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05-22 21:24:11| 人氣21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9臺北藝術節 我們認同藝術 我們認同臺北 5/28全面啟售!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19臺北藝術節 我們認同藝術 我們認同臺北

5/28全面啟售!

臺北藝術節今年邁入第21屆,由國際策展人鄧富權策展,以「do not Belong To You我們(沒)有認同」作為今年主題,邀請所有市民和藝術家,一起在日常中實踐藝術,帶出彼此間共同的理念,為臺北打造出共享開放的未來社會。

2019臺北藝術節邀請來自印尼、菲律賓、韓國、日本、澳洲、新加坡、法國、泰國、德國、香港和中國等共計10國跨領域的藝術家,以及臺灣年輕創作者,將於83日至98日,推出共13檔售票節目、4檔免費節目、2檔展覽,總計66場精彩展演,邀請臺北市民一同思考「雖然我們不同,但我們如何在一起?」,藉由藝術與社會參與連結,呈現臺北的特色與活力,帶出共同體的理念及對未來社會的想像。售票節目528日中午12時兩廳院售票系統啟售,為回長期支持臺北藝術節的觀眾們,當天特別12:00-14:00推出限時2小時的5折優惠,早鳥75折優惠於71日截止。

「藝術」是我們的認同

臺北藝術節於1998年開始舉辦,今年邁入第二十一年!臺北市文化局副局長田瑋表示:「臺北藝術節從『認同』的主題出發,藉由藝術與社會連結,打破觀眾和演員之間的界線,讓更多人參與,透過多元的內容,使市民與臺北這座城市一同創造出共同生活經驗,帶出未來社會的想像。」臺北表演藝術中心(以下簡稱北藝中心)總監王孟超表示:「臺北藝術節自2018年起由北藝中心統籌規劃和執行,期望透過整合場館與節慶的資源,為藝術家創造更多的串連。去年以群聚為主題,而群聚在一起後,大家怎麼認同?因此,今年從認同的策展論述探索藝術的實踐,帶著思考和想像,企圖在不同族群與個體間,找出對話的方式,也期許多元的節目內容讓更多人參與,透過藝術,我們認同臺北。」

本屆臺北藝術節來自新加坡的鄧富權擔任策展人,鄧富權表示:「我希望策劃出來的藝術節是一個更具公眾參與度的活動,而不單是節目匯演的平臺,讓它是真正屬於社會大眾的臺北藝術節。延伸去年的策展概念『Assembly群聚』,今年以do notBelong To You 我們(沒)有認同題,希望藉由藝術家的作品為媒介,進一步探究個體如何群聚一起,邀請大家一同思考『我們如何在一起?,持續以社群力量,共同合作解決各式各樣的社會問題,邁向未來的開放社會。」

今年以「認同」為軸心,呈現並探索「資源共享」、「社群實踐」、「溝通與覺知」、「差異與共同」、「開放社會」等議題,展演涵蓋音樂、舞蹈、戲劇以及多媒體劇場等形式,總計6個周末,分別於中山堂、大稻埕戲苑、烏梅劇院、水源劇場、空總C-LAB、信義區香堤大道廣場、鳳甲美術館及臺北各場域輪番上演。


臺灣新銳藝術家 跨域創作能量爆棚

小事製作以舞蹈能共享為理念與印尼編舞家傑柯.席翁波(Jecko Siompo)共同創作《舞趴!舞趴!舞趴! - 行為指南》(Before/Step/After),探索日常與舞蹈間的關係與距離,打造新潮又傳統的「街」舞潮流,邀請觀眾一起現場同樂,把握對「動」的渴望,83日至84日於臺北信義區新光三越香堤大道廣場熱力舞動。

近年最受關注的參與式劇場明日和合製作及進港浪製作的兩位團長洪千涵與洪唯堯,這對鬼才姐弟首度聯手,共同打造世界上最短的跨域合作《家庭浪漫》(Family Romance),從最自膩也最自溺的自家話題出發,擴展到臺灣人「共業式」的集體浪漫幻想,89日至811日於中山堂光復廳演出。

臺灣最受矚目魔幻劇場組合周瑞祥、陳煜典《新人類計劃:預告會》Transhumanism: A Prediction),聚焦「適應未來環境」,用「超能力」來實現使人類「更強」為目的,提出人類心理及生理層面上的「進化可能」,試圖觸摸人類擁有超能力之可能性,讓觀眾在觀看同時,也獲得不思議的能力,815日至818日於中山堂光復廳演出。

