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B的業績都能夠被洗白,我也要把自己洗白重新再來!
渾渾噩噩活了25年,其中有成功也有失敗,曾經有過輝煌的年少,卻只剩青春的回憶,曾經有過大賺的希望,卻只剩下空洞的帳戶。人生過了25年,未來的25年,要吸取教訓,然後充滿希望過下去。
首先是現況。作為一個剛出社會旬年的普通的年輕人,手上的資產約莫15萬,月薪實領25K,無女友,住家中,每年大約可存下20萬左右,沒有意外的話,30歲那年應該就能存下第一桶金。但人生總不會這麼一帆風順,『剛好可以達成XX目標』的想法,通常最後都會剛好失敗。凡事都能有所餘豁的去做,才會成為一個容易成功的人。(讓我想起自己從前讀書也都是『每天讀70頁,考前剛好能讀完』,結果每次最後都是沒讀完。記取教訓!記取教訓!)
隨便想都能想到一堆妨害自己在30歲存到一百萬的因素,拿最常見的房租來說好了,每月算五千就好,一年就多花六萬,五年就多花30萬,『剛好一百萬』馬上變成『遠遠沒有一百萬』,更別提實際上住外面還要擔負水電費,伙食費也會更高(想到這層,就不禁感謝起父母來),再加上可能會買些簡單的保險、朋友同事之間隨年紀高漲的交際費、送女朋友的小禮物、玩樂費以及一些意料之外的大筆消費,粗略估計起來至少要多賺(或多省)50萬才能達成原本存下一百萬的目標。
但多省是不太可能的,五年要多省50萬,相當於每個月要多省八千,一個原本就只花一萬左右的人,怎可能額外省下八千?所以唯一的方法只剩下多賺50萬了。多賺這50萬其實也不難,也不過就是每個月多賺八千而已。
每月多賺八千,最簡便的方法就是打工,每天多做四小時,一個月作20天就會有。但這方法雖簡單,卻也是最沒有效率,智力上也顯得懶惰的方法,畢竟每天工作12小時也持續不了幾年,而且一個有創造力的人,是不會時薪只有一張國父的。
不打工時間可以拿來幹嗎呢?像現在這樣渾渾噩噩浪費掉一毛錢也不會得到,拿去寫些什麼吧,我又是萬年冷凍豬肉,寫十年都未必會有人想買,這計畫雖然浪漫,卻不務實。投資呢?資金太少,除非可以保證每年都賺20%,不然根本不可能達成目標,同樣不切實際。看來還是只能提升本薪了,現在月休六天只拿25K畢竟還是太少,即使老闆對我這個沒有貢獻的人也說願意明年加薪兩千,但終不如直接轉換跑道提高起薪來的實際。所以我決定去考銀行了,雖然真正想做的是證券業,但銀行跳證券畢竟已經比其他領域容易的多,先有個性質類似的工作不會不好;雖然銀行錄取的人數很少,但我相信只要肯讀書,至少最低職等起薪32K的工作是有機會考上的。
當然,考不上的機會總是大些,如果考不上的話,反正年輕有副好肝,乾脆就混進南科當個作業員拼命加班把薪水撐到同等級,再繼續挑戰考試屢敗屢戰吧。或者想辦法直接進證券業,當個最沒自信能做好的營業員,努力把業績衝出來,也是條更困難卻比較靠近夢想的路。反之,如果幸運考上了,八千增幅直接滿足,剩下的時間不論是寫些賣不出去的東西,或者是做些低風險投資,都能夠輕鬆達成五年多賺五十萬的目標。
無論用任何方法,在30歲時存到100萬都是必要的。原因無他,因為這是在55歲存到足夠退休金的一個門檻。按照現在通俗的估算方法,考慮到通膨,25年後想要退休至少得先存下一千萬才行(假設通貨膨脹率4%,那一千萬只值現在四百萬),而假如一個人在30歲時拿一百萬去投資,以低風險的方法,每年只賺10%,即使中間都不投入其他錢,55歲時那一百萬也會變成984萬,加上退休金,退休後足夠過有尊嚴的生活了。
當然會投資的人不會30歲做一筆後,其他錢就都不投資。為了貼近現實,現在假設30歲後我結婚了,工作了五六年,薪水雖有增加,卻揹了房貸車貸還要養老婆孩子,一年反而只能存12萬(每月存一萬),也把這12萬都拿去投資,年報酬率還是10%,結果25年後,原本的一百萬加上這每年多投資的12萬,變成了2047萬,換算成現在的錢也值845萬,花費節制的話,要每月遊山玩水一路玩到掛都沒問題。
這一切美好遠景的前提,就是30歲先存下一百萬。因為30歲後要養兒育子,存錢會變的大大不易,不要說每個月只存一萬了,搞不好每月都只能剛好收支打平,即使有結餘,也要換車、照顧父母晚年跟存孩子的教育基金,甚至可能被中途裁員,保守看來,只用三十歲時那筆一百萬滾出的退休金比較貼近現實的計算。
而每年報酬率10%也是要方法的,沒有好的策略的話,能賺到的只有無風險的3、4%,或者是豪邁賠光的負報酬,正因為人生的大機會只有這一筆一百萬,所以要格外注意安全。我所選定的投資策略非常安全,除非發生相當大的意外(不過那時恐怕台灣也倒台了,我個人小小損失亦不算什麼)否則長期看來幾乎不可能賠錢,當然報酬也不高,時運不差的話,也不過就比我們要求的年複合報酬率10%稍高一點而已。
這策略非常簡單,一句話便足以說明:「在歷史低檔區買入跟大盤連動性高的龍頭股,賺一倍賣出。」
這是所謂傻瓜也能執行的投資法,唯一要求的要件是超人的耐性,這正好也是投資大眾最缺乏的東西。莫以為策略簡單就容易達成,要知道大波段漲幅前的歷史低檔是平均七八年才會出現一次的,要把錢攥著等機會來到需要的耐性可不亞於得道高僧,更別說不是所有歷史低檔區都能直接漲上一倍,如果是買在2001年那種時點,眼看股市從三千五漲上六千五,又一路掉回三千五,還能夠抵抗住心魔,繼續持股等到2007年的九千點,是多麼不容易阿!
