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音樂教育的重要
近年來醫學界對胎兒形成和成長的研究,讓我們知道胎兒在母親懷中就已經發展了各種感官能力,例如聽力、嗅覺和味覺等,而且也證明了音樂對嬰兒的影響是自胎兒時期就開始了。這也證明了中國人自古以來就相信的「胎教」確實是有它的科學基礎。
胎兒在出生前就有視力、味覺、嗅覺、觸覺、聽力和肢體神經等感官方面的發育,而在這些發育中,耳朵大概是出生前胎兒發展最重要的部份,耳朵不但是聽力的窗口,也是控制身體平衡和協調的重要器官,胎兒的耳朵在母親懷中對語言和音樂的敏感度最高,任何對胎兒有益的音樂刺激,都可以激發胎兒的聆聽和溝通的動力。
不論是科學家、醫生或是教育學者,現在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嬰兒從出生到三歲這個階段是腦神經發展最快速的階段,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謂的「時機窗口」。中國人傳統的觀念認為初生嬰兒是只能吃、睡,而沒有學習能力的,這是不合現代科學常理的,因為嬰兒時期的腦細胞成長在出生以後是最快速的,而這個腦細胞成長到三歲以後就減緩下來了,腦神經細胞會組成許多神經鍵,這些神經鍵只有在外在環境刺激下,才能得以穩固成長與繁衍,而如果沒有外在的刺激,這些腦神經鍵會萎縮,甚而消失。要增強寶寶的音樂能力,應該是在出生到三歲這個階段,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媽媽們給予寶寶的適當音樂刺激,對寶寶一生會產生重大的影響,這些影響不但會奠定他們深厚的音樂基礎,也是奠立下他們未來深度學業學習的根本。
父母親可以了解嬰兒的學習模式,就能順應寶寶的學習模式給予適當的音樂培養。嬰兒大致上有以下幾種學習模式:
1. 吸收和消化
嬰兒透過耳、鼻、嘴巴、肢體等感官系統,將周遭事物環境的形象完全吸收進去,經過自己的內化,整合成一個完整的自我世界,這個過程從出生到三歲左右不斷在進行,這些也幫助形成了寶寶的個性。
2. 感官-肢體活動
肢體活動包括了摸索、實驗和自己動手做來練習,嬰兒透過自我學習、分辨和整理過去的經驗,找出已知「舊的」及不知「新的」之間的關係。肢體活動是寶寶所有任何未來學習知識實驗的基礎。
3. 操縱
嬰兒要實際操縱一個實際物體,才能學到這樣東西的意義,而「手」是最好的一種感官工具,來探索周遭的環境。我們常見嬰兒要拿東西並且把它放在嘴巴裡,這是他們藉著觸摸和味覺來發掘東西的形狀,以及來發現他們自己的行動對這件物體和其周遭環境的影響。
4. 模仿
模仿是嬰兒反應的方法,嬰兒會先觀察然後會模仿成人的動作。
5. 人際關係
成人是傳達給兒童文化價值的媒體,舉凡藝術、語言、習俗、價值觀念、音樂等等,成人參與活動也表示他們對這個活動的重視,比方說,如果寶寶看到爸媽看書,或是閱讀給他們聽,他們以後會自然地要去看書。音樂或是其他活動也是如此。
6. 重複
寶寶需要重複不斷做一件事,才會理解到這動作的方式,才會學習到事物,找出模式是我們人類學習的方法,重複做也是記住這個模式的途徑,增強過去學過事物的記憶,而同時吸收新的知識、新的組合和新的變化。
什麼樣的音樂活動對嬰兒最適宜呢?
1. 歌唱
2. 律動
3. 聆聽
父母親或是老師利用歌唱來配合作息會鼓勵和刺激孩子的創造力。在生活中加入歌唱,會讓每日作息更順暢,孩子們會知道下一個期待是什麼,因為歌曲中會透露出下一步會是什麼。在日常生活中加入歌曲的機會是無止盡的,可以先考慮以下的作息為開始:
1.早晨來臨 2.早餐3.到戶外散步4.遊戲時間5.分享6.換尿布7.坐車子8.午覺時間9.醒床10.走路到公園11.傍晚回家12.洗澡13.晚安曲
結論
一個孩子的初期音樂經驗對他的發展那麼重要,而可以說是依海格博士所說的”利用語言、大肌肉發展和感官整合臨床治療”,雖然科學家、精神醫師、父母親、老師和音樂專家對讓每一個小孩接受音樂經驗一點上有不同的動機,每一個小孩在”機會窗口”時期接受音樂啟發帶來的好處是絕對有非常大的正面作用的。
根據海格博士在1997年所說的,音樂可以...
*讓智力達到最佳的發展
*增強不同型態的智力
*增加兒童和成人之間真正的契合
*培養人際關係/情感的技巧
*增強對工作和內在語言的注意力
*促進控制衝動能力和大肌肉的發展
*富創造力和愉快的表達方式
參考書目:
1.生命樂章-嬰幼兒的音樂教育 吳玉霞 致凡工作室 民84
2.妙事多網站
補充說明:
1.產後憂鬱症
2.前庭覺及感覺統合的訓練
3.造成過動兒的原因
文章定位:
人氣(384) | 回應(0)|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