多元亞洲視野 開拓藝術想像

臺北藝術節試圖透過不同演出的形式和媒材,展現亞太地區藝術家的多元面向。知名菲律賓編舞家伊薩‧江繼森(Eisa Jocson年藝術節的《身體計畫》後,再度以自己的肉身直視後殖民的身體政治,以《公主煉成記》(Princess)作為最新創作Happyland系列的首部曲,精心淬鍊夢幻公主肢體語言,反思迪士尼王國的幸福演出,89日至810日於水源劇場上演。

印尼當代舞團中強而有力的聲音代表—艾可舞團(Ekosdance Company)創團者傑出編舞家艾可.蘇布利陽(Eko Supriyanto),前年舞作《Balabala》、《哭泣賈伊洛洛》大受好評,帶來新作《鹽》(SALT),這支獨舞潛水經驗思考海底無重力狀態對身體的影響,藉此延伸處理當代身分流動,以及文化與生活之間的關連,以精準的動作表現回應海洋的節奏,813日至814日於水源劇場演出。

獲得多次舞蹈獎項肯定的南韓編舞家安銀美Eun-Me Ahn挑戰兩韓關係禁忌,以《南韓跳,北韓舞》(North Korea Dance)重塑北韓政令宣導朝鮮舞,以舞蹈身體作為媒介,加入了豐富的視覺組合和個人色彩,鋪排出精煉壯觀的舞蹈作品823日至824日於中山堂中正廳演出。

首度在臺灣演出擅長行動藝術的南韓新銳藝術家鄭錦衡(Geumhyung Jeong),作品《油壓振動器》(Oil Pressure Vibrator)融合劇場、戲劇電影及紀錄片元素,以女性身體和自白揉合了象徵陽剛的機具操作,大膽荒謬的身體實踐、理性探討女性情慾,97日至98日於大稻埕戲苑9樓劇場演出。

跨國藝術連線 激盪前瞻視野

法國當代指標性編舞家傑宏.貝爾(Jérôme Bel)繼去年集結臺北民眾、大受好評的《歡聚今宵》之後,今年與兩位臺灣編舞家陳武康、葉名樺重現概念舞蹈經典篇章《非跳不可》(The Show Must Go On),以80年代熱門金曲,驅動我們的身體與記憶,816日至817日於中正堂中正廳演出。

跨越生死的後人類編舞《極黑之暗》(UnBearable Darkness),為一場關於影像與超自然的舞蹈經驗,是旅德新加坡籍跨域藝術家徐家輝(Choy Ka Fai)重訪舞踏身體,邀請日本舞踏始祖土方巽的靈魂,透過腦波科技共同編創,思考記憶與觸摸不到的物事,如何傳遞欲望、歸屬和再現的世界,817日至818日於水源劇場演出。

2019—無主之島》(Noise Assembly 2019: No One’s Island),由即興音樂大友良英(日本)、袁志偉(新加坡)、顏峻(中國)和柳漢吉(韓國)組成的FEN-Far East Network共同創作,並邀請臺灣八位臺灣樂手一起演同時跨域邀請擬音大師胡定一、南管演奏家黃俊利及導演許家維,做出一場虛構的聲音敘事,模擬真實與聲音自身的真實的究極之遇,828日至829日於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演出。

澳洲藝術家陸奇(Luke George新加坡藝術家郭奕麟(Daniel Kok),將帶來他們多次受邀至世界各國演出的作品《束縛》(Bunny),以繩索束縛探索身體呈現不穩定性,運用與物件打造了一個可以和參與者共享,一起跨越邊界的螢光色空間,隨著繩索的移動、交纏緊張與摩擦,與觀眾共同編織集體互動共享體驗,96日至97日將於烏梅劇院演出。

典藏經典,定位臺北新風格

臺北藝術節自去年首次推出年度典藏計畫系列,選擇以獨特概念展現臺北特有風格的作品,讓表演藝術也可以被保存。今年選出由北藝中心「亞當計畫藝術家實驗室」發展成型,於2018年首度現身臺北藝術節的《島嶼酒吧》(IsLand Bar)作為典藏節目2號,於89日至817日演出。

