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told Rybczynski/
The Perfect House-A Journey with the Renaissance Master Andrea Palladio/
完美的房子-追尋文藝復興大師帕拉底歐的建築之旅/
楊惠君譯/木馬文化/2005年12月初版
查看購書紀錄,它是2005年12月3日買的,
多年來被淹沒在桌上書堆裡,
要不是數月前動念清整那「堆」,
這黑沉得不起眼的小書,勢必要躲得更久了。
其實它黑楬底加金色圖文的封面,
風格收斂典雅,個人是挺喜愛的。
……
Andrea Palladio(安德烈.帕拉底歐)是玫瑰非常喜愛的建築師之一,西元1508年生於威尼斯共和國帕多瓦,彼時義大利全境仍由各種型態的城邦國家分據,多數互相征戰對立,尚未一統。
當然,「建築師」一詞也還沒有誔生,沒有任何嚴謹的學術訓練,上自藝術家、雕塑家、畫家,下至金工、石匠、木工、繪者、陶工群們,都是當時所謂廣義的建築業者。只要專業能力獲得業主的信任委託,就能成為某一個建案的建築師。
同時代的Michelangelo Buonarroti(米開朗基羅)本業即是雕塑家及畫家,藝術才華受到肯定之後,才在中年開始步入建築領域,進而大放異彩。拉斐爾也曾經為教宗(營造時是紅衣主教)設計過渡假屋(後稱「仕女別墅」)。
本書的主角Palladio則略有不同,他自幼跟隨石匠學習雕刻、打磨石材技術,十多年後學成,從參與基本建築做起,他的藝術天分尚未為人所知,石匠的工資低微也是必然;但之後他的才華受到一些學養高貴又雅好文藝的貴族所悉,持續培育他更高深的人文素養(如邀請參與私人設立的學院沙龍、出遊參訪臨摹古羅馬時代的建築群、甚至共同出版專業書籍等),對於他的未來亦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於是他的建築生涯於焉展開,在現今義大利境內,留下大約30件左右的案子,歷4、5百年來仍然存在的有17件左右(這兒說「大約」,是因為有些建築在判斷是否為帕氏所作時,學界意見不一致的結果,而文獻裡提及過的作品,到了現代其至不清楚它當時到底施工了沒有)。最主要的存世參考資料,即是帕氏名著「建築四書」,該書收有他個人精彩的建築見解與自己的建案設計圖例,這本書隨後有多國譯本,他影響力溢出歐洲大陸,最終甚至廣披美洲新大陸,此是後話。
這些建案的產生,最主要得利於城邦國家諸貴族們的生活型態及想法轉變。一則威尼斯屬大陸靠海型、以貿易見長的港市,長期缺乏對內陸的經營,後因戰爭始重視後勤補給,遂較積極於內陸開發*。二則貴族們競相於城郊、河濱等風景優美處所,營造遠離城市喧囂的私人別墅 (即Villa,實則以當時的環境,應該稱「莊園」較妥適,因為這些Villa多數都置身在私人田產中,也多數負有農作物收存、佃農管理等功能)。
*本說法史學家莫衷一是,但玫瑰個人支持此說。
當然,帕氏受委託的建案,除了為數眾多的私人別墅(莊園)外,再往後尚包括教堂及大會堂等公共建築。這就得歸功於他的建案廣受業主喜愛,這些家世綿長、財力豐厚的貴族們也就一個牽一個,哥哥介紹弟弟、舅舅介紹姪子、議員介紹主教的,讓他盡情的在不同地段、以不同預算、在不同程度的業主要求間揮灑創意。
這實在是統合性要求非常高的任務,前述的各項條件組合起來非常不易達成,地段及預算的搭配涉及設計者的天份才華,施作技術就考驗了糾工興建的能力(原則上做久了就會有水準以上的固定班底),再者,會找上門的業主個個都有相當深厚的文藝涵養,不是只會砸錢的王阿舍、李阿呆,也自傲著家世榮光,都是會和設計師討論爭辯的業主,所以才說帕老不簡單。
