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7-20 23:58:02| 人氣28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第641篇 : 詹宏志...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突破是人與外在環境,與自我過去的價值觀產生斷裂的過程,也是一種自我實踐的方法。

或許迥異於潮流,或許無法保證努力之後必有成效;但是可以盡力,不必強求。


《電腦家庭PCHOME》雜誌社,是詹宏志最近一手打造的王國,但是他近年來的成就,絕不只是成立一家跨越本行的電腦雜誌;更受矚目的是,他完成了國內首開風氣的出版集團合併案,成為城邦出版集團的董事長。這些資歷,都使他身上蓋著「善於突破」的印記。而過去的詹宏志,也因為豐富的企劃經驗,敏銳的時代嗅覺,成為趨勢分析的代言人。因此面對「突破」這個已經逐漸形成趨勢的課題,詹宏志的看法是值得深入了解的。
 

一種斷裂的處境

「我認為突破是一種斷裂,是人與外在環境,與自己內在價值觀的大斷裂。」對突破的認定,詹宏志採取的態度既認真而嚴肅,在他的概念當中,突破處理的不只是一種生命或生活習慣的態度,也不是一種社會、人心的趨勢,而是一種人生的處境。在那樣的處境之下,人必須下定決心,確認自己要處理的問題是什麼,這樣才能找到突破的關鍵點。而要下定這樣的決心,必須先改變自己內在的價值觀,只有如此,才能解決外在的問題。

詹宏志舉他過去突破問題的經驗為例,他指出當年為侯孝賢電影擔任製片工作時,曾經遭遇過一些難題,最初大家把注意的焦點放在外在的拍片環境上,結果發現國片的環境有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自己身處其中,頗有無力感。但是後來他們下定決心,不去處理外在的環境,不去解決整個國片的問題,而是解決自己的處境,只問如何把侯孝賢的電影拍出來。這種解決方式就是用「大斷裂」的方式解決,把自己與大環境斷開,把價值觀放在處理一個小問題上。

這種方式,詹宏志把它稱為「微型策略」,容易的、簡單的、小的問題一個一個完成,要突破的點就出現了,也不會因為無法解決大環境的困境,而顯得無能為力。

他並舉出版一本好書為例,如果只是抱怨台灣沒有好的出版環境,文學創作不受重視,從事創作者生存不易等問題,或想等到環境改善了,才來投入,可能終其一生也無法突破什麼。事實上,對一般人所認定的突破,詹宏志都會以所謂的「逆向思考」,提出深刻且非潮流、非趨勢所習見的觀點。


電腦的發明算不算突破

例如對許多人來說,電腦不啻是本世紀最重要的發明,尤其在網際網路如此普遍的時代,突破時空限制的電腦,更因為資訊取得的便捷,而成為現代人的新寵。

然而身為電腦雜誌發行人的詹宏志,卻直截了當地說:「不學電腦也沒有關係,不會用電腦跟生產力、快樂是沒有關係的。」,「在孩子十歲以前,我刻意不讓他們碰觸電腦。」

迥異於早早就送孩子去學電腦的父母,詹宏志的考量,其實是從學習習慣的反省而來。他指出,因為任何人對電腦做任何事,它都會有反應,所以小孩子如果太早學習、適應,或甚至習慣這種互動模式,他將很難去面對孤獨學習的經驗。

詹宏志特別提到,傳統學習方式的訓練,使我們必須在孤獨中摸索,書不會回答我們,所以必須學習自己去思考。雖然每個看同一本書的人,體會都不同,但是都能與作者達成一種內在關係,那種經驗對學習者而言,是獨特而珍貴的。所以即使他也承認電腦是美好的發明,也改變了人的生活,但是在使用上,他的態度比較謹慎;對於電腦是否足以「突破現代人的生活習慣」,他則持保留的態度。

至於現代許多流行的風潮,詹宏志也以較為嚴格的「突破」定義去省思。例如開發潛能、突破個人能力、腦力限制的書籍頻頻上市,有人認為,這代表一種「心靈突破」的趨勢。但是詹宏志認為這是值得商榷的,因為從心靈的鍛鍊,到怪力亂神的出現,當中含有太多「非理性」的質素。尤其許多人強調,某種內在的態度或訓練,便能夠改變一切,他認為這是很危險的。

因此詹宏志比較認同,透過宗教上的修持,得到一種內在的突破與成長。況且他也認為,心靈上的突破不會是一種社會風潮,「真正的心靈突破,是個別的、安靜的、看不見的行為,不會是群體的。」他又補充道。而近來備受矚目的話題——「EQ」,也就是透過所謂「情緒智商」的管理,解決心靈困境,或達到人際關係的突破。詹宏志則認為那只是社會結構改變後的產物,並不足為奇。他指出由於社會結構改變,所以人與人相處的方式也有了改變,因此我們必須學習這個新的社會結構下的人際相處模式。

他並認為,這是家庭結構的改變所造成,過去我們待人接物能趨向圓熟,是從大家庭學來的,「一個人如果能在大家庭裡平安地活到二十歲,自然會成熟,懂得忍讓,因為我們擁有在團體生活的學習經驗。」

但是現在,則因為大部分都是小家庭,所以大家學習與人相處的經驗,要比過去遲了二十年,因此他認為這個時候流行這樣的觀念,是不同社會結構之下的必然反應。
 

快樂才會產生力量

在尋求自我實踐的過程中,我們或許會與世界的潮流逆向而行,因為潮流不見得符合我們的性情或特長、興趣,甚至理想。而詹宏志認為,無論要突破什麼,「快樂才會產生力量」,如果順勢而走,卻不快樂,不如一開始就反觀內省,知道自己想要突破的是什麼,而不要被環境牽著走。

我們雖然可能藉著突破解決問題、自我提昇、自我實踐,但是因為許多情境不是個人可以決定的,所以詹宏志的建議是,可以盡力,但是不用強求。面對個人無法擔保的世界,「應該有求仁得仁的認知,了解真相,就不會因為得不到而哀怨。」〈出自人生雜誌165期〉

台長: 令狐衝
人氣(28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詹宏志開講》 |
此分類下一篇:第642篇 : 詹宏志 ...
此分類上一篇:第640篇 : 詹宏志...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