重磅回歸的《島嶼酒吧(臺北版)地瓜情味了》(IsLand Bar (Taipei) -Sweet Potato Affair),由主創藝術家黃鼎云及泰國藝術家陳業亮(Henry Tan)以臺北作為發想核心,透過酒吧空間及近距離溝通的表演方式,探討文化的傳播,以及如何界定、形塑、想像一個自我社群及他者共同體。《島嶼酒吧》為創造更多與觀眾互動的內容創作階段便開始招募在臺北的外藉人士參與演出用不一樣的視野探索臺北。此外,特別邀請觀眾一同打造最想前往的酒吧場域,在啟售記者會當天起,舉辦酒吧線上票選活動,邀請來賓及所有民眾,選出自己喜歡的酒吧氛圍,並於528日啟售日在臺北藝術節官網上公布票選結果。

創作平臺「共想吧」 孵化未來進行式

臺北藝術節於2018年推出新單元「共想吧」,致力媒合臺灣潛力藝術家與亞洲藝術家,共同創作新作或開創新的藝術面向。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繼2016年與劇場導演Baboo合作的當代馬戲作品《一瞬之光:How Long Is Now?》後,在跨界三部曲之第二部曲《消逝之島》(Disappearing Island)中,與菲律賓藝術家理羅‧紐(Leeroy Ne)合作,嘗試發掘並理解五十年來社子島上錯綜複雜的社會生態系統,將於97日於社子島演出。

由跨領域藝術家劉純良製作的《發酵中:傾聽》(Fermenting: Listen)是一個臺澳共製的三年發展創作計畫,跨越臺北、澳洲卡索曼兩地,傾聽人類、食物與世界的連結,探查情感、生命與時間的關係,並探問「轉化」、「等待」、「毀壞」等食物與人類生命的歷程,將於831日至91日良日激動所演出。

2017年獲得台新視覺藝術獎的「鬼丘鬼鏟主創者李奧森所創作的《VX》,以行動草稿、裝置、聲響、催眠感語術、複數結構與場景調度共同組成的現場表演系統,將於827日至98日將在鳳甲美術館展並於96日至98日演出呈現

曾獲香港藝術發展獎的香港創作家鄭得恩所創作的《方舟變形記》(Ask the Ark),以他的外祖父在60年代登上一艘船的貨艙,從香港飄洋過海移民到南非的故事,結合影像、故事、演講、自然科學、歷史、博物精神、以及戲曲身體的表演,由他外公的旅程開始狂想,從思索不同物種的前世今生出發,找尋邁向未來的啟示。831日至91日在中山堂光復廳演出。

巡迴近20個國家,並與多個當代劇場機構長期交流合作的中國創作者小珂子涵,在新作《中文名》(CHINAME)將CHINANAME合併再造了CHINAME,針對Chinese的身份探索與認知,在不同地區展開調研,形成不同版本的現場,同時展覽訪談紀錄片和人物肖像,試圖開啟一個有關Chinese身份的臨時接觸區,將於827日至91日將在濕地3也將在827日至82812位觀眾做一對一的視訊訪談


今年夏天,誠摯邀請市民朋友們走進臺北各個活動及演出場所,從參與、互動到分享,增進不同社群之間的對話與連結,成就臺北多元社群融合的精神與活力,大聲說出:我們有認同臺北。


更多活動及購票優惠方案請密切關注臺北藝術節官網:http://www.taipeifestival.org/


新人類計劃:預告會》的藝術家周瑞祥帶來魔術表演


《新人類計劃:預告會》的藝術家周瑞祥帶來魔術表演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總監王孟超致詞,表示我們認同藝術,我們認同臺北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副局長田瑋(前排右五)、台北市文化基金會副執行長楊淑鈴(前排右三)、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總監王孟超(前排右四)、臺北藝術節策展人鄧富權與本屆參與藝術家及貴賓合影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副局長田瑋(前排右五)、台北市文化基金會副執行長楊淑鈴(前排右三)、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總監王孟超(前排右四)、臺北藝術節策展人鄧富權與本屆參與藝術家及貴賓合影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副局長田瑋致詞,表示透過藝術,使市民與臺北這座城市一同創造出共同生活經驗 


臺北藝術節策展人鄧富權、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副局長田瑋與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總監王孟超合影 (左起)


臺北藝術節策展人鄧富權說明策展理念「我們(沒)有認同I (do not) Belong To You」


藝術家周瑞祥邀請臺北市文化局副局長田瑋參與魔術演出






台長: Kilayko & Chungki
人氣(21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