但二十五年來,只要抓住這樣的機會四五次,一百萬就會變成一千萬了,說起來又是如何容易的事阿!也唯有時時在心中保存這個遠景,才能讓自己遠離短線的誘惑,把錢確實存下來,等待真正的好時機出現。成功者需要遠景與耐心,從這點便可以看的出來。
不過,這樣賺錢終究是太慢了,運氣不佳的話,還可能連每年10%都達不到,為了能提高25年翻十倍的成功率,稍微複雜點的方法總是需要的。那是什麼方法呢?當我這樣問自己時,答案馬上浮現出來了,那便是:放空。
等待歷史低檔區買進,是由下往上的操作法,那麼從上往下也賺一波不就好了嗎?但要放空總是比作多困難的多,作多只要用現金投資、時時注意財報、不要買到地雷股,愛投資多長就能多長,放空正好相反,英文裡作多叫做Long,作空叫做Short,顧名思義放空都是做短期,鮮少聽過能夠長期放空賺大波段的。但想要降低風險就一定要做長期,因此會被強迫回補(更別提可能被嘎空賠死)的個股馬上被我否決了,要放空只有放空沒有股東會問題的大盤,什麼能放空大盤呢,答案很明顯,只有期貨而已。
我心裡另一個聲音說話了:不行阿,期貨可是超高風險投資,做成功報酬率遠遠超過10%,失敗連想維持0%都不可能,萬萬不可阿!但我還是找到方法了:期貨既然是高槓桿高風險的工具,我降低他的槓桿,用多倍的保證金去做一口不就得了。比如說,原本一口小台只要一兩萬的保證金,我一口氣用20萬去做一口,就能耐住4000點的漲幅,只要在歷史高檔區放空,總不會就那麼衰真的被嘎4000點吧,如果真的被嘎爆,那損失也不過是這20萬,仍然大有機會翻身,再怎麼說,想賺更多,總是要冒點風險的,是吧?
但風險也不是白冒的,20萬都砸下去了,要砸也要砸在崩跌訊號明確的地方,那個地方一定是先出現過急漲、融資破三千五百億之類的狂熱波段,接著出現破壞三兄弟、大M頭或三尊頭型態,順便跌破季線,最好多項經濟指標同步向下,條件如此好、風險如此低的情況,才有放手一搏的價值,其他的情況,即使不賺也不要拿20%的資金去搏命。(這些術語對讀者可能稍嫌艱深,想進一步了解的話,我推薦cola的《技術分析不設防》一書)
當然,為了省下手續費與避免換倉風險,放空一定要選最遠期的契約,然後閉上眼睛等待崩跌。盡人事之後,如果蒙上天寵幸,真的開始大跌,那賺個兩千點是肯定的,到那時,當初投入的二十萬,每口都能回收十萬,報酬率高達50%,配合上面的做多策略,別說一年10%了,12%、15%也有可能呢!
這便是我的人生成功方程式了。這是對未來25年最安穩的規劃,努力工作不被裁員,加上兩種投資策略,55歲就能存下足夠退休金,平穩過完平凡的這一生。但25歲的年輕心靈又豈能完全接受這樣沒有波瀾甚至有點無趣的一生?身為一個(即使是三流的)創作者兼正常男人,還是會想在世上留下幾本活過的見證、進行超過自己能力的冒險、邂逅幾場可能所費不貲卻浪漫雋永的戀情;而身為一個(即使是失敗的)投機者,又怎能忘情於短線,只滿足於長線投資?
我終究會做出一些瘋狂的事吧,有了平穩安全的計畫後,我也會有更富冒險性、充滿更多變數的計畫。那時的我,可能百倍富有,也可能一貧如洗,可能眾人擁戴,也可能屍橫異鄉,可能會覺得這一生充滿了美好的回憶,也可能會後悔自己曾經的愚蠢,那時的我將會如何,是無法預料的。而無法預料,也是人生的樂趣之一。
如果那天真的來到,我也會滿心欣喜的去迎接它。但在那之前,就讓我打好基礎,先在30歲存下一百萬,做好平穩計畫的準備後,才開始人生的大冒險吧!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