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11-11 13:37:56| 人氣36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新生兒照護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產 後

新生兒照顧常見疑問諮詢



1.

男寶寶到底要不要割包皮?

  一般小兒科醫師並不建議男寶寶割包皮。以前會覺得需要割包皮的原因,是認為包皮會藏污垢導致紅腫發炎的機會可說是微乎其微;除非這個寶寶身處沙漠地帶,只能一個月洗一次澡,或是母親非常不注意小孩子身體的清潔,才能另當別論。

  此外,在幫助寶寶洗澡時也不用特意將寶寶包皮翻開來洗,熱心過頭,反而會造成寶寶的不舒服,甚至引起包皮發炎。

  另一個留住包皮的重要因素是,包皮是植皮的最佳材料。天有不測風雲,沒有人能預料孩子是否也有需重植皮的時候,正所謂「留住,青山在,不怕沒材燒」,這是不割包皮的最大好處。

t51.jpg (6862 個位元組)t52.jpg (6741 個位元組)

 

2.

如何調整嬰兒晨昏顛倒的作息時間?

  出生1-3個月寶寶的生活作息比較容易日夜顛倒,因為以前在母親肚子裡的時候沒有日夜之別,可說是吃喝拉撒睡都完全受到子宮的保護;然而一旦出生以後,凡事都得靠自已來,加上外界的聲光刺激,身體的各項運作自然需經過一段時間(大約3個月)才能調適妥當。因此父母們就當作上成功嶺受訓吧!不過建議夫妻兩人輪流照顧小嬰兒,以免某一方弄壞身體或磨光耐性,對無辜的寶寶出氣。

  雖然實際情況有點令人氣餒,但是父母們還是可以從睡眠環境的調整,試著將寶寶的生理時鐘引入正軌(非一蹴可幾,須持之以恒才有效果):

I.睡覺前 2個小時儘量讓寶寶的情緒保持在平和狀態,玩得太激烈會讓寶寶亢奮地睡不著覺;而第一天睡不好,接續幾天的睡眠也都會受影響。
II.昏暗的燈光、冷熱適中的室溫(約攝氏26度)、無噪音的環境、曲調輕柔的催眠音樂,都可加強寶寶的睡意。
III.穿、蓋得太多或太少也會讓寶寶因不舒服而睡不著覺,只要摸摸寶寶的手腳、背部感覺是溫溫的(高溫或流汗即表太熱),即是寶寶最感舒服的體溫。

p02.jpg (18744 個位元組)

 

睡夢中的寶寶伸懶腰即景。

3.

嬰兒自出生以來,都有嚴重的脫皮現象,是否正常?如何處理?何時會恢復?

  幾乎所有嬰兒都會有脫皮現象,不論是是輕微的脫屑症狀,或是較嚴重的如蛇脫皮一般,只要寶寶能吃能睡,都是正常的現象;但若合併水泡或紅腫等症狀,可能就有問題,應儘快就診。

  這種脫皮的現象會出現在全身每個部位,包括頭部,但以四肢、耳後比較明顯。只要在洗澡時讓其自然脫落即可,毋須特別保護或強迫將皮剝下來。

 

4.

寶寶母奶與牛奶都有喝,喝牛奶時寶寶雖然很餓,卻一直哭,猛搖頭,即使有吸卻任它流出來,常要花半個多小時安撫才肯喝奶,為什麼有此種情形?如何讓寶寶喝奶更順利?

  有幾種可能:

I.

不喜歡牛奶的味道,偏好母奶。

II.吃完牛奶後較不舒服,例如容易脹氣、溢奶。寶寶是很聰明的,會累積幾次不愉快的經驗之後,拒絕造成不快的來源。
III.對牛奶的奶蛋白過敏,其最常見的症狀為容易吐奶、長疹子,此時應換奶。
IV.餵牛奶時抱的姿勢與喜愛吃母奶時的「貼心」感受。

  除非餵母奶也有類似的情形出現,否則寶寶的身體狀況應該沒有問題。

 

5.

為什麼寶寶吃母奶較容易餓?如果分泌量很充足,是否與奶水的品質或濃度有關?是否有除了中藥食補之外的營養品可以補充?

