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1-06 01:30:37| 人氣1,06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第798篇 : 郝明義訪談詹宏志5 - 5:網絡閱讀與《大英百科全書》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訪問—郝明義 ●詹宏志談 整理—莊琬華 2006-12-30 12:22:57

◎那麽網絡呢?你是怎麽看網絡閱讀,以及電子書這些東西?
●電子書可以說是印刷形式上不同的書,但internet就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跟電子書比起來,那是一個更大的存在,像是一本非常大而豐富的書,有一萬頁但是沒有編頁碼又散落一地,網絡是比我們過去熟悉的印刷的世界更大的知識跟信息的來源,但處理能力比書麻煩得多。如果沒有好的訓練,網絡的幫助其實很小,只會讓人迷失。

書是經過處理的東西,作者、編輯可能提供了架構。Internet則沒有。網絡真正的價值是它可以用迅速的方式搜尋、取得已經存在的訊息。這是傳統書籍沒辦法比擬的。但網絡是困難的東西,因爲這些訊息彼此之間的關系是被使用者決定,如果不是使用者自己體系井然,力量發揮不大。網絡需要高階訓練才能産生力量。不然,就只能在其中東竄西竄。好處是訊息跟行動可以連結起來,例如購物,從引發興趣到了解到采取行動,可以在一條線上完成,在真實世界,這是分開來的。

◎以前你講過百科全書是讓人感到假性博學的東西,現在網絡也有這種作用,那麽這兩者之間的差別是什麽?
●網絡比任何百科全書都大得多了。所以從某些角度看,百科全書的價值低很多。每一部百科全書都有當時編輯的要旨、基本想法,所以百科全書可以提供的概念,跟你要相信它的方法很接近。但網絡全部是要看使用者,它訊息很多,但有時候很難料理,因爲訊息太多了,有跟沒有一樣。網絡幾乎是另一個真實世界,需要自己建構,需要導引。但是單一要取得一個事實,網絡比百科全書更快、更具體、更豐富、更多元。如果你是一個有相當判斷能力、有使用書、有知識訓練的人,網絡已經大大減少了查詢百科全書的機會,幾乎取代了百分之九十。

◎你原來對《大英百科全書》全書三個架構Micropedia、Macropedia、Propedia的評價,在網絡版出現後,有什麽變化?
●網絡有了《大英百科全書》後,其意義已經完全不一樣了,它從讓你感受到占有世界知識的角色,變成是幫你認證(reconfirm)世界知識的查考項目。網絡上的版本已經不是你取得知識的第一站,而是要確定這些知識是否可靠的第二站。

《大英百科全書》的三架構,某種程度上可說是在一個還沒有數字工具的時代,率先顯示數字時代可以做的事。Micropedia跟Macropedia之間的關系,就很像今天網絡的「層」的關系。第一層Micropedia的部分,可以讓我知道的東西可以這麽多,如果我想知道更多,就到第二層Macropedia的部分。實體《大英百科全書》過去用字母來排列內容的時候,並沒有分層的概念,知識的多寡已經預先被決定了,哪個條目重要,就寫兩萬字,不重要,就寫一千字,使用者沒有辦法自己決定。

八○年代之後,《大英百科全書》開始使用Micropedia、Macropedia、Propedia的架構,幫助我們可以快速查考,或者深度檢索。而今天,網絡本身已經是最好的工具,可以分很多層,來解決逐步擴大的需求,使用者可以決定自己要停在第幾層。

至于Propedia,其實是未來知識架構的展現。當時沒有科技工具,但它用一個新的方法告訴你最後知識可以形成這樣。Propedia其實就像今天的fuzzy的索引,是個模糊查考的概念。百科全書的一個困難是它用條目來查考,如果你不知道條目,就沒有辦法查。也就是說,我們一定要先知道問的問題是什麽。

如果看到一個詭異的現象,例如有人畫圓老是畫出兩個半圓,沒辦法畫出整個圓,看到這個事,但不知道是怎麽回事,這是沒有辦法查百科全書的。但是Propedia出現之後,可以一步一步用知識架構去看,這到底是屬于哪一個問題,最後查到腦神經學,然後再到Micropedia去看,最後把那個條目找出來。

現在像Google的查法是用單詞比對,這並不是真正碰到問題的狀況。真正的狀況多半是要問模糊的問題,所以詢問的對象、機器,要有像人一樣的知識範圍概念,今天的科技有這種fuzzy indexing,雖然還不完善但已經很厲害了。最新的搜尋技術,特別像是智能型搜尋網站www.ask.com,就可用自然語言來問它了。

《大英百科全書》的Propedia就是把人的知識範圍做一個大的架構出來,讓你一步一步逼近,從問題的性質一路查詢,找到最後的答案。他們了不起的是在八○年代初就做出二十年以後的科技才有辦法逼近的東西,所以那個架構是很未來性的工具書。
◎訪問—郝明義 ●詹宏志談

◎今天可能由于網絡搜尋資料的方便,讓我在看一些年輕人寫的文章時,很可以感受到他們資料旁征博引的豐富。但是看他們結論的時候,又經常有抓不到重點、難以聚焦的狀況。這種現象你覺得是什麽樣的問題造成?
●可能來自大部分人太快問自己一個題目,又太快找到答案,並沒有去想這個問題如果有答案,我們會得到什麽。所以如果結論有困難,可能是題目有問題。寫文章或論文,終究是要用探問的方式去逼出一個結論,如果我們沒有花力氣去處理題目,其實很難有力氣處理答案,結論就會遊離或者模糊。

我有一段短暫的教書時間,能感覺到學生普遍有的問題。他們從來只注意尋找答案,而不覺得問題是要處理的。對于一個問題,既然要花很多時間去找答案,就值得先花時間搞清楚這題目要幹嘛,能幹嘛。也許光是這樣的問法,我們就會知道這是否是可以幫我們逼出答案的問題。

我經常會聽到很多假問題,這是在某種概念下被強迫放在一起的問題。例如我常會被問「你覺得文化跟商業是否會有沖突?」我認爲,這兩件事情是互相存在著複雜的混同跟包容,沒有辦法直接放在對立面上去。文化裏面有經濟法則,經濟法則裏面有文化。

真正的問題或許應該這麽問:「當經濟法則推到極致,跟文化發展到最純粹的時候,兩者是否可能會走到不同的地方?」問題這樣問的話,才可能會有答案。但如果說文化跟商業是否有沖突,這題目就不知道怎麽答,因爲這題目是不清楚的,不知道要怎麽料理。

◎你覺得「假問題」最大的特質是什麽?
●如果仔細想,就是非常模糊的問題。看起來是個冠冕堂皇的問題,但其實是個含混的問題,因此也不會有清楚的答案,而是各式各樣嘟哝不清的東西。

台長: 令狐衝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