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8-22 20:52:06| 人氣4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夏日養生5大招...(第301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夏火,身心俱疲...

夏季,是全年能量最豐沛的時節,創造力、體力皆達到高峰。熱,易引起皮膚的問題。「因為體內火氣必須經由皮膚逸散出來」。如果體內的熱氣無法疏散,堆積在皮膚上,會引起濕疹或其他問題。濕,則與腸胃病有關。夏季腸胃功能較弱,不僅容易食慾不振,飲食的清潔衛生一疏忽,腹瀉、嘔吐等腸胃炎便找上門來。


5招快樂過夏天 :

1.飲食清淡多喝水
夏季心煩、脾胃停滯,容易產生腸胃不消化、脹氣、食慾不振等,現在起應避免肥膩的食物,改由新鮮、清淡飲食取代。乳製食物、過多鹽分和油脂的油炸食物,或是進補的羊肉爐、麻油雞、燒酒雞等,並不適合在夏天食用。對老人及小孩,不易消化的糯米也要適可而止。

一天至少飲用2000㏄的開水,可維持身體電解質平衡。習慣飲用咖啡、茶等飲料的人,需要補充更多的開水來平衡,因為咖啡因利尿、消耗水分,容易造成脫水現象。食物方面,蓮藕、蓮子安神,百合養肺,都適合入菜。木耳、扁豆及傳統豆腐(含石膏)、芹菜有降火功效,也是夏季菜餚佳品。辛辣食物如蔥、薑、蒜等不宜大量食用,以免造成腸胃負擔。


2.清晨早起,午後小睡
夏天萬物滋長,是一年中最適合滋養陽氣的時候,加上晝長夜短、氣候悶熱,微涼的清晨五、六點是最好的起床時機。迎著陽光做運動,一方面呼吸新鮮空氣,另外也可加強新陳代謝。正午天氣炎熱,老人、小孩最好可以午睡1~2小時,補充晨起的體力。

夏天可以晚睡一點,但不要熬夜。晚上11~1點主肝臟經絡,在11點以前入睡,肝臟才會得到保健。如果熬夜,肝臟未獲適當休息,便產生「陰虛」的情形,比如火氣大、口乾舌燥等,白天也會昏昏欲睡,精神不濟。


3.預防暑熱及感冒
夏季濕悶,保持室內通風極為重要。門窗緊閉,濕氣滯留室內,不易排汗,加上辦公室內活動少、產熱多,室內中暑的情形很常見。「尤其是流汗吹風造成的傷寒型感冒,」夏日就診患者的最大問題。從戶外喘噓噓、汗流浹背的進入冷氣房吹風,氣虛加上冷氣侵入,容易引起感冒、高燒。醫師建議,最好隨時準備一條毛巾,將汗拭乾再進入室內。且室內與室外的溫差不要過大。

另外,可以準備一些自製的抗暑熱飲料。比如五汁飲:將生蓮藕、水梨、荸薺、西瓜,鮮生地(一般傳統市場或中藥店,可以找到乾燥的生地,泡水即可)打成果汁飲用,三餐飯前喝一些;或是冬瓜連皮、新鮮荷葉、西瓜連皮,紅豆、扁豆及葛根一齊煮湯,也是消暑涼方。

勞動力強,體力透支的人,夏季可飲用黨蔘、麥門冬各3錢,五味子1錢泡熱水的生脈飲,幫忙去暑。酸梅湯、山渣、烏梅、甘草、洛神花等則有生津止渴作用。出外旅遊,感覺快要中暑時,可以按壓手掌上的合谷穴、手肘的曲池穴或兩耳往上交會至頭頂的百會穴,「可以幫助疏散熱」。

碰到有人昏迷不醒時,可以用手指掐鼻與唇中間的人中穴位,或是用筆等尖物刺刺中指指甲尖端,刺激腦部神經傳導,使患者清醒。東南亞旅遊時,台灣導遊常會運用「刮痧」幫遊客解決暑熱引起的食慾不振,這種運用牛角或錢幣刮患者胸骨、頸部、肩膀或脊椎,直至皮下出現青紫瘀斑的刮痧法,對中暑確有緩解功效。


4.調整運動時間
夏季不適合劇烈及長時間的戶外運動。喜愛運動者應將運動時間調整為清晨和傍晚,氣候較適宜。「但是清早剛起床,要避免太劇烈的運動,如有氧舞蹈等,造成心肺的負擔」,清晨運動以緩慢的運動,如太極、慢走、元極舞等為佳。


5.以靜養心,去除煩悶
以中國傳統醫學而言,風暑濕熱環境變化的「外火」,加上情緒變化的「內火」侵襲人體,就會造成生理機能失調,產生百病。按中國神醫華陀的說法,世上唯有一藥能治百病,那就是「靜」。「安靜,自然能夠熄火氣,」室內悶熱,。靜坐、練氣,觀照自己的內心,是氣功大師的消暑涼方。

台長: 令狐衝
人氣(4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