  母乳較好消化與吸收,所以2-3個小時,甚至1-2個小時就要吃;相較之下,配方奶就比較不好消化,也比較飽氣,所以兩次吃奶的間隔也就久。

  一般人習慣看配方奶的樣子,以為母乳看起來稀稀水水的,一副沒什麼營養的樣子。實際上,就是這樣的母乳可以完全提供嬰兒前4-6個月所需要的營養。其濃度高低與母親攝取的食物幾乎沒有關係,也就是一般的飲食,不需任何補品,即可提供奶水足夠的營養;而只要寶寶的吸吮次夠頻繁,奶量也會足夠。

  母奶又有前段奶與後段奶之分,前段奶看起來較稀,含有大量的蛋白質、乳糖、維生素、礦物質和水;後段奶乳汁較濃,含有較多脂肪,可使嬰兒有飽足感。所以一定要讓嬰兒吸完一邊的奶再換另外一邊,寶寶吃得才夠。

  此外,寶寶在滿月前後、2-3個月、以及6個月左右,由於成長得特別快,所以需要的奶量也特別多或者吃的次數更頻繁,使得母親有奶水不足、寶寶吃不飽的錯覺,其實只要在此階段增加餵奶的次數即可。

 

6.

如何分辨舌苔與鵝口瘡?若有舌苔是否每天一定要幫寶寶清除?舌苔會不會影響寶寶的胃口?而舌苔的厚薄是否在病理上也有某種程度的意義?

  舌苔是牛奶的殘渣附在舌頭「或」口腔黏膜上,而鵝口瘡則是口腔因食具不潔受到黴菌感染,使舌頭「與」口腔黏膜上長出一塊塊白色奶塊狀物質。由於舌頭上不論是舌苔或鵝瘡都不易清除,所以媽媽可試著以紗布沾開水擦拭口腔黏膜(臉頰內壁或嘴唇內壁)。若輕輕一抹即清除,且口腔內壁仍然光滑平整,則為失奶殘渣;若須用力擦才會剝,落且口腔內壁有點出血、剝落處凹凸不平則為鵝口瘡,應就醫治療。

  舌苔不會影響寶寶食慾,母親也毋須特別用妙布清除,頂多喝後讓寶寶喝點開水即可。通常3個月以後,舌苔的情形會逐漸改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腸胃消化功能較不好的寶寶,甚至大人,舌苔都比較厚,而且會一直持續存在。

 

7.

雖然寶寶在妊娠35週已出生,但其體重已達3000公克,為何仍被列為早產兒?

  一般醫師對嬰兒早產的定義是以母親懷孕週數為依據,即在妊娠37週以前出生稱之為早產,即使體重超過了2500公克,寶寶仍須送入早產兒病房照顧,以觀察是否部分器官還未發展成熟。相反的,有足月產的寶寶體重卻未達2500公克,醫學上則稱之為低體重兒。

  有些早產兒很接近37週出生,體重也超過2500公克,在醫院會依早產兒處理,不過母親在照顧上、預防注射和副食品的添加,都可比照一般足月嬰兒「辦理」。

  若早產兒的體重在2500公克以下,則卡介苗、B型肝炎第一劑,都要延後到體重增加至2500公克以後施打,日後的預防注射也要跟往後延。

 

8.

寶寶喝奶完打嗝打不停,會不舒服嗎?(他有扭來扭去,不太安寧的樣子)如何可以幫他停止打嗝?

  自發性的連續打嗝是因為橫隔膜抽筋所造成,較容易發生在喝完奶、肚子尚飽生理現象,但是寶寶打嗝時或多或少都會有點不舒服,此時母親可抱起寶寶幫他拍拍背,或餵他點開水,會讓他舒服點;但若沒有時間,讓寶寶右側朝下側躺也無礙,打嗝自然會停止。只是千萬不可嘗試民間偏方-壓眼球來抑制打嗝,這對視網膜尚很脆弱的嬰兒會造成相當程度的傷害。

 

9.

溢奶現象到何時才會完全消失?

  一般的新生兒或多或少都會有溢奶現象,這是因為位於食道與胃之間的賁門未發育成熟之故,通常3個月大以後會逐漸改善。但如果寶寶的賁門肌肉鬆弛程度輕微,則溢奶的現象到了7、8個月大自然會改善。若溢奶情況嚴重,就應請小兒科醫師診療,很可能是賁門的結構有問題,須服藥或手術治療。

 

A.

吃完奶後幫寶寶拍背,若只有放屁沒有打嗝,是否也表示已將氣排出?如果一直不排氣怎麼辦?何時才不須幫寶寶拍背打嗝?