也因而每一建案都有其故事。
其中最感人的當數位於梵佐羅(Fanzolo)的「埃莫別墅」(Villa Emo),業主Lenoardo Emo(李奧納多.埃莫)曾任威尼斯共和國金融和財政官員,不幸在十六世紀末期的瘟疫中喪生,臨終時的遺囑授權妻子全權處理遺產,僅要求一件事「但我乞求千萬不要賣掉在梵佐羅的別墅。」
人都去世了還立此囑,想必是極不願這房子落入外人之手吧。這房子在子孫守護了四百多年,直到西元2001年始售出易主**,想必,這對Emo的後代來說,也是一個非常痛苦的決定。
**2001年易主是本書說法,另有網頁資訊顯示是2004年售出。
另一趣例是「比薩尼別墅」(Villa Pisani ),業主比薩尼兄弟(3位兄弟都擁有伯爵頭銜)也是威尼斯共和國的大家族支系、大地主,長期擔任大議會成員,又是頂尖銀行家。
這件作品獲得當時一致好評,但在法國拿破崙襲捲全歐時,遭到不得不的破壞。起因於當時對建築物課的某項稅金,以門窗數為計算基準。這個作法使得當時的屋主不得不以填充物塞滿一樓的窗戶,以減低稅負。萬幸的是直到1976年,比薩尼家的後代仍致力於恢復這棟屋子的榮光,全力清除這些歷史造成的災難。
數百年來星霜雨雪,硝煙人禍,這些作品是義大利北部的建築明珠,著名文人歌德也為文留誌。
史上留名的建築名人眾多,
但如果要提帕氏最重要的貢獻,
當是他將當時僅存在古早公共宏大建築中的重要元素,
予以適當轉化、增添、交互運用在一般性建築物中,
包括山牆、五種柱式、圓頂、涼廊的運用及搭配,
窗型、拱廊等部位對稱及比例的拿捏,
都是極淺顯易懂、又富有彈性變化的原則。
它們充分的溶入環境中,適切的比例,
和諧莊嚴又適當的襯托出業主的地位,
它們甚至有些搭配組合是建築史上運用的首例;
「所有具備大門柱廊和山牆的房屋正面,一律共同擁有一個建築學上的DAN,可以追溯到比薩尼別墅。」(見p.63)
本書作者甚至這麼斷言,更見帕氏創意在西方建築史上的關鍵地位。
……
以上是玫瑰的心得與整理,
書上的介紹並不全是這樣;
如果讀友的興趣到這裡還不是極限,
那就可以真的去買書來看;
本書是作者親身赴義參訪帕老各作品的實況轉播,
薩拉闕諾別墅(Villa Saraceno)甚至是親自住進去的,
儘管有些建築名詞並不能讓人立即體會所指為何,
缺乏實景照片也讓人心癢難耐急欲一探究竟,
(書中最常見的是當年帕老在建築四書裡的設計圖),
但也彷彿在他筆下走進那一棟美麗的房子,
品評這壁龕或廊柱什麼的。
行文間穿插了一些地方人文史學的東西,
具有很適當的潤滑效果,
我喜歡。
……
附帶提供一些玫瑰找到的資料:
http://www.villevenete-vianello.it/index.htm (各式作品模型展示)
http://www.tours-italy.com/veneto/palladian-villas.htm (帕拉底歐作品旅行)
http://www.vicenzae.org/ita/articoli/vicenza/3d9f1866d0ad21ecc57bc15b6094da2a/le_ville/villa_godi_malinverni.htm (再用帕拉底歐的名字搜尋,有不少作品)
http://www.sitiunesco.it/index.phtml?id=440 (UNESCO有關帕老的作品及圖說)
http://www.boglewood.com/palladio/census.html (這裡有帕老作品年表)
好了,能看我胡謅到這兒,
台長很佩服你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