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2-10 23:58:44| 人氣958|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人物寫真02~董倫賢牧師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們的團契輔導~董倫賢牧師,同時也是「路加傳道會」總幹事。「路加」是一個連結全台灣基督徒醫務人員的組織,因此董牧師必須經常奔波往返於各地醫院或醫學生團契,我覺得他是真正名符其實「全台走透透」的人。

董牧師參與過的醫療義診隊不計其數,見多識廣,早在短宣隊出發前,我就擬出幾個問題,希望有機會能夠當面請教他。在前往貢山的漫長旅程中,在顛簸的車廂裏,我終於有機會提出盤旋心中許久的疑問,當然也得到董牧師詳盡的回答,我想將這段對話整理出來,或許可以提供給和我有相同疑惑的伙伴們一個深入思考的方向。

問:對於「嘉義怒江醫療服務團」的評價?

答:2006年第一次參與時,我就感覺這是一個很棒的團隊。我參加過許多醫療隊,發現這個團隊是最棒的,因為關心的層面比較多。很多醫療隊到某個地方只是發完藥就走了,但我們除了義診,還有衛教、家庭探訪,甚至後送病患去動手術,還有教牧培訓等,相較之下,我們做的比其他醫療隊更深入。

問:組織這麼龐大的隊伍前來怒江,究竟能做什麼?

答:義診隊的功能很多,首先是參與的人生命會被改變,很多人到資源匱乏的地方義診,回來後就會更懂得珍惜資源;信仰可以改變生命,個人的生命被改變,周遭的人也會跟著改變;教會也是一樣,牧者先改變,教會就會改變,金牧師就做了很好的見証。
其次是與當地醫院合作,因為醫療是公開的行為,我們必須與當地醫院維持某種程度的合作關係,讓他們瞭解我們在做什麼,取得他們的信任,以後才有機會得到他們的支援。
接著是與當地牧者建立良好的關係,因為牧者最瞭解基層的需要,有了當地牧者的支持,我們才能做得更深入。
最後是拋磚引玉,傳遞異象及負擔,引進更多內地的資源投注關懷這個地方,對當地人的幫助會更大。

問:團契的「願景」是什麼?

答:如果團契無法產生自己的長宣人員,我希望將來怒江事工能夠由內地的基督徒醫療團隊來接手。幾年前我向上帝做的禱告,希望神感動更多內地的基督徒醫生起來做義診的工作,而且是真正從心而做,而非僅是應付性的參與「扶貧」,這兩者之間的差別很大,對於接受幫助的人,感受會有很大的不同。
神已經興起這樣的工作,例如寶鷄教會去年來參加短宣,回去後就開始組織義診隊到鄰近的農村服務;又例如昆明教會已有十幾位基督徒醫生聯合起來預備成立醫務人員團契,將來說不定也有機會組織義診隊。我們可以分享異象,愈做愈深入。

問:我們已經有四次大規模的義診經驗了,如何能夠做得更深入,讓真正有需要的人得到幫助?

答:未來我們可以考慮是否將大規模的義診隊轉型為數個醫療隊,分別深入不同的村落做巡迴醫療,但成員必須吃得了苦,因為有可能要住在村子裏,與當地人一起生活,沒有空調,沒有馬桶,還可能要滑溜索(笑)。
另一個要考慮的問題是後送病人的關懷跟進,因為我們並不是每年都固定在同一個地方義診(有時是福貢,有時是貢山,兩者相距約三個小時車程),那些後送的病人治癒後去哪兒了?他們的生命有何改變?我們應該把這些人的資料整理出來,與當地牧者配合,持續關懷及探訪,瞭解他們的情況。病得醫治雖然很好,但是生命的改變更重要。
如果要做的更深入,最好能夠下決心學習當地的語言,因為語言的隔閡,使我們只能用有限的角度去猜測他們的想法,如果我們學會用當地的語言溝通,才能知道他們最真實的感受。

訪談即將進入尾聲時,董牧師特別叮嚀我要仔細閱讀富能仁和楊宓貴靈的相關著作,體會什麼是「真正的信仰」。他又以曾經來到團契中分享的張醫師為例,說明「願意委身」及「得到祝福」兩者之間的關係。
其實在團隊的分享中,董牧師的名字也經常被大家提起,因為他總是以身作則,讓我們見識到「謙卑」的力量。很感謝董牧師接受我的訪問,雖然他並沒有發現我的手上握著錄音筆,還以為在和我閒話家常呢!
2007/2/10

台長: 星空之下
人氣(958)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人物側寫 |
此分類下一篇:人物寫真03~趙少貞醫師
此分類上一篇:人物寫真01~陳賢瓊醫師

livingspring
He offered me a big reminding in Baoji. He sure is full of power, wisedom and modesty.
2007-02-11 22:49:0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