定」。我們在「輸出」傅佩榮之際,媒體,尤其是電視媒體,有沒有想到配合學術界,在政治新聞翻滾之外,為社會做一些像「百家講壇」這類沉潛而有意義的事?
電視如何才能發揮積極的社會價值,葛兆光說,那要看「電視傳媒掌握在什麼人的手裡,那些主持者必須有一點知識」。作為一名退職記者,讀這些話,內心莫名惶愧。
感想:
今天在聯合報上看到這篇文章,覺得結尾寫得真貼切,台灣的電視節目內容愈來愈庸俗、嗜血、極盡誇張之能事,真不知我們為什麼要忍受這一切?受不了的人,索性關上電視,更有甚者,家裏乾脆不裝電視,反正生活機能也不受影響,而且還省下大把時間去做更有意義的事,這樣不是很好嗎?
我對台灣的電視節目真的失望透頂了,不論是戲劇、新聞或政論節目,格局都很小,沒什麼特殊之處,缺少讓人深思的作品。
反倒是這幾年進出中國,偶然間看到幾個電視節目,很有驚豔的感覺。例如「大明王朝」一劇,節奏很慢,對白很抝口,角色之間對話也不多,但是每位角色的一言一行都另有涵意,在看戲的同時,必須不斷動腦思考,「剛剛那句話是什麼意思?」「他為什麼要這麼說?」「有什麼意圖?」看一集戲,好像上了一堂歷史課,感覺很過癮。
同樣的題材不會吸引台灣的電視台開拍,就算拍了也會將重點轉移至帝王與嬪妃間的風花雪月上,然後再找一堆俊男美女來擔綱~無聊透頂。
雖然我沒看過「百家講壇」這個節目,但卻真實感受了它的影響力,不論是在陝西或雲南的新華書局,易中天及于丹的書總是被擺在一進門的顯著位置,而熱門新書的架上,放眼望去盡是與「三國」、「紅樓」、「明史」主題相關的書,所謂的「國學熱」,就是這樣由媒體發起,然後才全民響應吧!
我們總是很習慣和彼岸進行比較,雖然有時候我也很想說:「有自信,怕什麼?」
但是光看兩邊媒體的素質,我還真說不出口呢!
2007/5/1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