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1-29 22:15:35| 人氣289|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故事之五~孩子,你的希望在哪裏?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直想寫一篇有關傈僳孩子的文章,可是總覺得心情很沉重,遲遲無法下筆。對於每次都參與怒江短宣的人而言,我想我們都感染了一種「傈僳情結」而無法自拔,很難想像他們生活在這麼貧困的環境中,卻仍舊可以盡情地笑,盡情地歌唱,而且唱出來的歌聲還非常好聽,連我們也自嘆弗如。

看著他們臉上的笑容,也許察覺不出異樣,一旦握著他們粗糙的雙手,與環境搏鬥的痕跡當下清晰可見,就是這種樂天知命的特質深深吸引著我們,不抱怨、不憂慮,即使生活貧困,仍舊以喜樂的歌聲獻詩讚美神。也許他們的外表有點髒,也許他們的文明尚未完全開化,但他們身上確實流露出某種特殊的氣質,因為他們所處的世界,沒有繁複的訊息,只有單純的信仰。這不正是我們所嚮往的嗎?

在中國的各大城市裏,也許我們很容易察覺都市化的急促,但那些畢竟不是一個國家的全貌,當我們遠離城市,走進山區,看到一大群生活貧困的人時,我們才瞭解,中國要走的路還很遠。這次短宣隊出發前,我預備了一些文具及故事書,到了義診的第二天,才有機會送出鉛筆及說故事。我知道很多孩子沒有上學,他們的臉上掛著兩行鼻涕、頭髮凌亂、全身髒污,在台灣只有被遺棄的孩子才會有如此打扮吧,可是在這裏,這樣的孩子卻隨處可見。我並不害怕接近他們,我會先問「上學了嗎?」「唸幾年級了?」然後送出鉛筆及橡皮擦,遇到沒有上學的孩子,就鼓勵他們「去上學好嗎?」「一定要去上學喔!」然後為他們講故事,雖然多數的孩子聽不懂漢語,但是書本上的圖片對他們而言是新鮮的,年長的孩子會綜合我的表情、動作及書本的圖片,猜測出我要表達的意思,然後用傈僳語解釋給年幼的孩子聽,一旁圍觀的大人也很有興趣,他們會主動推舉出上過初中的人,這個人就可以成為大家的翻譯,可惜的是符合這項條件的人也佷少。

在這個地方,不僅醫療資源缺乏,教育資源也不足,我曾經在一所山區小學的外牆上看到這個標語:「沒有教育的民族就是沒有希望的民族」,帶著責備的語氣,在台灣不可能這麼寫吧!不過卻是一針見血。我希望他們都能上學,這些孩子生活在極困乏的環境中,若不受教育,如何能擺脫貧窮呢?看著孩子們接受禮物時害羞的表情,以及唱歌時的自信,我在心中不停地反問:在福貢街道上翻撿垃圾的孩子,你的希望在哪裡呢?在義診處的空地上玩耍的孩子,你們的希望又在哪裡呢?在群山間放牧著牛羊的孩子,你的希望在哪裡呢?在公路邊發呆的孩子,你的希望在哪裡呢?真希望有人能告訴我答案。

(許他們一個希望的未來.....)

台長: 星空之下
人氣(289)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台灣旅遊(台澎金馬) | 個人分類: 怒江之愛2006 |
此分類下一篇:曲終人未散.......
此分類上一篇:故事之四~一個弱勢的族群

50215
太可憐!
2007-01-14 23:07:5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