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12-29 21:34:02| 人氣3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奧斯卡獎提名影片描述民族主義危害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新唐人12月29日訊】「以兒子的名義」是一部反應1990年代波斯尼亞戰爭的影片,最近贏得了美國電影學會的一個獎項從而獲得參加奧斯卡獎評選的資格。影片描述了一位在民族主義的狂熱中將兒子殺害的父親,凸顯民族主義的危害。

戰亂的場面,1990年代的薩拉熱窩。塞族軍隊的一輛坦克向城中開火,狙擊手在街道展開巷戰,普通公民成了戰爭的犧牲,飢荒都成了戰爭用的武器。

從1992年到1995年的波斯尼亞戰爭在戰爭辭典中又加入了種族清洗這一名詞。十萬人被屠殺。對於從前信奉甚麼無關緊要的家庭來說,這場戰爭讓宗教成了生死大事。

影片「以兒子的名義」的製片人是25歲的梅赫梅迪諾維奇,戰爭、宗教、家庭就是他電影的主題。

梅赫梅迪諾維奇說:「戰爭令人奇怪的就是,它把所有的事情都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

在那場戰爭中,梅赫梅迪諾維奇還是個孩子,當時他的家不得不搬來搬去。大部份時間他被關在家裏,戰爭在他的記憶中是各種槍炮聲。1996年,他和他的家像其它十幾萬人一樣離開了這個國家,隨後,他們把曾經發生的事情記錄了下來。

梅赫梅迪諾維奇說:「隨著時間的過去,我想我們能回顧歷史並說我們都犯了錯誤。而且為甚麼發生這些是有原因的,最終如果我們能回到歷史並改變那一過程,我們會做的。我再也沒有對任何人可以指責的了。」

電影的中心角色帕夫爾(Pavle)在戰爭中殺死了自己的兒子,因為兒子與他的穆斯林妻子站在了一邊。過後,帕夫爾尋求贖罪,要求兒子最好的朋友打死他。

扮演帕夫爾的迪米齊(Jack Dimich)說:「受到民族主義的影響,即使一個好人也能把自己變成一隻野獸。」

影片的結尾,在戰爭終結後,帕夫爾和兒子最好的朋友坐在了一起,而對於衝突中倖存的很多人來說,和解仍是遙不可及的事兒。



其他推薦:
神韻晚會-神韻藝術團全球巡演

退出共產黨(首頁) QUIT CCP

神韻光臨藝術之城-薩拉索塔

台長: 邱比
人氣(3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