  胃中氣體由口腔和肛門排出完全是兩回事。通常須進食8-12小時候才會「放屁」,所以如果母親幫剛喝完奶的寶寶拍背時,若只有放屁而沒有打嗝,則此次喝胃中,未被排出。如何幫助寶寶排氣?一般的做法是輕拍寶寶的背部刺激交感神經,幫助腸胃蠕動,輕楺背部也有同樣的效果。

  然而有些寶寶就是一直排不了氣,如果照顧者有時間,自然可繼續拍背或揉背,但千萬不要為求效果而用力拍,反而會使寶寶受傷。直立抱著寶寶走來走去,或是讓其右側躺(以枕頭支撐背部,但小心鼻子被棉被堵住)等他自然嗝出也是一種方法,至少此種姿勢會讓胃中的牛奶位置在下面、氣體在上,在氣體排出時較不易連奶一起帶出來。相反的,平躺的姿勢會讓胃中的牛奶在上,氣體在下,則打嗝時溢奶的情形就容易發生。

  通常寶寶3個月大以後,就可逐漸不靠父母幫忙,自已排氣。

 

B.

寶寶肚子好像有氣排不出或想大便大不出,造成他腸胃不舒服,是否可幫他擦萬金油?

  如果這種情形不常發生,則擦點萬金油之類的藥膏應該無妨;但如果每天都會出現這種現象,則醫師並不建議,因為萬金油會刺激皮膚,常用對新生兒並不合適。遇此情形,母親其實可以不用太在意,或非要求自己要幫寶寶做點什麼不可,因為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也許過一陣子就會改善。

t53.jpg (7647 個位元組)

 

t54.jpg (7163 個位元組)

 

C.

如何確定寶寶到底吃得夠又多?

  寶寶吃多吃少幾乎是每位母親都會擔心的問題,如果寶寶吃的母奶,則每餐每邊乳房哺餵10-15分鐘,所吃的量應該足夠,且通常可支撐到2個半至3個小時左右,但若其間寶寶還想吃,則建議還是讓滿足其需求,因為有時他只是想當作安撫奶嘴吸吮一下而已。至於喝牛奶的寶寶,以下提出幾個建議供母親參考。

  150~200cc×寶寶公斤數=寶寶一天正常的總奶量(尚未吃副食品前)

  總奶量/每日哺餵數=每次餵奶量

  若一天所喝的奶量超過「220cc×寶寶公斤數」的量,則表示喝得太多了。

  例如:一個4公斤的寶寶,每天正常的總奶量是600-800cc,若每4小時餵一次(每天餵6次),則每餐的奶量應為100-130cc左右;若總奶量超過880cc(每餐約150cc),則表示喝得太多了。

步驟1:母親先沖泡正常的奶量給寶寶喝,如果寶寶吃完了沒有哭鬧,玩很好,也可挨到3-4小時再吃下一餐,則表示寶寶有吃飽。若寶寶喝完不到3小時就哭鬧,好像又餓了,則請看下個步驟。
步驟2:如果這種哭鬧不是每餐都出現,一天出現一、兩次則應為口慾未滿足而非吃不夠的問題,此時只要給寶寶安撫奶嘴或喝點開水、葡萄糖水即可。如果這種哭鬧「每餐」都出現,而且持續一天以上,則請看下個步驟。
步驟3:每餐增加一點餵奶量(仍在正常奶量之內),如果寶寶情況有改善,則表示寶寶真的需要多一點的奶。但若寶寶需求的量已超過標準奶量,則請看下個步驟。
步驟4:仍以正常的量餵奶,並維持3-4個小時的間隔時間,但在兩餐間餵給10-20cc左右的葡萄糖水,既可將總奶量控制在正常範圍,又不至讓寶寶有挨餓的感覺。牛奶喝得太多會造成胃脹的不適,甚至導致肥胖。

  另一個評估寶寶吃得夠不夠的依據為量體重。正常的嬰兒每天應增20-40公克(平均1週增加140-280公克),過與不及都不是好現象。因此建議母親們買個嬰兒磅秤,固定每星期幫寶寶量體重,就可確切知道您的寶貝到底有沒有吃飽、長大。

t50.jpg (8413 個位元組)




http://content.edu.tw/vocation/child_care/ks_sd/newmother/dir158.htm

寶寶表情即景。























網路引用

台長: 老茉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36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 個人分類: 育兒新知 |
此分類下一篇:3個月發展
此分類上一篇:幼兒發展期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