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3-13 22:57:37| 人氣9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第566篇 : 蘋果,會好吃嗎?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文/傅月庵








一顆蘋果,來自香港的蘋果,在台灣徘徊。此島嶼的一切報紙,大報和小報,十五元和十元的,正派辦報和台灣優先的,都為了驅除這顆蘋果而不自覺結成了神聖同盟。

這段文字是笑話。《蘋果日報》自然也不是共產主義。但台灣報業戰戰兢兢,如臨大敵的模樣,大約也差不多把這份即將於四月底創刊的報紙視為洪水猛獸了。尤其際此台灣唱也衰、不唱也衰,百業蕭條,廣告直直落,報業一片不景氣的時候。

蘋果,會好吃嗎?此一問題,很快就會揭曉,但真正的答案,短期之內,恐怕難有定論。報紙畢竟不像雜誌,就算虧損個三年五載,誰也不敢論定即為失敗。不過,從讀者角度來看,與其猜測蘋果會否好吃?或許不如想想,如今台灣最需要一份什麼樣的報紙?或者說,我們更想吃什麼樣的蘋果?會來得更實際一些。

現在,看報紙的人少了。這跟經濟不景氣關係不大,而是資訊來源太多了。舊時人云:「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最早常指報紙,後來分杯羹給廣播、給電視,影響有,卻還不大,識字之人,每日看報,方屬正宗。到了網路出現,「即時、大量、互動」的特質,改變了舊日單向傳播的態勢,上網的人,不但接收資訊,同時也在創造資訊。昔日少數菁英所掌控的媒體,如今飛入尋常百姓家,只要你願意,一天二十四小時,時時可上網,無遠弗屆無涯限地尋找、發送所需要的資訊。這一結構性的改變,從某個角度來看,真正威脅到了傳統報業的存活。當資訊排山倒海般免費送到家門口,當人人都可「為民喉舌」時,誰還需要報紙?報紙又該往何處去?

這個問題深深困惑著每一個人,從記者到讀者,從報老闆到送報僮……。

問題的解答,或許還該回歸報紙本身。報紙是菁英的薈萃,這是誰也不能否認的。聚合這樣一批人的目的,難道只是為了提供資訊嗎?人們願意花錢訂報,難道只是為了看特派記者的「現場報導」、「第一手報導」嗎?當然不是。報紙的功能,有更甚於資訊者。按照美國著名記者李普曼(Walter Lippmann)的主張,新聞工作永遠應該擔任輿論的「領導者」,而非「追隨者」。資訊提供只是報紙的第一步;焠鍊出有「意義的資訊」方才是報紙存在的終極目的。

透過報紙以外的媒體,甚至口頭傳播。一般人或許可以對特定議題有所認知,然而在更長期、更複雜的問題上面,例如台灣能夠獨立嗎?兩岸應否三通?美國攻打伊拉克的影響為何?等等,他們的意見往往是以錯誤或不完整的資訊為基礎。報紙的責任,不止要報導,還要解讀、分析這些事件,也就是協助讀者把事件擺在歷史時間軸之上,指出它與過去事件的異同。它的可變與不可變到底在哪裡?報紙應該告訴我們事件的背景,否則民眾無從知道它的來源;它也應該指出,今天我們如此做選擇,明天可能的後果會是什麼?否則民眾無法確認影響的大小。換言之,報紙的功能是提供讀者一個評估(請注意,是評估,而不是預測)的可能性。喪失了這一功能,報紙才會真正喪失存在的價值。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個世界上,每天發生的大小事件數以千萬計,值得一提的,不外「重要的」跟「急迫的」。有時候,對某些人來說,重要的就是急迫的,譬如台海飛彈危機之於台灣人民。有時候,重要的未必是急迫的,譬如政府赤字問題。更多時候,急迫的未必是重要的,譬如政治人物醜聞。因為其平面特性,比起電視、廣播,乃至網路媒體,除了急迫事件,報紙所能著力更深的,是在「重要事件」的長期追蹤、剖析、報導。這也是資訊爆炸時代裡,早已被所謂「最新消息」、「新聞快報」、「現場連線」弄得頭昏腦脹,許多「人人皆知的」事情,偏偏卻不是事實,方向、真假難辨的老百姓們所最需要的。也唯有在這個前提之下,強調「不黨、不賣、不私、不盲」才有意義,人們對於報紙的「信任」也才能產生。

以上所言,無非是「新聞學ABC」,對於新聞理論稍有涉獵者無不知之。以「平面閱讀的縱深」來破解「影像視聽的橫寬」,這也是老生常談的報紙經營策略了。然而不然的是,拿來檢視今天台灣報業,卻少有能做到的。對於包括網路在內影像媒體,從最早的不屑到後來的擁抱,如今的平面報紙,很大一部份竟是隨著影視媒體而翩翩起舞,記者上電視講八卦,主持廣播脫口秀,以「藝人」自居而不自覺者固不待言。報紙本身的改版,少些分析、多些新奇;超過多少字,刪!沒有賣點,不要!記者跟編輯想方設法要跟具有娛樂性質的媒體樣式如call in節目、廣播脫口秀競爭,不斷地告訴自己,必須把新聞包裝、烘托漂亮、挖掘內幕、製造衝突,方才能吸引越來越不滿意媒體的民眾的注意力。然而,最明顯的卻是,報紙已經可悲地掌握不住民眾究竟想知道什麼了!——因為你忘了自己是誰,所以我也只好忘了你是誰。事情或許就是這樣吧!

辦報很難嗎?很難也不難。讓人信任你了,一切容易。如何讓人信任你,必須時時檢視自己,不斷努力,確實有點難。即將從天上掉下來的這顆蘋果,是老天爺的禮物還是玩笑?誰也不知道。擔任英國《曼徹斯特衛報》(Manchester Guardian)總編輯達半個世紀之久的查理斯‧普里斯維奇‧史考特(Charles Prestwich Scott)說過:


一份好報紙的功能,換言之也就是一位好記者的功能,乃是穩定、完整觀察人生。

「穩定觀察人生」指的是適度看待當天事件,不誇大、不貶抑;「完整觀察人生」指的是瞭解不同事件之間的關連。蘋果好不好吃?關鍵或許在此。「我給你五塊錢,你給我一個穩定、完整觀察人生的機會。」可能嗎?大家走著瞧吧!(030311)


台長: 令狐衝
人氣(9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