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7-20 23:56:49| 人氣31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第646篇 : 詹宏志 ...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用雙眼行走,用心靈紀錄

~ 跟著文學家去探險 ...





探險家的事業並不是從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1451-1506)才開始的,至少,早在哥倫布向西航行一千多年前,中國的大探險家法顯(319-414)就一經完成一轟轟烈烈的壯舉,書上記載說:「法顯發長安,六年到中國(編按:指今日的中印度),停六年,還三年,達青州,凡所遊歷,減三十國。」

法顯旅行中所克服的困難並不比後代探險家稍有遜色,我們看他所留下的「渡沙河」(穿越戈壁沙漠)紀錄說:「沙河中多有惡鬼熱風,遇則皆死,無一全者;上無飛鳥,下無走獸,遍望極目,欲求度處,則莫知所擬,唯以死人枯骨為標識耳。」

這個記載,又與一千五百年後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Sven Hedin,1865-1952)穿越戈壁的紀錄何其相似?從法顯,到玄奘,再到鄭和,探險旅行的大行動,本來中國人就不遑多讓的。

有意思的是,中國歷史上的探險旅行,多半是帶回知識與文化,改變了「自己」;但近旦西方探險旅行卻是輸出了殖民帝國,改變了「別人」。(中國歷史不能說沒有這樣的例子,也許班超的「武裝使節團」就是這樣一路結盟一路打,霸權行徑近乎近代的帝國主義。)何以中西探險文化態度有此根本的差異,應該是旅行史上一個有趣的題目。

哥倫布以降的近代探險旅行(所謂的「大發現」),是「強國」的事業,華人不與焉。使得一個對世界知識高速進步的時代,我們瞠乎其後;過去幾百年間,西方探險英雄行走八方,「留下的探險文獻」波瀾壯闊,我們徒然在這個「大行動」裡,成了靜態的「被觀看者」,無力起而觀看別人。

又因為這「被觀看者」的地位,讓我們在閱讀那些「發現者」的描述文章時,並不完全感到舒適(他們所說的蠻荒,有時就是我們的家鄉);現在,通過知識家的解構努力,我們終於知道使我們不舒適的其中一個解釋,就是薩伊德(Edward W. Said)所說的「東方幻想」(Orientalism)。

這可能是過去百年來,中文世界對「西方探險經典」譯介工作並不熱衷的原因吧?或者是因為透過異文化的眼睛,我們也看到頹唐的自己,情何以堪吧?


編輯人的志業

這當然是一個巨大的損失,探險文化是西方文化的重大內容;不了解近兩百年的探險經典,就不易體會西方文化中闖入、突破、征服的內在特質。

而近兩百年的探險行動,也的確是人類活動中最精彩、最富戲劇性的一幕;當旅行被逼到極限時,許多人的能力、品性,都將以另一種方式呈現,那個時候,我們也才知道,人的鄙下和高貴可以伸展到什麼地步。

西方的旅行文學也不只是穿破、征服這一條路線,另一個在易文化關照下逐步認識自己的「旅行文學」傳統,也是使我們值得重新認識西方旅行文學的理由也許可以從金雷克(Alexander W. Kinglake,1809-1891)的《日昇之處》(Eothen,1844)開始算起,標示這一著謙卑觀看別人,悄悄了解自己的旅行文學的進展。這個傳統,一值也藏在某些品質獨特的旅行家身上,譬如流浪於阿拉伯沙漠,寫下不朽的《古沙國遊記》(Travels in the Arabia Deserta,1888 )的旅行家查爾士‧道諦(Charles Doughty,1843-1926),就是一位向沙漠民族學習的人。

而當代的旅行探險家,更是深受這個傳統影響,「新的旅行家向是一個來去孤單的影子,對旅行地沒有重量,也不留下影響。大部分的旅行內容發生在內在,不發生在外部。現代旅行文學比起歷史上人和時刻都深刻而豐富,因為積累以厚,了就遂深,載諸文字也就漸漸脫離了獵奇采風,進入意蘊無窮之境。」這些話,我已經說過。

現在,被觀看者的苦楚情勢已變,輪到我們要去觀看別人了。且慢,在我們出發之前,我們知道過去那些鑿空探險的人曾經想過什麼嗎?我們知道那些善於行走、善於反省的旅行家說過什麼嗎?現在,是輪到我們閱讀、我們思考、我們書寫的時候。

在這樣的時候,是不是〈探險與旅行經典文庫〉的工作已經成熟?是不是該有人把他讀了二十年的書整理出一條線索,就像前面的探險家為後來者畫地圖一樣?通過這個工作,一方面知識,一方面是樂趣,讓我們獨得以按圖索驥,安然穿越大漠?

這當然是填補過去中文出版空白的工作,它的前驅性格也勢必帶來爭議。好在前行的編輯者已為我做好心理建設,旅行家艾瑞克‧紐比(Eric Newby,1919- )在編《旅行家故事集》(A Book of Travellers’ Tales,1985)時,就轉引別人的話說:「別退卻,別解釋,把事做成,笑吠由他。」(Never retreat. Never explain. Get it done and let them howl.)

這千萬字的編輯工作又何其漫長,我們必須擁有在大海漂流的決心、堅信和堅忍,才能有一天重見陸地。讓我們每天都持續工作,一如哥倫布的航海日記所記:「今天我們繼續航行,方向西南西。」

台長: 令狐衝
人氣(31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詹宏志開講》 |
此分類下一篇:第647篇 : 詹宏志 .
此分類上一篇:第645篇 : 詹宏志 ...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